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不如雅致过生活》收录了梁实秋先生以“雅致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品。在梁实秋的笔下,生活中琐细平常的每一处,都富有闲适雅致有趣的情味,也有深刻睿智的洞见。雅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境,更是一种品格:即“不事声张的勇敢,稍许的刻板,以及在生活的泥淖里照常煮茶的性格”。
——· 关于作者 ·——
梁实秋,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著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 本书金句 ·——
1.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
2.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
3.人的身与心应该都保持清洁,而且并不行悖。
4.你走,我不送你,你来,不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你
——· 音频文稿 ·——
好,欢迎你来到每天听本书,我是xxx。今天为你讲解的这本书是《不如雅致过生活》。这本书的字数大约18万字,我将会用大约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简单的,也是雅致的。
雅致是什么意思呢?百度上说,雅致就是有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作者就是通过琴、棋、书、画、花、鸟、茶等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向我们传达一种雅致的乐趣。即使是些寻常事,在作者眼中也有着他独到的见解。诸如结婚,旅行、照相甚至看报,都透露着作者对待生活的那种雅致的心境。其实,雅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只要我们拥有热爱生活的心,以从容的心态淡然的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你所处的那个圈子,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平静的心情,也拥有了雅致的生活。
本书的作者是梁实秋。他是我国现当代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他还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所以他的作品中多有对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探讨,也充斥着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点评。他的一生是富有争议性的,他认为文学没有阶级性,文学不能为政治服务。还和鲁迅先生进行了多年的文学论战。梁实秋晚年的个人婚姻生活也富有争议性,只因他和小了自己将近三十岁的歌女出身的人相恋。不过他的文学作品却被大家一致称赞,人们认为他是一位文学天才。他推崇儒家思想,作品多探讨人性,。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学财富。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说说书中的内容。接下来,我会从三个角度,来讲解本书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雅舍中的雅致生活。
第二个重点内容:事事都可雅致的做。
第三个重点内容:文学也可以是简单自由的。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雅舍中的雅致生活。这里说的“雅舍”就是作者当时居住的地方。说是雅舍,其实和陋室相差无几,风雨都可以随意进来,即使是这样,作者还是觉得它可爱。也确实有它的可爱之处。雅舍在半山腰,房间内部的地板依山势而铺。因此,从厨房吃过饭回书房可以顺势下坡散步。房子周围有树,有竹,有农田。这里的蚊子也大的可爱。这样的雅舍没有一点便利的设施,陈设之物也不新奇,但是这就是符合作者的要求,这才是作者想要的房子,简单,自然,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作者身处其中是快乐的。其实想要快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人认为作为皇帝是最快乐的,因为有句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天下尽在我手,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快事。其实还有一句话:不在其位,不知其苦。一位西班牙国王曾说,在位五十余载,只享受到十四天的快乐生活。所以说,即使是皇帝有时也比不得闲云野鹤般的快乐。快乐是一种心理。当你的内心平静,安然度日时,快乐就随之而来了。所以,我们应该去快乐生活。
