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瓦尔登湖》:一本书,将你带入一个澄明、甜美、素雅的世界

44.《瓦尔登湖》:一本书,将你带入一个澄明、甜美、素雅的世界

00:00
20:25

——· 关于本书 ·——

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


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 关于作者 ·——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 本书金句 ·——

1.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


2.犯不着干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3.时间決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決定最后谁能留下。


4.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 核心内容 ·——

一、是什么最终促使了梭罗告别城市,走向田野?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深受爱默生影响的他梭罗辗转成为爱默生的门生兼助理,开始写诗和论说文。他们和几个朋友经常举行小型聚会,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这种聚会当时被称为“超验主义俱乐部”,爱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超验主义的领袖。


但是爱默生这个人呢,更偏重于哲理的思辨,就好比我们所说的“清谈”,但梭罗的性格不一样,不光敢想,还敢干,就好比王阳明一样,更重视知行合一,他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


在得到他老师爱默生的同意后,梭罗最终选择了入住瓦尔登湖的湖畔林居,按照个人的体验完成了一次超验主义的实践,这可以说是一次跨度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行为艺术”了。


二、隐居在瓦尔登湖的梭罗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他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梭罗借了一柄斧子和其他工具,就开始在瓦尔登湖畔边哼着歌边为自己建造房子。他砍伐树木,切削立柱和椽子,给木料开榫眼,削好榫头,中午就坐在砍倒的树上吃着黄油面包。


在入冬之前,梭罗终于有了一所完全按照他个人心意建造的,独一无二的建筑,他列出自己建房子的所有花销:28.125元,同时他也要考虑到怎么挣钱,来应对额外开支了。


到底怎么养活自己呢?


这是古今中外所有的隐士们都不得不面对的头等大事。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集野菜而食之,最终饿死在首阳山。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过得也比较穷困潦倒。


梭罗说:“来,我给大家算笔账:我靠种豆子就能活得很好!”


跟陶渊明一样,梭罗也开始在房子附近二英亩半沙土地上种豆子,种土豆、玉米、豌豆和萝卜,一个季度一英亩能赚八块零八分钱。他精打细算地过着小日子,想办法避免一切买卖和物物交换,他穿的衣服是在农人家里织的,他自己打造家具。短时间内,他的收成居然比康科德任何一个农场主的都好。从两年的经历中他发现,获得一个人所必需的食物,一点也不费事,一个人饮食可以像动物一样简单,但仍然保持健康,孔武有力。


在他看来,那些笨重的家具,无非都是身外之物,我们为什么要把那些笨重的家具搬过来搬过去,成为家具的奴隶呢?他才不会把这些家具当回事,他也不需要窗帘,可以说是活得非常任性了。


三、梭罗隐居的这两年都在干些?


除了干农活,他还会接待访客,看书。除此之外,就好比城里人喜欢逛街一样,他这个乡下人闲着没事就喜欢逛村子,逛瓦尔登湖。有时候,他还会深更半夜待在小船上垂钓。


四、《瓦尔登湖》的价值所在


梭罗劝谕我们,不管我们的生活多么卑微,那也要面对它过下去,不要躲避它,也不要贬损它。他说:“一个人只要心地宁静,即使身在济贫院,也会像在宫殿里一样心满意足,思想愉快。”贫穷和卑微的阴影把我们团团围住,“可是瞧吧!天地万物扩大了我们的视野。”贫穷和卑微算什么?灵魂的必需品,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梭罗则更像王阳明一样,强调知行合一,他侧重超验主义中人的“自助”精神,主张回返自然,保持纯真的人性,这也使得他最终选择了入住湖畔林居。所以说,梭罗选择在瓦尔登湖独居,绝不是在消极避世,而是在做出主动选择。


撰稿: 李砍柴

讲述: 阿成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lj369

    人之为人,究竟该怎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