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重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有声有色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我在这篇文章中准备说的,就是湖北省领导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进行农业生产运动的经验。
在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以后,湖北省的农业生产有很大成就。去冬以来,在全民整风高潮的基础上,出现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新高潮。广大农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来热烈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在生产战线上以前无古人的英雄气概,创造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奇迹。
客观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改进我们的领导方法,使我们的领导方法不至于落后于群众,而能够站在群众前面,把运动向前推进!
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三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这个文件中,要我们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同志深入地阐明了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两个基本方法,并且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根据这两年来我们的实际经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必须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种领导方法,把它正确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够把农业生产运动很好地领导起来。
我们在湖北省领导农业生产运动中,主要是采取如下的一些方法:领导干部带头干,特别是带头搞试验田;通过现场会议,树立鲜明的旗帜,以点带面,以先进带落后;开展社会主义大竞赛,发动大鸣、大放、大辩论、写大字报,定期检查评比;根据生产季节,抓住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尽可能提早做好下一步的准备工作;狠狠地抓住生产这个中心工作,带动各项工作同时跃进。——我们就是通过这些具体方法来贯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方针。
(一)领导干部带头干,这是走群众路线的第一步。
我们绝大多数县、区、乡、社的领导干部,经过解放以来一系列斗争的锻炼,已经在当地形成为大大小小的群众领袖。他们的模范行动,对于群众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于他们的进步,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是亲自动手,做出样子带着群众干,还是站在群众的头上发号施令,压着群众干?麻城县李胜乡乡长屈学诗对于这两种方法都有过亲身的体会。一九五六年推行营养钵育棉苗,红星六社社委思想不通,屈学诗说:“不通也得通,限十天完成任务!”他成天到处跑着检查做营养钵的情形。社员看见他来了,就做,看见他走了,就不做。结果把营养钵做的像“石蛋”,浪费了许多人工、种子和肥料,苗儿长不出来。群众做了一首快板批评他和副乡长:“屈乡长,徐乡长,一个矮来一个长,拉起蛮来是一样,一天到晚满畈逛,压着大伙把活干,谁要是不干,当头三棒棒。”
当时他到哪一个社,哪一个社的社员都这样说:“怎么把乡长搞到我们这个社来了?真是劫数!”屈学诗听了,心里很难过,好心好意为大家办事,却落得一场埋怨,真是“戴碓臼玩狮子,累死不好看!”在县委书记赵金良的影响下,屈学诗的作风开始转变,可是群众对于他的看法还没有改变。一九五七年,他到红星三社帮助工作,社员看见他来,把头扭在一边。他没有丧气,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改变社员们对他的看法。当时,天气冷,社里车水挑塘泥,水车干了,人们不愿意赤脚下泥,屈学诗把鞋袜一脱,跳到泥里就干。社员们吃了一惊,看他干的很起劲,于是,四十多个社员都跳到泥里干起来了。到散工时,社员们对他的态度完全变了,这个请他吃饭,那个请他喝水。从此以后,他遇事带头干,不仅改变了社员对他的看法,而且,全乡的合作社,都争着要他去。红星一社的人说:“老屈是我们社里人,要回到我们社里来,我们的生产大跃进就有把握!”红星三社的人拉住他不放:“屈乡长待我们天高地厚,我们怎么舍得?”