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对人与对物,其实正是对待自己。
我们进展到《庄子‧则阳》篇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五章说什么呢?有一个市南宜僚又上场了,以前知道他在楚国是一个重要人物,非常受到肯定的,孔子也很推崇他。在这里,孔子上场了,他们谈到市南宜僚,他基本上是一个隐士。孔子的学生子路很好奇,果然跟孔子说的一样:隐士就是不让你认识的。
到下一章也出现一个孔子的学生叫做子牢,然后有长梧封人对子牢说:“你做人处事要小心,你怎么对待别人、怎么对待事情、对待万物,其实就是对待你自己;你做什么,它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的。
我们就来看看庄子在第五章所说的是什么。
“孔子到楚国去,住在蚁丘一户卖浆人的家里,他的邻居有夫妻及男的女的爬到屋顶上来观看。子路说:“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做什么的?”孔子说:“是圣人的仆人。圣人混迹于民间,藏身于田园;他的声名隐匿,志向无穷,口中虽有言语,心中始终默然,他的作为与世人相反,内心更不屑与世人同流合污。这一位隐居世间的人,不就是市南宜僚吗?”
子路想去求见。孔子说:“算了吧!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我要去楚国,以为我一定会说服楚王召见他,他还把我当成谄媚之徒吧。像这样的人,羞于听到谄媚之徒的言论,更何况是亲身相见呢?你又怎么问得到人呢?”子路前往探视,房舍果然空无一人。”
这么短的一个故事,实在很有趣。孔子去楚国,楚国有一位很有名的隐居的人叫做市南宜僚。记不记得?当楚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市南宜僚不愿意选边站,最后保存了自己。
里面描写他的时候非常生动,说他能够“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弄丸就是手上拿弹丸往上丢,结果“丸八常在空,一在手”,简直神乎其技。八颗弹丸在空中高来高去的,一颗在手上,等于是一种特技表演,那就是市南宜僚,他基本上是一个隐居的人。
孔子对于隐居的人有相当的认识,在《论语‧微子》篇里面,连续几章都提到孔子跟隐居人的互动,情况并不理想。像孔子他说:“我要找到渡口才能过河。”就派子路去问。别人根本不理你,别人回答子路说:“那个孔子应该是知道渡口在哪里。”什么意思?孔子应该知道人间的渡口在哪里!
在人的世界上,怎么过河?怎么打通各种难关达成自己的目标?孔子应该知道的!他就故意不跟你讲你真正要过这条河,要从什么地方去找船!
另外一个人也是一样,子路跟在后面,找不到老师了,看到一个老人家在锄草,去问他。老人家说:“你何必跟孔子去躲避这个世界上的坏人呢?你跟着我们这些人隐居,躲避整个世界算了。”
所以孔子跟这些隐士只能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孔子也很感慨,他也强调“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们是人啊!跟鸟兽不可能成为同伴嘛!但是,那些隐士有自己的想法。孔子对他们还是很客气,他就直接跟子路说,刚刚爬到屋顶上来看的那些人是圣人的仆人。
他把市南宜僚推崇为圣人,但是这样的圣人简直是道家悟道者的化身啊。你看他怎么描写:“他混迹于民间,藏身于田园;声名隐匿,志向无穷,口中虽然说话,心中始终默然,他的作为跟世间的人相反,内心也不想同流合污。”所以孔子认为说,在市南宜僚眼中会把我孔子当成谄媚之徒。
这个很难想像,孔子跟学生说话,会说:“别人把我当成谄媚之徒,别人根本懒得理我!”子路当然是很勇敢的人,不相信这些。他跑去看,房舍里空无一人。你看,可以这么快,就立刻;我们常常听到是卷款潜逃,他大概也是没什么家当;很快,一家老小连仆人在内,通通跑掉了。好像古代的房子不要钱,或者很多空房子让你随便住一样。
这一段所描写的实在是很生动,像短篇小说。基本上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道家所了解的人生的境界,跟孔子的儒家是不一样的。
再看下一段,下一段就比较具体了,说明什么:你怎么为政?怎么治民?你要小心!就好像你种田一样,你如果对这些田中的作物太鲁莽太草率的话,他也会回报你。怎么回报你?让你没有收成。你对人对事不就一样吗?
