4月14日——纽约第一天
几乎天天早上不会忘记到甲板上看海上日出,这已经成为邮轮生活的一个新常态。今天早上船行将至美国纽约港。我看到邮轮前面顶端悬挂的几面旗帜里有一面是美国国旗。
从来没到过美国,但这一生却特别知闻美国,直到现在也是一样。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体都是一样的。美国这个国家,几乎是近大半个世纪以来,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相伴着存在的。
从亚速尔群岛到美国,这是一段比较遥远的航程,这段航程里,在苍茫的大海上,几乎没看到第二只航船。不比前一段航程中,总是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船只,客轮,货轮,大船,小船。所以我觉得我们歌诗达·大西洋号在这一段航程中异常地孤独。
在9层餐厅早餐时,见到窗外开始出现一片陆地,也有灯光。估计是要到纽约了。
餐后大家都聚集到顶层甲板上。早上7点多,大船从一座横跨海湾的大桥下面驶过。这是维拉扎诺大桥,左岸是斯塔滕岛,右岸是布鲁克林,我们行驶的水域是哈得孙河。
大家最期待的是观看自由女神像,前面远远的海面,陆地上有一片楼厦,在楼厦丛中有一座绿色的或青铜色的建筑,其实那不是楼厦,不是一般的建筑,而是一座高大无比的塑像,渐近了才会看得清,最上面有闪亮的火炬。
美国纽约港为了迎接歌诗达·大西洋号首次“环球旅行”到达他们这儿,特为举行欢迎仪式,准备了喷水展示。今天美国的喷水展示由有着红色船舷的快艇承担,而且特别的壮观和完美,因为我们在前面曾有两站是这样隆重地举行过喷水展示的,都是拖轮,都是两股水,像船的两个翅膀;而美国纽约,别出心裁,竟然喷出七孔水来,那喷水的船艇迎面而来,激情地喷射着乳白色的虹霓,喷涌而出,激溅落海,这是对邮轮环球游的无声而优美的礼赞!
在我的平板电脑屏幕里,自由女神与喷水船艇在同一画面里,让人感到异常的欣喜和庆幸。
自由女神是纽约的城标,也是美国的国标。凡进纽约港的船只都从女神像右臂下通过。这是一个巨大的新古典主义雕塑。这个巨大的雕像取名“自由女神”,与美国纽约的自由岛是对接呼应着的。这座雕像,是由法国雕塑家巴托尔迪设计的,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七大洋的七道光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铜板,象征着这一天签署了《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据说,这个雕像的头部就可容纳40个人呢!当年从法国搬运到美国时用了210个集装箱。
1876年10月28日,作为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法国把自由女神像赠送给美国。这座雕像是一个身穿长袍的女性——罗马女神利贝塔斯。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雕像是由美国灯塔理事会管理的,直到1901年。从1933年起交由国家公园维持管理,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出于安全考量曾被关闭。2004年重新开放,2009年在限额的情况下,允许游客登上皇冠位置。据说要提前很长时间预定登顶。
在我们的邮轮经过自由女神的瞬间,我感觉仿佛纽约一切楼厦都不再高大了。
在船的右侧,我们看到了新世贸大厦高耸的尖顶,让人想到9·11那可怕的一幕,如今那两座世贸大厦早已不见踪影。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而不是“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也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不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它有800万人,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这儿使用的语言达800种!
纽约地铁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快速交通系统之一,一天24小时都在开通。
邮轮缓缓靠岸,我心里突生一个令我兴奋的奇异的念头,我在这儿将看到的第一个美国人会是哪一个?是什么样子?这是不是会有某种象征的意味?我看到岸上有近20架小飞机,五颜六色的,还有摆放整齐的小汽车,路上更有川流不息的车辆,数只海鸥上下盘旋,就是不见一个人影!包括能望见的房屋、街道,竟没有一个人!人呢?人呢?我举着望远镜在看,这是在实现我心中的一个设想。这时,在我望远镜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人,是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的人,他头上有头盔,头盔上是竖条的红、白、蓝的颜色,很像是美国国旗,他匆匆而过,我看不清他的脸庞。这就是我们船只靠岸时刻我看到的第一个美国人的身影!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脚步匆匆,脚步匆匆,许是我在美国见到的第一个美国人留给我的深刻记忆。脚步匆匆,难道就是美国和美国人给我的一种昭示吗?
我们邮轮停泊在曼哈顿港第90号码头。根据美国入境处的要求,每个游客和船员都必须履行离船清关手续。这与已经走过的国家和地区完全不一样。那些国家和地区,几乎一张歌诗达房卡就可以随便下船上船了,就可以踏上到访国的土地了。美国不行,很是严格。我们先到第二层卡鲁索剧场领取一个号码,船方根据号码顺序通过广播叫号,预告说清关手续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
我们排着长队,等待面签。有人大声喧哗,有人召唤熟人插队,有人甚至从拦挡的布条底下钻过来加塞儿。唉!怎么总有这样素质较差的人呢?
办清关手续的美国人,开了五六个窗口,也还算不慢。要让你把右手的除大拇指外四个指头按在仪器上,然后单独按那个大拇指,因为我们办美国签证时,留下了这些指纹,这是核对持护照的是不是本人。
过了清关的关,我们就踏上美国的土地了!