事隔一年,办法两套,是压着干好,还是带着干好,屈学诗已经在做的当中得到了教训。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于屈学诗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许多干部都有屈学诗那样的经验教训。经过整风以后,带头干,已经在各级领导干部当中成为风气。许多农民说我们的好干部“是毛主席带出来的好徒弟”。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干部和群众互相推动,互相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风气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领导干部带头干的一个最好的最经常的方式是搞试验田
自从省委总结了红安县领导干部搞试验田的经验以后,特别是自从中央发出了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搞试验田的通知以后,全省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大都种了试验田。有关农村工作部门的干部,也纷纷种试验田,种试验田成了许多干部的思想行动的中心。出门开会,心里想着试验田,开完会回来,首先去看看试验田,一早起来,就往试验田里跑,半夜里起风下雨,也摸到试验田里用手电筒照照。有些同志简直是成了“试验田迷”。
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三者相结合,是种试验田的主要形式。这种“三结合”的好处是使这三种人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摸底,互相交心思,真正是“三个牛皮匠,赛过诸葛亮”。对于领导干部,种试验田的好处很大。解剖了一只麻雀,就懂得了所有的麻雀。种了一块试验田,领导干部就要在全部生产过程的每个生产环节中同技术人员和农民打交道,这样他就不仅懂得了田地该怎么种,生产环节该怎么抓,而且更主要的是懂得了人,懂得了技术人员和农民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里有些什么样的思想,如何对待这些思想。
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的试验田在播种小麦的时候,程鹏主张条播,农民老秦却主张点播,技术人员主张不管老秦通不通,“坚决条播”,争论的结果,在这块试验田里,做了两个样子。程鹏搞条播,老秦搞点播,唱开对台戏了。一样的深耕、施肥,一样的种子,条播的麦苗密,点播的麦苗稀,现在老秦服输了,经过条播密植和点播稀植的对比试验,一切主张搞点播的人都服了。这种允许唱对台戏的方法,是设置对立面的方法,是说不服就等待的方法,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
领导干部种试验田的风气,很快地发展成为新的社会风气。现在,群众也有搞试验田的了,不但是小块的试验田,而且有大面积的丰产试验畈,这是试验田的一个新的发展。这种新的发展,为农业生产的平衡增产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运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例如,黄冈地区三百多万人当中,已经有六十多万农民种了试验田。浠水县农民鄢远明的试验田,创造了水稻亩产二千六百五十八斤的新纪录,吸引了许多农民都在搞试验田。天门县小庙乡的一个老农民,自称“新愚公”,刮了胡子抖干劲,搞了一块皮棉千斤试验田,名之曰“天下第一田”。看,这老头子是何等的气概!“皮棉千斤”,有没有可能?现在没有做结论的根据。问题不在于皮棉的斤数,而在于一个老头子,也这样的敢想、敢说、敢做,不是说空话而是在苦干,实干。这种老当益壮的共产主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这个老头子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是在广大群众的共产主义精神日益高涨的形势下表现出来的。
全省试验田的发展,还不平衡。有一些人还在那里闹笑话。荆门县的一个团支部书记,听说检査团来了,临时做了块试验田的牌子,叫老婆去插,老婆慌里慌张地把它插在粪堆上就跑了。在一些地方,发现了形式主义的做法,或者是光出名字,不参加劳动,农民讽刺说这是“地主试验田”。还有的领导干部,为种试验田和社员争牛、争农具、争肥料、争种子。有些试验田产量指标很高,增产措施很不相称,有些试验田种的不好,农民称之为“落后田”,“懒汉田”,“促退田”。直到现在,还有人说:“种试验田和思想工作结合不起来。”有人说:“种试验田是一种额外负担。”很显然,这些人还没有领会党中央关于种试验田的指示的精神。对于这一部分人,还要进行必要的思想斗争,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帮助。
