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23·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诗经123·国风·唐风·有杕之杜

00:00
00:45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此诗有三解,一为求贤,古代学者也大都如此解释;二为求食,蹭吃蹭喝的乞食者写的诗;三为求爱,女子追求自己喜爱的男子。解为求贤之声更为贴切。
来看看《诗经》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杕杜是种什么树,《召南·甘棠》中的甘棠,唐风中的《杕杜》《有杕之杜》,小雅中的《杕杜》,都是一种树,这种古老的树种学名杜梨,别名棠梨、土梨、海棠梨、野梨子,灰梨,树形优美,花色洁白,树枝粗糙有刺,果实较小、酸甜涩寒,却是润肠通便、消肿止痛、止咳止痢的良药,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其枝叶更是曾帮助祖先战胜霍乱,树皮还可治疗皮肤溃疡。而且这种树生性强健,耐寒,耐旱,耐涝,耐瘠薄,中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江西都有它的存在,海拔50-1800米的平原或山坡阳处都可生长,现在明白为何诗经里有那么多杜梨树的身影了吧,这种傲立历史长河的背景树,因为种上就活,特好养活,成为和先民们共生共存的亲密伙伴,不仅给我们祖先的生活带来甜美的味道,还以全树之力佑护着他们的健康。
那么杜梨为什么被称“杕杜”?这要从杜梨的枝刺说起,杜梨的枝刺是从枝条上抽生的变态小枝,着生牢固不易脱落,刺伤性很强,足以刺透兽皮。《诗经》时代绝大多数人家的院落是安不起门的,便用杜梨枝堵在院门口,防止野兽窜入。至今在一些农村还可以见到,人们把刺树枝堆放在院门口代替门。古汉语中 “杜”字表示“关闭、堵塞、阻塞”等意思,可见杕杜(杜梨)即是指可以用来堵塞门洞的树木,这也是“杜门谢客、杜口吞声、杜口裹足、杜绝、防微杜渐”等词的来历。
记得小时候村庄的后街西侧湾边有棵很是粗大的杜梨树,每到春日迟迟的时节,开满一树香雪一样的繁花,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巨大的树冠下,一群孩子欢跃玩耍,清风吹过,花香袭来,那是春姑娘的呼吸……那棵杜梨树不知见证过几代人的成长,代言过多少个春天,几十年过去,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那棵遥远记忆里的杜梨树现在还好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