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艺术系列之:“教”里面的那些事儿

家长教育艺术系列之:“教”里面的那些事儿

00:00
29:10

孩子的两个辅体——家长和老师,这2者都对孩子的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家长真的懂“教”吗?在家长教孩子的过程中,有些是不需要自己多事的,有些是需要自己尽心尽力的,有些是需要自己掌握好“度”的。这就需要家长学会界分,根据孩子具体的情况,准确的给予正确的教。接下来,小赵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教”里面的那些事儿。

1、知教鼓励探索

●在孩子的成长途中,学习是贯穿在其中的一条主线。但是在孩子的知教过程中,家长往往抢了老师的“饭碗”。这本身是老师的职责和强项,但是家长恰恰喜欢大包大揽,甚至“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俨然是自封为老师。结果往往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知识学习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能够诱发人的思考。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老师教孩子是完成了知识的“传”,孩子掌握住是完成知识的“承”。

●聪明的家长会准确的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准确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让孩子成为“老师”,这种聪明的做法,其实就是丰富孩子的知识输出,让孩子达成知识学习的主动。

在知教中,即便自己懂,也不要去“越职”,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答案。因为在对知识教育的研究上,大多数家长很显然达不到老师的水平。老师把知识传输给孩子了,无非就是出现两种结果:①孩子没学到(好);②孩子学到(好)了。

对于第一种,自然是鼓励孩子去求教(向课本求教,向老师求教,向周边的同学求教),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弥补。作为家长要丰富孩子求教的途径,以供孩子选择。

至于第二种,家长需要鼓励孩子以当下为基础,再往下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两种思路,很多家长都知道,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家长会发现很难,这个尺度貌似很不好掌握。

而事实上,只要家长专注一点:想着法的让孩子输出,引导孩子更多的输出。只要秉持这样一个观念,度就很好把握了。

2、行教需要身正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行教是不涉及到具体知识的,但是却对孩子影响深远。我们会发现:孩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往往从父母的日常做事行为中能瞧出端倪;同样的,孩子学习上值得称赞的地方,往往从父母身上也能看到影子。

其实孩子的学习如同父母的做事,孩子或许不能从父母的做事中学到什么知识,但是我们发现孩子模拟能力极强,他会模拟父母做事的风格用于学习之中。所以孩子在学习上的拖沓、粗心等问题,家长从自身角度反省,在日常做事过程中着重注意一下,如果自己能够改正,同样能够会影响到孩子发生改变。

3言教恰当引导

语言在行动面前,从长久来看,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言教不在言多、言狠,而在于恰时恰当。当言语表达多了,孩子往往会给予“啰嗦”的评价。这也预示了,家长在接下来的教育中,言教能起到的作用已然很小了。

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认真反省自己的啰嗦话语,是否是在适当的时机,说出适当的话。珍惜自己的口水,不做直肠动物,注重自己阐述事情的条理性,用引导的方式,去促成良性结果,注意节奏,引导孩子去进行自我思考。

接下来,我就来举一个案例,来演示一下父母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行教和言教。这个在语音的后半段会听到。

改善问题:孩子的作业拖沓,效率低的情况。

总结】为父为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父母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教同样是一门艺术,从长远来看:行教 >言教>知教。如果家长能够把孩子的教育真正理顺了,其实也就顺带着理顺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孩子和父母之间本身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千万别把孩子当成替代品,别把孩子当成试验品,别把孩子当成寄托品甚至是麻烦制造机,有的时候解决孩子问题的过程恰恰是也是解开自己困惑的过程,成就感往往是加成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69550910

  • aiwo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