必须把种试验田变成每个农村工作干部切实遵守的一种制度,全体干部都应当走这条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政治和技术相统一,又红又专的道路。最近,全省进行了农业生产大检查,这对于种试验田,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现在,许多地方的党组织采取了加强试验田工作的措施。例如黄冈地区采取了分级掌握的干部试验田卡片制,干部试验田包工包产,在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三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试验小组,在试验畈提出统一的技术措施,定期检查评比等办法,目的都在于巩固和扩大试验田的成果。
(三)为了推广先进经验,就要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参观评比,树立鲜明的旗帜,以点带面,以先进带落后。
抓住试验田当中的一个先进的典型,或者选择一个先进乡,先进社,先进队,组织参观评比和辩论,应该是现场会议的中心题目。在这样的现场会议上要认真总结先进经验,要高高的举起先进的旗帜,旗帜越是鲜明,就越能充分地发挥先进带动落后作用,越便于使用,重点的经验变为普遍的经验。说起来,这似乎是“老一套”。可是,有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没有认真这样做。在这些地方,有重点,有旗帜,就是说有先进典型;问题是,他们把先进典型当做温室的花朵,只是少数人在那里欣赏,把旗帜藏在家里,而没有把他高高的举起来。他们在看到别的地方举起了旗帜以后,自满的说:“这样的旗帜我们也有发……”。光有旗帜,藏在家里,这样的旗帜有什么用?光有先进典型,而不推广先进的经验,这样的典型又有什么用?一九五七年麻城县和新洲县互相比赛的故事,深刻地证明了这个道理。一九五六年新洲县的棉花单位面积产量高于麻城县。全省有名的棉花丰产乡在——刘集乡和大渡乡,都是新洲县的重点乡,麻城县决心赶新洲县,多次组织了全县的干部和社员,到刘集乡和大渡乡学习棉花生产的经验。他们不仅发展了刘集乡和大渡乡的经验,并且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广了这种行进经验,一九五七年,这两个县比赛的结果,麻城县成为皮棉百斤县,超过了新洲县。新洲县比输了,原因就是没有把刘集乡和大渡乡的旗帜高高的举起来,没有把这两个乡的经验变成全县的经验。一九五八年,新洲县接受了一九五七年的教训,他们现在正在埋头苦干赶麻城。谁输谁赢?秋后才能见分晓。
(四)不仅麻城县和新洲县在互相比,互相赶,互相学,而且全省的专区有与专区之间,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社与社之间,对与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正在开展着一个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社会主义竞赛。
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总路线的鼓舞下,全省的社会主义竞赛,已形成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襄阳地委召开的支部书记会议上,枣阳县委书记正在写的发言稿中有“盖随县”的字样,被随县县委书记看到了。随县县委书记连夜往家里打电话:“枣阳县要盖我们,叫全县的人民讨论一下,叫盖不叫盖?”县委召开了一个三十万人收听的广播大会,会后有五十万人参加签名,决心百倍努力,保证不让枣阳盖随县。有一天晚上,随县边界上的一个乡放电影,枣阳县的一个生产队也来看电影。在电影放映以前,随县的乡干部向大观众大声说:“枣阳要盖我们,叫不叫他们盖?”台下的随县人齐声回答“不叫盖”,枣阳的人站起来大声喊:“非盖不可!”双方互相叫喊了一气,枣阳的人连电影也没有看,为了赶过随县回去干了一夜活。人们在这样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竞赛运动中,表现了势如破竹的风格。父子、夫妻、兄弟、姊妹、婆媳、母女、姑嫂、妯娌之间,也开展了竞赛,许多一项落后的人,也被带动起来了。
(五)在社会主义竞赛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了先进和落后的斗争。最主要的方式是大辩论,大字报,大检查。
大辩论,大字报,是在整风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并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形式。
干什么,辩什么,哪里不通哪里辩;“辩”的问题很集中,很具体;参加辩的人很广泛,辩的形式很灵活;田边地头,干活走路,床头灶头,会内会外,都可以辩;父子、夫妻、母女、婆媳了……之间,都可以成为辩论的对手。许多问题的辩论,由于人们的深切关怀,往往一触即发。经过一场辩论之后,是非分明。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好做了,落后保守的思想比较容易克服了,先进的经验好推广了。
在大辩论中更加引人注意的一种形式是大字报。这是从去冬已开始,今年春季才在农村兴起来的。开始,干部很怕大字报,现在许多干部不怕了,他们尝到了大字报的甜头了。大字报常常在工作最吃紧的时候,给领导上帮个大忙;也常常在干部麻痹自满、快要栽跟斗的时候,来一个当头棒喝。对于那些平时不大接受群众意见的干部,一有机会,就集中地贴他几张几十张大字报,一针见血,收效很快。