中国古代有关于雅的八大元素,即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雅致的生活肯定就离不开这些了。作者没有介绍自己对琴的见解,但是他说到了音乐。音乐不像书画,你不想看闭上眼睛就好,音乐有一定的侵略性,直直的进攻你没有防备的耳朵。若是优美的旋律还好,但是,夜半歌声,清晨的练嗓或者练习乐器,即使再动听的旋律也不悦耳了,那就是噪音。相较于歌声,作者更喜欢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音色演绎不同的故事。他说他看不得人类为了高歌,扯开喉咙,脸红脖子粗的样子,看着觉得危险也替他们着急。也许每个人的乐感不同,但也不排斥现在确实有不少所谓的歌者,借着媒体的光环,在台上卖力的展示着自认为个性的歌技,有时唱到最后甚至面目狰狞。其实,真的没那么必要,不是能飙高音就是好歌手的。真正的音乐是听了要人舒心,能够产生共鸣,让人回味无穷的。比如,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听,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一阵急雨袭来,在房顶敲起了密集的鼓点。春风拂过,柳条依依,春雨淅淅沥沥,打在嫩叶上,悦耳动听。如果再伴随着虫鸣鸟啼,这大自然的声音真是美妙极了。
在美妙的音乐中,杀盘棋怎么样?为什么说杀盘棋呢?作者说,君子无争,但是下棋却是要争的。当对方被将军时,就看他的状态,有可能抓耳挠腮的想对策,有可能急的头冒青筋,满头大汗,也有可能大叫一声,惊慌失措。当败局已定时长吁短叹,或者后悔的嘟囔着自己不该走哪一步。这样的情景也是下棋时的一大趣事。试想,如果对方没有胜负心,即使被杀个片甲不留也神情自若,不慌不忙,是不是就让人感到有些无趣了。也许,他是故意装出来的,极力的做出不介意的样子,就是不想让你赢得那么高兴,也不想让周围的人看出他输棋的窘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棋盘周围总会围绕着观棋的人,他们也在看双方的棋局和反应。其实,观棋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有句话叫:观棋不语真君子。观棋不语是一种礼貌,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当看到一个人遇到危险而不自知的时候,总想出声提醒。说了吧,也许会得到双方的抱怨嫌你多嘴,一个是生气的埋怨,一个是不领情的埋怨。说的不对吧,也许会被双方奚落一顿。不说吧,哎呀,憋得难受。所以,有人即使挨批也想说出来,因为憋着太难受了。
如果说下棋好争,那么书法就是好静了。现在很多人都用练习书法来修生养性。有句话叫:字如其人。就是说,一个人的字显示了一个人的脾气性格,其实有时也真是那么回事。如果一个人的字小小的瘦瘦的,他这个人也是瘦瘦的。如果一个人的字都写到了格子外面,这个人的性格就是比较豪放的。古人练习毛笔字,如果拿笔姿势不正确,先生猛的抽走笔就会弄的满手墨。从握笔姿势,到描红临帖,再到最后写成一手好字,中间要付出不少艰辛。现在大家好像更倾向于电子办公了,书法似乎变成了一种兴趣,这值得人深思。
书法的境界越高,人们越会纷纷前来瞻仰。而人们还会欣赏的一种艺术,那就是画。比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人模仿蒙娜丽莎的笑容,但好像总是少了那么点韵味。也有人说她没有笑,也不知道是怎么看出来的。还有的人再猜想她为什么笑,说是因为她怀孕了。这些其实都是没必要的。我们看画就是看画家的功法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中国画以山水画为主,画里往往也包含着些许诗意。有些画家还会给画题上诗。一副墨色控制得当的泼墨画上,画着两棵大白菜,也能彰显出画家的技巧,若是旁边题着“不可无此味,不可有此色。”瞬间,一幅画就变成了具有道德情感的插图。画的妙处就是通过视觉感受来震撼人的心灵,带给人心灵上的享受。
