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篇第九㉚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我们先看前两句,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唐棣是一种花,这种花生长在海拔一千到两千米的地方,我们今天的陕西、湖北、甘肃、四川都有这样的花,这个花的花瓣细长,白色有芳香,因为它很美,所以后期的时候,就有人栽培成为一种观赏花,它就不只是在海拔高的地方才有了。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偏其反而是形容翩翩摇摆的样子,我们可以先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唐棣之花,白色的花瓣细长,有芳香,随风翩翩摇摆的样子,这是很美的,通常睹物就会思人,当我们看到这样美丽的唐棣之花,我们就开始想念某一个人。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我怎么能不思念你呢?只是我们居住的太远了。这句话是轶诗,什么叫轶诗?在《诗经》之外的,孔夫子没有把这首诗排在《诗经》之内,没有去选这首诗,所以它成为了轶诗。
为什么会没有选这首诗呢?孔夫子是不赞同其中的道理的,我们再来体会这句话,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画面,白色的花朵随风摇摆,有芳香,这个时候我们思念了一个人,我怎么会不想念你呢?只是我们居住的地方太远了。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你并没有真正的思念,如果你真正的思念又怎么会相距遥远呢?可谓一语道破玄机,我们来看生活当中的事情是不是如此,有的人说我很想念你,只不过离得太远了,还是不想念,如果真的想念,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
有的人说我想要学习,我没有时间,不是的,“未之思也”,你并没有真正的想学,如果你要是真正的想学,你怎么会没有时间呢?有的人说不会做饭,不是的,“未之思也”。
你并没有想真正的做饭,如果你真的想去做饭怎么不会呢?你可以去学;有的人说我不会养花,不是的,你并没有真的想去养,如果你真的想去养花,你怎么会不去学呢?他又怎么会学不会呢?
所以这句话的道理,往生活当中可以无限地延伸,用到哪里它都是通用的,无论我们说不会做什么,不是这样,都是我们自己今汝画,都是自己的心念,并没有真的想去做。
如果我们真的想去做一件事情,又何远之有?“止吾止也,进吾往也”,只看我们自己想不想前行,想不想去做这件事情。
我们再看生活当中的事情,比如说我们想要去一个地方,如果真的想去,我们一定有时间可以去的,如果还没有去成,说明我们并没有真的想。有的人说我想减肥,可是减不下来,不是这样的,是我们并没有真的想减肥,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肥,一定可以减得下来,只是我们的心念未到,所以我们的行为就没有到啊。
我们很多人学习圣贤的文化,刚开始都觉得我学不进去,不是的,是我们没有想学,是我们没有认知到圣贤文化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坚信它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的家庭,改变我的生意,让我变得不再痛苦,我们又怎么会没有时间?又怎么能学不会呢?
所以用这句话来思考,我们人生当中所有的问题都如此,只要我们觉得做不到的,并不是。是你的心念并没有真的想做。我们说仁德也是一样的,有人说仁德离我们太远,我不具备仁德,不是这样的,是我们不想,如果想,我们可以通过不停地学习,不停地修身,就可以让自己有仁、有德、有忠、有信、有义。
有的人说我没有那么高的学识,如果我们真的想,就会努力刻苦地去学习,我们就会变得有学识。
我们参加一个工作也是一样的,说我遇到了一个不会做的工作,因为我不会,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我们并不想去做这件事情,如果真的想,一定可以学会的。所以一切的力量都源于我们自己的心念,如果心念是足的,不会的可以去学,可以想办法去精进,可以达到目的和结果。
我们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比如说,有的人第一次出门我不敢去,我也没去过,我对那个地方也不熟悉,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想去,心念的力量还不够,如果我们真的非要去到一个地方,非去不可,你会发现无论交通多么不方便,无论我有没有出过门,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我都可以到达那个地方。
所以还没有去成,说明我们并没有真的想去,如果想去它又有多远呢?我们不在意路上的艰难,我们也不在意我们是否经历过这件事情,我们的心念是坚定的,又何远之有。
《论语》当中我们学过,"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离我们很遥远吗?如果我想要这个仁,这就是了,这就到了,就这么快。说我生活当中一个不会的事情,比如说做饭,我如果想要去做饭,这就到了,马上就可以学,马上就可以会。
我们在不停地反复地做饭的过程当中,自然也就学会了。所以它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取决于我们想不想做,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有多大,我们现在参加一个工作也是一样的,工作远乎哉,我欲工作,斯至矣,这就到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学习也是如此,我想要学习圣贤的文化,一念即到,一念即达。
所以用这句话来思考我们人生当中的所有问题,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要退缩的时候,觉得自己不会的时候,就想想这句话,“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只要我们真的想要去做这件事情,它又怎么会遥远呢?一念即达,当下即到。
少了第九篇的第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