这次,我们到谷城县新生活合作社看到这个社有好几张大字报批评工作组干部李治国,有一张大字报说:“李志国,不干活,夜晚开会总是自个儿说,说了一遍又一遍,说到半夜还在说。有的社员打哈欠,有的社员提意见,他说再说一会也不晚,他还在那里往下说。的……”短短几句话,活画出了一幅“官僚主义”的面孔。又一张大字报说:“种小麦,他主权,脸一红,眼一翻,他说我能干。看他的‘新经验’:种麦像排蒜,一沟一沟填,半天搞了几分田,麦苗出得稀巴乱。……”短短的几句话,活画出了一幅冒充内行的形象。据说,李治国经过这样的批评之后,作风有了转变。
像这样的大字报,不一定是到开展整风运动的时候才贴出来。什么时候谁想贴就贴。不论是表扬,是批评,是建议吗……都可以上大字报。
只要是上了大字报的事情,一定有着落,因为,大字报一贴出来,就会成为社会上的东西了,在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下,是不允许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着落的。最近,在春耕生产生中出现了大字报,又有新的发展。这就是农民所说的夫妻大字报,兄妹大字报……。夫妻、兄妹、父子之间,并不是为了家事而争论,而是为了国事,为了社事而争论,争论的得不可开交之时,就出大字报。江陵县荆北乡先锋合作社妇女华德洲,和他的哥哥生产队长华德海,为了车水灌田的事情发生了一场争执。妹妹说哥哥“官气太重”,哥哥说妹妹“娇气不少”。妹妹坚持自己的意见,哥哥不服输。妹妹说:“我要贴你的大字报。”哥哥毫不在意的说:“你贴吧。”在他看来,第一,妹妹不敢这样做,第二,无人帮她写。妹妹找民校的老师写大字报,老师劝她:“哪有妹妹贴哥哥的大字报之理?”她说:“老师,你还是封建!”老师给她说的没有办法,“好,你报我写。”老师的这个“你报我写”的意思,是“将她的军”,欺负她报不出来。华德洲气愤愤地说:“好,我说你写:‘队长本姓华,好大的官气’……”老师无奈,写了两句。她说:“我报,你再写。”老师只好写下去。写完了,华德洲拿起就走,见了哥哥气冲冲地把大字报递过去:“你给我拿去贴,要贴在路口王家门上!”华德海没有法,只好贴了。他越想越呕气,自己也写了一张贴上,末了有句“大家都来评评理”的话,这一来,许多社员贴出了“评理”的大字报,一致批评华德海,支持华德洲。华德海没有法,最后贴了张大字报,承认自己“官气很重”,表示“坚决改”。于是兄妹和好如初了。
像这种家人父子之间的大字报,已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从旧的家庭关系进入到新的社会主义的关系。人们共同的目的是为了比先进、赶先进、学先进,一句话,为了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把大字报叫做促进报。
在大检查当中,这样的促进报就更多了。大检查,就是大促进。省委决定,由省委组织全省大检查,一年两次,由地委和县委组织的全区全县的大检查一年四次。每次检查的时机,都是在两个生产环节承上启下的时候。在检查以前,就发出通知,各地一接到大检查的通知,从上到下都紧张起来了。有人说:这种通知,就是一次大动员。这话不假。许多地区的工作,在大检查之前,突飞猛进,就是证明。
省委组织的检查团,吸收了各级党委的负责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农业劳动模范等人参加。检查团所到之处,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解决问题,一边交流经验,“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相结合。群众说检查团是“促进团”,是“慰问团”。参加检查团的人,一边“看花”,一边“取经”,感到检查团是“学习团”。过去很少下乡的某些领导干部,参加了这次大检查以后,表示又惊又喜。惊的是广大群众所创造的许多奇迹。喜的是自己吸收到了新鲜的空气,脑子清醒多了,对于新事物的敏感增强了。省、地、县的检查团分别跑遍全省的每个县、每个乡、每个社,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是一次整风,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是一次促进,对于各部门的工作是一次推动,对于广大群众,也是一次大鼓舞。群众以极其热烈的情绪欢迎检查团,并且向检查团提出很多建议和要求。看来,这种大检查的方法,也是联系群众的一个很好的形式。
全省春季大检查已于三月中旬到四月中旬进行完毕。将于七八月间再举行一次大检查。到年终,再召开全省农业先进工作者会议,对于全省的农业生产,进行一次总结和评比。这种检查和评比的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对立面的方法。在群众的检查评比当中,先进的事物和落后的事物,都以极其生动的形象暴露在群众面前,形成了极其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使广大群众和干部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六)在大检查中,进一步解决了农村的中心工作和各部门工作的关系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抓住中心,带动全面。