说到诗啊,我们一般会想到古代的诗人,随口也能吟诵出几句名篇佳作。对于现代诗就知道的相对较少了,但是我们也许都有过想要做诗的那一段时光,看到什么都好像会触发诗意,悲春伤秋,总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能诗兴大发。后来慢慢的,诗意渐去,又来了散文的兴致。到底诗人都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诗人住在你隔壁,你就会发现,他可能常年不修边幅,要么深居简出,就像现在的宅男宅女,要么四海为家,在外流浪。他们可能居无定所,吃饭休息没有规律。你无法想象,那样的人竟然能写出那么惊人的诗来。其实,诗人就像是艺术家,你看搞艺术的人不都那样吗?就算是古代诗人王维还曾堕入醋瓮里呢。诗不像书画可以作为装饰装裱起来,也不像小说,戏剧可以演绎出来。相较之下,诗就显得那么“无用”了,商业价值好像差了很多。所以如果有诗人像上面所述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
诗人多爱饮酒,诗人李白就无酒不欢。中国饮酒文化历史久远,几杯酒下肚,人生百态尽在你眼前展开。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也会笑着畅所欲言了,平时老老实实的人也会油腔滑调了,平时一脸严肃的人也会哈哈大笑了。有的人喝了就就会满脸通红,有的人喝再多也面不改色。有的人身体小小的,酒量很大,有的人膀宽腰圆却一杯倒。再醉一点,就有可能出些洋相了,发酒疯的,骂街的,上树的。酒量是可以慢慢练的,但是有些人千方百计的劝酒,或者拼酒,非要把对方灌醉,这种行为就不好了。酒要品,这种喝法就叫灌了。有的人心情不好会选择喝酒,用酒精麻醉自己,暂时忘却伤痛,第二天醒来,头痛剧烈,而伤痛并没有减点半分,“酒入愁肠愁更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酒很妙,但要适度啊。
好了,说到这,第一部分内容就介绍完了。现在我来总结一下:作者生活在自己的雅舍里,通过自己对生活雅元素的见解,向我们传达了他对琴棋书画诗酒等方面的理解。自然之声是最美的音乐,淡然的生活不需争,但棋盘上确实需要争一争的。练习书法能令人平心静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风有着意境美,需要我们细品。中国酒文化非常久远,酒虽是粮食精华,但也不能贪杯呦。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重点内容:事事都可雅致的做。
一个人时,你会做些什么呢?作者就喜欢看看书,他也喜欢收藏书。以前人们总喜欢说书香门第,这个书香啊,其实就是纸张和印刷的油墨混合在一起的,那种无法言说的气味。书多味就浓,味浓就代表读书多。其实不管书香不香,开卷总是有益的。打开一本书,静静地翻阅,慢慢地品读,不失为一件赏心悦目的事。但是若是在小书店里就不同了。或许会有个店员紧跟着你询问你的需求,或许在你翻阅书目时紧盯着你的动向,你就不会那么悠然随心了,只想着快些离开。书要静静的读,喜欢读书的人会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不喜欢读书的人,读几句就会哈欠连天,所以有人床头放着书就为了催眠。古今中外的名人作家的优秀著作,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它们就静静的躺在书架上,只要你伸手就会是你的财富。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着无穷的财富,可是有些地方却不喜欢谈书,因为爱赌博的缘故,书与输赢的“输”同音,所以比较忌讳。怎么办呢,就给换个字,比如说读书就改成读胜。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读书能丰富人的知识储备,开阔人的视野,但是切记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相较于读书,早晨起床,人们更愿意看报。上着厕所,或者洗漱时,或者吃早点时,都可以一边看报一边进行。报纸上的板块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关注的内容,因而让人手不释卷。其实大的新闻不会经常有,但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却吸引着人的眼球,即使知道那些有很大的可能是编辑为了销售报纸而写的一些个人揣测。即使都知道,但也依然倍受欢迎,这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报纸一般好几页,而广告有时都会占到一半的空间。其实有广告还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编辑可以省掉这些板块的内容编辑,广告商也许会带来收益,其实也给我们省掉不少看报的时间。订报的人也有一些苦恼,那就是看后的报纸往哪放,大多都当做废品回收了,有的还用来包东西,甚至拿去做工艺品,只是还有的人看完报纸后,特别是公众场合,随手就扔的乱七八糟,这就是道德问题了。看报后别忘了去洗洗手,因为报纸后你会发现,两手都是报纸的油墨。
