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刺激,快速激活原始大脑,有效说服对方。
精华笔记
我们通常认为,人们做决定是基于理性的思考,但科学研究发现,实际起关键作用的是我们的原始大脑。说服信息如果无法激活原始大脑,就不会产生任何作用。《销售脑科学》这本书提出了一套神经营销模式,告诉我们如何制定更符合原始大脑偏好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到有效说服。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都是美国人。一位叫克里斯托弗·莫林,是营销学学士、工商管理学硕士、媒体心理学博士,也是研究广告对大脑影响的专家。另一位作者帕特里克·任瓦茨,是复合销售和信息策略领域的专家,他曾利用基于脑科学的信息传递策略,帮助客户完成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
第一,为什么说原始大脑主导着说服过程?如何快速激活原始大脑?
我们从外界收集来的信息先传递给原始大脑。原始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在外界刺激下产生注意力,并做出相应的情绪反应。之后,在注意力和情绪的驱动下,原始大脑中的神经元再把信息传送给理性大脑,由理性大脑对信息进行逻辑化和合理化处理,并最终按下决策按钮。因此,想要做到有效说服,说服信息必须先对原始大脑产生影响,才有机会说服理性大脑。
作者从中188种认知偏误中,总结出6种在所有认知偏误之上的元偏误,只要针对这六种元偏误进行刺激,就能快速激活原始大脑。
1、要生存。因此,说服信息必须具有切身性。这需要我们在设计说服信息时关注受众,并专注于受众遇到的问题。
2、要看。因此,说服信息要尽量视觉化。不过,视觉神经并不会接收全部视觉刺激。因此,在设计视觉化的说服信息时,我们必须把最重要的信息元素突显出来。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使用,因为色彩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感知。
3、要简化。因此,说服信息需要具有可感性。三种增强信息可感性的方法分别是:使用类比和隐喻;用已知的知识解释未知的知识;去除抽象的内容,提供切实的证据。
4、要少量存储。因此,说服信息必须简洁易记。把重要信息放在开头和结尾。如果能以再现痛苦开头,再用传递强烈情感的方式结尾,就更容易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5、要加速。为了帮助大脑快速决策,设计说服信息时,不仅不要给对方太多选择,还要在选项间制造反差。制造反差的两种方法:通过强调你的产品的显著优势来制造反差;通过展示使用产品前后的变化来制造反差。
6、要感觉。因此,说服信息就必须能够唤起情绪。对后悔的恐惧对原始大脑的影响力最强,它能放大任何说服信息的效果。在所有积极情绪中,原始大脑最喜欢的是期待。在说服时,先刺激后悔情绪,再描绘美好愿景,让对方产生期待,就能有效提升说服效果。
第二,怎样设计说服信息,实现有效说服?
1、诊断痛苦
找到说服对象的痛点。痛点能唤醒说服对象的痛苦情绪,推动说服对象想办法解决痛苦。
可以通过和说服对象谈话,或通过网络调查来了解他们的痛点。
2、将产品主张差异化
要让说服对象清楚地看到你的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从而记住并选择你的产品。
定义产品特点主张的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据TOP原则选择产品特点主张;第二步是仔细打磨广告语,使其简洁易记。
3、展示收益
向说服对象展示使用产品后的收益,能触发他们的购买决策。
三种收益类型:经济型收益、策略型收益和个人型收益。
四种证明收益的证据:客户证词、产品展示、数据统计、发展愿景。
4、三个提高说服有效性的小技巧
1)所有说服信息要尽量视觉化。
2)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不能视觉化,需要用文字表达的说服信息。
3)用“你”交流。
书名:《销售脑科学:洞悉顾客,快速成交》
作者: [美]克里斯托弗·莫林/[美]帕特里克·任瓦茨
撰稿人:秋石(自由撰稿人)
编辑:蓝喻
主播:晟焕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郑之艺
总编辑:左宓
谢谢!
什么水博都来写书了,还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是图像主导的,但凡你多看几本脑科学的书,也知道主流都是以意识为内听觉主导,你在噪音环境中,能好好看图吗?声音才是最关键的,如果内听觉没有廓清,比如一直出现耳鸣状态,人的身体现象学就会将意识停留在身体健康导向,根本不会听你介绍什么。看他的求学经历就是水博,大学换了三次研究方向
密涅瓦的蒲公英 回复 @密涅瓦的蒲公英: 然后听觉逐渐成了主调配机制,你的饿,心情,想法,全部都可以用一种内听觉的声音,在心中呈现,而不是以图像的形式,饿的时候,眼前可以把握到各种虚拟的美食图像。心情不好,眼中观察的世界就开始扭曲,而这些用内听觉都可以迅速呈现
我很想学会这样的说服能力
一本书说白了就是运用多种视听手段,利用人的感官诱惑其原始脑发挥主导,从而抑制或干扰理智脑做出明智的判断,从而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这本书好极了,又可以扩展脑科学内容了!
定义什么原始大脑这个概念我觉得不是太好,容易让人往器官存在方面去想,而不是意识存在
密涅瓦的蒲公英 回复 @夜泊树梢: 爬行脑概念,四十年前就用烂了
不错👍
我们都是原始人。
大学的专业课,市场营销专业
这个专辑真好,广泛了解更多书的精髓
农民不会种地 回复 @天边之声: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