本来,这个问题,在整风以后,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出现了新的情况。各行各业都在跃进,都有时间和任务的要求,都有鼓动口号。许多任务,在同一时间,都往合作社里压。有的社安排不当,结果,只好分散精力,放松生产。省委检查团对于这个问题,采取了坚决的措施。不给各部门泼冷水,但是,要各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部署自己的力量,要各部门把自己所提出的各种口号,交给党委审查讨论。总之,在当前农业生产高潮的形势下,党委应当毫不动摇地、狠狠地抓住生产这个中心工作。使农业一马当先带动全盘工作,各部门应当在首先为生产服务的前提下做好本部门的工作。这就要求党委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上,实现有中心的全面领导。这是一个工作方针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领导方法问题。只有加强了党委的统一领导,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心工作和部门工作的关系,才能保证生产大跃进和全面工作大跃进的实现。这种紧紧抓住中心工作带动全面工作的方法,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的领导方法,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坚持这种领导方法。
(七)大检查中,发现了一条很好的经验,这就是,根据生产季节,紧紧抓住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且尽可能提早做好下一个季度或者下一年度的生产准备工作。
以小麦生产为例。许多地方对于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一环套一环地抓的很紧,从播种一直到粮食入仓,一步也不放松;和往年的情况比起来,今年各地特别注意了小麦的后期管理工作。襄阳专署公安处的一块小麦试验田,在春季参观评比时,被评为“三类苗”,群众给公安处贴了大字报。公安处的同志不泄气,积极地补苗,追肥,浇水,不到一个月,三类苗变成了一类苗。我们到这块试验田看了,一致认为这块试验田的麦子,大有亩产千斤的可能。和这种情况相反,如果有一个环节没抓好,如果前紧后松,一类苗也有可能变为三类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庄稼没有到手的时候,我们不要轻易全部胜利,也不要轻易承认失败。即使禾苗长的好,还要使它好上加好,即使禾苗长的不好,也要使它从不好变好,根据禾苗生长的情况,凡是能够做到的增产措施,一定坚持到底。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也要和自然灾害斗争到底。直到庄稼到了手,才能宣布胜利,直到歉收或者没有收成已经完全定局,才能承认失败。气可鼓而不可泄,过早地宣布胜利和过早地承认失败,都是一种泄气的表现。“三类苗”的小麦,可以转化成亩产千斤的小麦,这是由于没有泄气的缘故。我们的办法是根据每一种作物的生长规律,一贯到底的抓住每个生产环节,毫不动摇,毫不放松。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实现对于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不知道什么是生产环节,或者放松了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谈不上对于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
对于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还表现在对于下一步生产的准备方面。为了使各级党委组织对于明年农业生产的安排早做准备,省委已于五月上旬,在谷城县召开了各地委、县委第一书记参加的现场会议,总结夏收,布置秋种。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对于农业生产,不仅要抓得紧,抓得很,而且还要抓得早。今年的生产大跃进,来的很猛,使我们深深感到,在思想方面,在物质方面,都准备不足。为了明年更大的跃进,我们在夏收以前就开秋种会议,接着还要开水利会议、交通会议,把有关今冬明春的各项工作统一规划,早做安排,使各项生产都有物质准备,使干部群众都有思想准备,这样到今年秋收以后,我们就可能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放手发动群众,掀起一个更大规模的冬季生产高潮。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及时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使领导处于主动的地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