中国的字有四个声调,读起来平仄有节奏,特别是对联更能体现中国汉字的妙处。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大红的对联,现在的对联各式各样,读起来抑扬顿挫,有种声律美。对联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此类相当。对联中也蕴含着人们美好的祝愿。比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就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还有“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也赞扬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有时一些景点的亭子或者柱子上也会书写一副对联来应景。比如西湖平湖秋月这个景点上就书写着“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都说“开卷有益”,其实有时候读读对联也是不错的学习。
家里办喜事的时候也会贴对联,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的焦点都集中在婚礼上了。现在的婚礼真是各式各样,中式,西式,室内,户外,甚至还有旅行结婚。不过大多有一种趋势,就是办的越来越隆重,流程也固定化。主持人看似深情款款的话语,主要目的就是要赚些眼泪,证婚人也翻来覆去都是那些话,新郎新娘就像是提线娃娃,被流程这根线提着做出各自的动作。有时还会有朋友的介绍,也会唱首祝歌,这时候的场面就欢快多了。新娘一场婚礼下来要换好几身衣服,相较之下,新郎就简单多了,一件西服就能应付全场。看似热闹的婚礼,最后宾主都忙的疲惫不堪。现在讲究新事新办,但是也不简单,毕竟家里老一辈还是顾忌那些自古以来的传统。想想古代婚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一系列前期准备之后开始在良辰吉日举办婚礼,婚礼当天又有一套仪式。主家宴请八方宾客,宾客必不能空手来观礼,这样的喜宴真是宾主两废。所以,婚礼以后可不可以办的既简单又有意义呢?
婚礼上大家还会特别喜欢看新人的婚纱照,各种风格,各种造型,真是美轮美奂。照片看着好看,拍的时候就不轻松了。新娘和新郎根据选择的衣服,画上不同的妆容,再在摄影师的指挥下,在不同的场景摆出不同的造型。有些新人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一天下来累的走不动,脸都笑的僵硬了。有的人还会把自己最喜欢的婚纱照贴在请柬上,收到请柬的人起初会赞美一声,之后请柬就不知道丢在什么地方了。做了父母后,又开始给孩子拍照。孩子尚在襁褓里就开始各种摆拍,为了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整天拿着手机对着孩子,看着照片中孩子可爱的举动,自己也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慢慢的孩子大了,成立自己的家庭了,闲暇的时候就会拿出孩子的照片,慢慢的,一张张的回味。到老年时,儿孙满堂,一家人热热闹闹,又开始喜欢照全家福。看着那么大一家人,真好。
现在结婚后,新婚小夫妻们喜欢来个蜜月旅行。旅行归来时有一部分人都在抱怨。多是在抱怨旅途多么多么辛苦,人多么多么的拥挤,饭食不合口。还有的在抱怨伴侣的习惯让人难以接受,比如,不爱干净啦,做事拖沓啊,没规律性啊,最后甚至嫌弃睡觉打呼,吃饭打嗝,有时大声说笑都是错。其实,中国是一个不爱旅行的民族,即使闹饥荒的时候,宁愿啃树皮吃野菜也不愿背井离乡,害怕途中有什么未知的不测。小时候特别羡慕其他小朋友能够出门出游,等到大了,有机会就出门,可是后来发现,真是“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啊。旅行前收拾自己的行李,事无巨细,害怕有忘记带的东西。旅行中,总少不了风吹雨打,卡点赶车,还会因为地方不熟而误事。这时平时想要逃离的家又变得让人十分怀念了。人啊,真奇怪,自己出门嫌孤单,到外面人多了又嫌吵,在外面怀念家里的悠闲,在家待时间长了又觉得枯燥乏味,又开始谋划着出门旅行。如此反复,我们这一生也就在这么反复折腾中度过了。所以每个阶段享受就好,抱怨只会消耗自己的热情。
说到这里,第二部分的重点内容也就说完了。作者认为生活中每件事都可以雅致的做。一个人时可以看看书,看看报,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或者品味一下随处可见的对联,这样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充实自己。两个人时需要忙碌的事就多了,谋划自己的婚礼,拍摄自己喜欢样式的婚纱照,计划自己的旅行,平常心对待每一件事,简单又从容。