我们讲儒家的时候,在《孟子‧梁惠王下》里面也出现一个成语叫做“出尔反尔”。你做官的对百姓不好,你将来出问题,百姓不来救你,就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后来“出尔反尔”变成一句成语:讲一个人说话不算话,说出来要做这个事,最后又不做了。所以这个是成语的演变,是另一回事。
我们就先看一看第六章的内容,庄子这样写的。
“长梧的封疆官员对子牢说:“您处理政务不要卤莽,治理百姓不要草率。以前我种稻子,耕地时动作卤莽,稻谷也就以鲁莽的收成来回报我;锄草时动作草率,稻谷也就以草率的收成来回报我。第二年,我改变方法,深耕田地,仔细锄草,稻谷就繁荣滋长,使我整年都吃不完。”
庄子听到这段对话后,说:“现在的人在调理身体、修养内心时,很多就像这位封疆官员所说的情形,就是逃避自然,脱离本性,消除真情,丧失心神,以此迎合众人。所以,鲁莽的对待本性,各种欲求与憎恶就萌芽了,像野草一样遮蔽了本性,开始时满足我的身体,不久就拔除我的本性;于是上溃下漏,到处出毛病,像疮疥出脓,虚劳消渴都是。””
这后面当然是庄子的发挥了,他就强调说你看,这个长梧的封疆官员跟子牢所说的话,是一种很好的比喻。因为这个官员说他以前自己种稻子的经验:“你耕地的时候动作卤莽,你锄草的时候时动作草率,稻谷怎么回报你?也是用卤莽跟草率的收成,也就是没有什么收成啊!你不好好耕田怎么会有收获呢?”
我们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来就是常识嘛!而第二年,这位官员改变了方法,深耕田地,仔细锄草,后面就有非常好的结果,让他整年都吃不完。
其实人活在世界上,做任何事都一样。譬如我这一整年都在讲《庄子》的课程,我也提醒我自己,这一段给我的启发也非常直接:要深耕田地,仔细锄草。我认真看待《庄子》,不管内篇、外篇还是杂篇每一句话,把我所有能找到最好的注解,也都是认真的去学习跟思考。
譬如有个地方(〈达生19.8〉),我今天忽然想起来了,里面有一段谈到桓公见鬼的故事。有位朋友非常的细心,他说,你原文讲:桓公见鬼之后,回到他的朝廷,“数日不见”;好几天不见客,不出门。但是,我翻译的时候翻成“好几个月”。为什么我这样翻译呢?因为有专家研究,至少有三种版本写成“数月不见”,但是我原文还是遵照大家一般所看到的“数日不见”。这里我应该加一个说明的。
你想想看,哪一个比较合理?如果桓公见鬼,回到他的官府之后,几天没有见客;几天没有见客不算什么太严重的事啊,但是,几个月没有见客的话,才会变成国家大事。然后皇子告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心理医师,他才会上场跟桓公说:“鬼不能够害你!只有您自己本身吓坏了自己!”跟他说有10种鬼如何如何,谈话之间桓公的病就好了。
你想想看:是几天没有见,还是几个月没有见,哪一个比较合理?所以我在翻译的时候,我没有注意到原文“数日不出”没出门,我就直接用“好几个月没出门”。因为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并且我讲这些也都有根据啊。
说实在,我这边必须坦白:如果我在讲《庄子》这些材料,把所有根据古代、历代以来的注解通通写出来的话,这本书至少还要厚三倍啊!并且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把它说清楚。所以,我是用我想尽办法,用最扼要简单的,把我的心得的结论,也都是我认为最正确的内容,跟同学们做非常扼要的解释,我所能做的仅只于此。否则的话,这个时间的拉长是难以想像的。
在这两章,前面提到市南宜僚这位隐士,他的表现就被孔子猜中,因为孔子很了解那些人的心态,只不过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只好各自努力了!而后面这里提到长梧封人的说法,庄子加以发挥,也就是强调在养生方面也是一样。
下一集的主题是:你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喜欢听傅老师的课。坚持每天听一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鲁莽地耕种,稻谷以鲁莽地收成回报你。锄草时动作草率,稻谷以草率地收成回报你。道家所了解人生的境界,跟孔子的儒家是不一样的。
钟鼎山林各有天命。。引进一段话刚好诠释了庄子所说的本性,“性、心、身三界是人的本,哪一界不会,应向哪一界去求。身是应万物的,有不会做的话,要努力去学,越做越有力,越学越精进。心是存万物的,有不会办的事,要向人请教,要专心研究。性是孕万物的,要存天理,以天理行事,便和天接灵。人为什么不灵了呢?因性中有秉性,遮蔽了天性,遇事一耍脾气,天性就混了;心有私欲,遮蔽了良心,任情纵欲,不怕天理,不顾道理,做些违背人伦,伤天害理事,物迷心窍就糊涂了;身上要有嗜好,享受不着,就生烦恼,享受过度,伤身败德。”谢谢老师
听友376468418 回复 @J之大盗: 嗯,钟鼎山林各有天命。得意忘言。
对人与对物,其实正是对待自己。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其邻有夫妻臣妾登极者,为什么都登屋顶?看热闹么?
J之大盗 回复 @秋水_HP: 一定是圣人的顺风耳听到了闯入者,让仆人登高远眺看来者何人。
礼坏乐崩天下大乱之际,道家选择了外化內不化避难的隐居生活,儒家代表孔子入世救世也不被世人所理解,反而可能被误认为是“谄媚”之士。
去芜存菁耕耘,方便高效学习,
老师好
凡挑老师毛病的人,都不是抱着来学习的态度的;既然这样,不妨你也能具体讲讲看。
喜欢傅老师的课程,清晰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