我们和海盛夫妇选择的是自由行,很多人都选择了自由行。就是自己随便地走哇,看哪,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游到什么时候就游到什么时候。歌诗达·大西洋号将停靠在这儿两个晚上,后天的夜晚才离岸。一天24小时可以随意上下船的。出了港口就是大街。我们打一个黑人司机的的士,给他看了唐人街的英文字,他头一扭让我们上车。这儿的出租车都是好车,坐上去很宽绰。到唐人街的士费用是18.80美金。
下了车,我们就开始逛。这儿中国人多,中国字的招牌多。走没有几步,就见有“新恒旺大饭店”的大横标,这是中国人开的餐馆,我们进来落座后就点餐,老宋点的是皮蛋粥外加油条,我们三个点的是麻婆豆腐饭。都是自己想吃的。一份6.5美金,外加税金和小费。麻婆豆腐做得很地道,好吃,米饭量也大,吃得很满意。这个饭店有30多个座位几乎全满了,中国人居多,老外也不少。墙上有“龙虾两只28.95美金”“鸭丝干炒河粉8.5美金”等广告。
走出饭店,不远处遇到一家药店,我掏出朋友给的强化半月板有利于腿健康的美国的氨糖空瓶子给小伙子看,他说有哇,有哇,给我们拿出一模一样的,只是包装更大,原瓶是80片,这是新品,170片,29美金,我们当时买下四瓶。可是我们走了没有几步,又遇到一家中国人开的药店,完全同样的170片的这个氨糖要26美金,我觉得这也正常,让那个小伙子一瓶多赚3美金吧!
在一家小商品店,秀茹扯着一条纱巾问这是哪产的。店主小伙子很痛快回答:“中国温州!连我也是中国温州产的!”
我上到一家二层是发廊、三层是旅行社的楼房的三层,打听去华盛顿的行走方式和价位,全社只一个上岁数的老板在,他告诉我,95美金一位,在华盛顿住一晚,在费城停一下,两日游。我问有无当天去当天回的,他说那怎么可能?你知道路程多么远吗?我说来回得5个小时吧?他说得9个小时呢!必须住一晚哪!我拿着他的广告册回来与同伴商量,那就不去华盛顿了!好好看看纽约吧!如果我们匆匆去了华盛顿,把时间全放在那儿了,纽约也没能好好看,这是得不偿失的安排。
唐人街华人多,一栋楼上还有“华侨退伍军人会”“台山中学校友会”的大招牌,什么“恒生珠宝金行”“福兴旅馆”“中信集团桌椅”“华人餐具”“华人水族”“粥之家”“红星铁工厂”……随便走两步,就会见到华人,连街边报亭都出售中文报纸。
我拿着我写好的中英文对照旅游景点问询路人后,打的去看了联合国总部,总部大门有警卫把守,但见人出人进,这座高高大大的楼厦,有多少人在里面办公啊,有多少人来这里办事呀!老宋开玩笑说:我们找潘基文咨询点事儿呗!我说那就看潘基文在没在办公室呀!老宋和老陈坐在公交车站的椅子上歇息,我和惠娟跑到联合国总部对面的高层停车场拍照,离总部大厦太近了拍照不全。
在这儿,我们遇到一个下班回家的中国小伙儿,问他来多久了,他说好多年了。他是上海人,他听说我们从上海出发环球游很兴奋。我们打听时代广场,他让我们跟他走,他家就在那边。他走得很快。我想请他指一下方向,担心拖累他。他却一定让我们跟他走,他怕我们走错了路。
时代广场果然是个最热闹的地方,十字路口,高楼层上的变动大广告五花八门,街心有装扮成各种大头型的人和动物的,他们拦住路人特别是领小孩子的,与他们合影,合影后收费,一次一美金,如果是他们五个人与你一起合影,就要5美金。许多推婴儿车的家长都无怨无悔地与他们拍照,无怨无悔地掏钱。也有的不想给钱,但他们很执着地围住你要,你不得不给。还遇到一个行为艺术的男子,赤身裸体,只穿件裤衩,他的上身还戴了女人的胸罩。还有百老汇的那种歌剧装扮的三个女人,赤腿,赤臂,花枝招展,走来走去。
我们几个坐在铁椅子上,歇息,观光,看人来人往,谈见闻感受。我和老宋坐着,两个夫人去购物,这个时代广场前后左右全是大商店。
我们从这儿步行走了几条街,一直看到小外孙段治先说的那个可参观的航母。到这儿就看到我们歌诗达的艳黄色的大烟筒了。90号码头很好找。在这儿遇到旅游部的王敬,她在等待归来的旅游大巴。我们顺利回到了家——这些天我们都把邮轮当成家了。
晚餐我要了一杯啤酒,解解乏。一杯啤酒7美元还多一点儿。如果是套餐40杯,就是90美元,平均每杯便宜好多。
夜晚的纽约很美,灯光璀璨。我与邮轮的副船长佛朗西斯科到船的左边右边眺望、合影。这位意大利副船长是性情中人,对中国人很是热情友好。
好听
好听,喜欢
不知不觉竟已跟着听了二十多天了
跟随播音环游世界的感觉也很好,
树洞里的晶鱼 回复 @听友419434246: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