好,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文学也可以是简单自由的。这一部分作者就直白的说出了自己对文学的态度。我们知道作者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所以他对于别人说莎士比亚是谈情说爱的能手,著作多与性有关而删除他的作品内容时,作者不能苟同。他认为莎士比亚大部分只是借着文字游戏在一语双关,无需大惊小怪。对于徐志摩和赛珍珠之间的绯闻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这种事,宁可信其无,不必信其有。
对于浪漫主义是什么,作者认为严格定义的话很困难。毕竟浪漫主义的内容太复杂,时代间也有差异。不过作者说出了浪漫主义的中心就是自由。分别指诗人自我表现得很自由,诗的体裁的自由和诗的题材的自由。自我表现自由就接近于个人主义了。诗的体裁自由,就是在诗的范围内,体裁的自由,是不是有点拗口。而浪漫主义的诗的题材倾向于美感和新奇。浪漫诗人多喜欢神话啦,武侠啦,冒险啦,之类的作为诗的题材。浪漫诗人多对社会反抗,而社会也对诗人进行压迫,所以也就造就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李白。他们的思想是解放的,本身带着一种自由的脾气。而且对于弱者非常的同情,遇到不平的事总爱拔刀相助。他们的诗中充满着侠义之心,读起来也让人心血沸腾。作者喜欢拜伦,认为拜伦的诗带着反抗精神,拜伦式的爱情也是极端的,彻底自由的,但也是悲苦的,所以他的爱情诗多有一种悲伤的格调,这些都是他的经验总结。拜伦的诗多喜欢以大海为背景,因为他曾在海上生活过,而大海的宽广和雄伟又和诗人的性格很像。所以,不光字如其人,所有作品都带着作者本身的格调。
说到解放,说到自由,文学也需要让其自由发展,不能高举思想统一。作者认为思想是不必统一的,当时秦国实行焚书坑儒,再没有百家争鸣的现象,可是人的思想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用武力可以迫害,用金钱可以诱惑,但是思想却不能掠夺。当今时代,要想思想统一,真不知道哪一派的思想能作为一切思想的核心。不过也有表面上看似思想统一的时候,比如教育方面灌输思想,或者在社会上大肆宣传,造成舆论势力,让一些思想不坚定的人跟着盲从,再或者用政治或者经济的力量来造成压力,排除异己。一些人为了暂时的平静生活而外表上做出思想统一的模样来。但是这种手段下的统一压制不了多久,免不了会发生激烈的反抗甚至造成大混乱。所以,我们要思想自由,文学更要自由去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三部分也就讲完了。作者在文学方面做出自己的见解。他说出自己对于莎士比亚的认识,即使别人不认同,他赞美浪漫主义的思想解放,对拜伦进行深入的剖析,最后提出在文学方面不能思想统一,文学就要自由去发展。
说到这呢,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为你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作者通过自己在雅舍中的生活,向我们讲述生活就该雅致的过,每件小事都能雅致的做,即使是文学、思想方面,我们也可以雅致的简单的去创作。雅致就是雅观不落俗套,简单自由嘛。
这本书一共表达了三个重点内容:
第一个重点内容:雅舍中的雅致生活。倾听自然之声,淡然的生活,偶尔兴致来了杀盘棋,或者练习书法来平心静气,亦或作作诗,画幅画,品味中国风的意境美。闲来来杯小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个重点内容:事事都可雅致的做。看看书,看看报,品味一下随处可见的对联,这样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充实自己。新式的婚礼简单随心的办,拍几幅自己喜欢的照片作为纪念,即使旅行有诸多不便,但是旅行途中同样能够获得欢乐。毕竟身和心有一个要在路上。
第三个重点内容:文学也可以是简单自由的。人无完人,文学家的部分思想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毕竟一百个人的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强制性的思想统一,百家争鸣才能文学繁荣。
以上就是今天全部内容总结,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就在音频的附属文稿里。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