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系列节目大国崛起的脚印,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上的今天。
1988年9月2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了继美苏法英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技术的国家。第二天,《人民日报》还特地刊登长篇通讯《中国核潜艇诞生记》,记叙了这次发射及核潜艇研制情况。
大家都知道,核潜艇素有“海上幽灵”之称,它是大国战略威慑力量的重要标志,上世纪50年代,美苏都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核潜艇,于是,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和预感力向党中央打报告,提出我国要研制自己的核潜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立即批准了这个报告。
我们当时想的是,我国与苏联还处于“蜜月期”,如果有苏联专家的技术帮助,那么,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一定可以飞速发展。但事情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核潜艇的研发技术,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机密,苏联也不例外。在问到核潜艇的有关情况时,每个人都是守口如瓶。就连我国前往苏联访问的科研人员,想要参观一下核潜艇也不可以,赫鲁晓夫甚至直言,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潜艇。
毛泽东主席却坚定地说:“核潜艇1万年也要弄出来!”而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说,“作为科技人员,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
虽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没钱,没技术,负责研发核潜艇的科研人员甚至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但大家伙却集思广益,各出奇招。比如,研究人员在一本杂志上找到了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还有一个美国生产的核潜艇玩具模型,这就成了后来研发核潜艇的凭据。
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全部自主研制,没有用国外一颗螺丝钉,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科研工作者们没有停歇,既然核潜艇已经研制出来了,下面就要解决有艇无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火箭在陆地上的发射点是固定的,而在潜艇上的发射点是变动的,位置变动了,偏航角、摇摆角、纵倾角、升沉角都会随之变动。实施水下发射火箭,关键问题是摸清火箭在水中的运动和出水后的姿态变化规律。设计人员通过上千次的试验,靠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火箭从水下发射给总体和各分系统设计带来的一系列特殊的问题。
1988年9月,中国海军核潜艇迎来了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关键时刻。“30……20……10……5、4、3、2、1、发射!”巨大的潜艇在强大的发射作用力的推动下猛地向下一沉,颤抖了几下。火箭从发射筒里腾空而起,冲破海面,昂首直刺云端,划出一道壮美航迹,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西太平洋上空,一团火球钻出云层,弹头像流星急泻而下,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国首次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宣告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
美联社对此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成功,凝聚着大批科研工作人员们的心血。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环境的艰苦,科研的艰辛,风云的变幻,都没有动摇他们为研制核潜艇而献身的初衷。他们值得被铭记。
本期节目就到这,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