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心理学 14 斩妖利器

重口味心理学 14 斩妖利器

00:00
20:24

“斩妖利器”

无敌“认知——行为”阵

它是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叫作“认知——行为”疗法。这个“阵”可就十分厉害了,因为它既告诉你怎么修好心理的“处理器”,又告诉你怎么破“习得性无助”。

 

先来说说认知部分——怎么修“处理器”的问题,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哈哈,不是。想修好处理器,先要意识到处理器是有问题的。

这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其实是有些难度的,因为他们的许多思维都是自动生成的,超出了意识控制范围,消极思维方式对他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那可怎么办呢?写出来!这个时候治疗师会给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让他们留意自己感到忧伤和抑郁的时间,并及时将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下面举一个例子:

事后这位患者表明,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她在每次老板对她略微动怒时都会产生将被解雇的绝望念头。

这一招用在解决我们平日里的情绪问题时也同样管用:当你觉得心里有些“不舒服”的时候,不妨拿笔将最近发生的事写下来,然后顺藤摸瓜,根据线索找出引起你心里不舒服的原因,解决它。

 

第二步,既然承认了处理器是有问题的,那么下一步就检查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常见“故障”如下:

要么全要么没:认为事物非黑即白,如果表现不尽完美,那么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过分的概括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将单一的消极事件视为永久的失败模式。“今天的事情搞砸了,这件事情我一辈子也做不好。”

心理渗透:抓住单一的消极细节不放,以致对整个现实的看法都变得消极,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拒绝“阳光”:拒绝接受积极的体验,找一些理由将这些体验排除在外。“我就是不想开心,你拿我怎样?”

草率下结论:即使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会对事件作出消极的解释。

猜测他人的心理,武断地认为某人对你有消极的反应,而又不愿费心去核实这一点。“这个人一定看不上我。”

错把自己当作算命先生,总是预测情况会不妙,而且肯定自己的预测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我早就觉得这件事不对了。”

双目镜错觉:把别人的成绩或者自己的失误夸张到大得不能再大的程度,把自己好的品质或者他人的缺点缩小到小得不能再小的程度,看别人怎么看怎么顺眼,看自己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情绪“柯南”:擅长推理自己的情绪,假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我这样觉得,那么就肯定错不了。”

贴标签: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人论事。如果自己犯了错,不理错误的事情本身,而是先给自己贴上个标签:“我是个白痴,我是个失败者。”如果旁人的失误招惹到了自己,便从此在心里记恨对方:“他是个浑蛋!”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管什么原因,当你恨一个人的同时,自己势必也会被愤怒的火焰灼伤。

 

第三步,修理“处理器”的故障。

这时,心理治疗师会向患者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他们改变看待事物的视角。例如针对上面的情况,心理治疗师会问:“你能证明你认为老板生气的想法是正确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解释?如果是真的,你会怎么办,你又能怎么样?……”这时,患者会根据这些问题对自己先前的想法进行反思,并试着从其他角度看待这些问题。比如:“老板没准儿是感觉事业压力大才发火,其实与我无关。”“如果真是对我发火,那可能是我的工作有问题,我可以及时作出调整和改正。”“就算炒了我鱿鱼又能怎样呢?祸福本就相依,何况全天下又不是只有这一家公司……”

 

认知的部分说完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习得性无助是说人经历了太多消极的事情,遭到了太多的否定,然后变得无可奈何,即使在机会到来的情况下也不做任何努力。那么,反过来可不可以这样假设:如果让一个人不断经历积极的事,得到积极的肯定,那么在以后绝大部分的生活中,他都能选择乐观地面对,即使偶尔挫折来袭也无所畏惧?

这个假设得到了一个人的认同: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  

斯金纳斯是个非常欢乐的老头,见下图:

他有个非常著名的强化理论:不管好的坏的,只要让我多强化几次,什么行为我都能给你控制了!即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作用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这样来看,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和长辈教育我们的方式还是很“高端”的,他们跟我们说“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零食”“你写完作业,才可以玩游戏”,这完全就是强化理论中的“普雷马克原理”呀:用高频的活动去强化低频的活动,即用人们喜欢做的事去强化人们做不喜欢做的事。

“认知——行为”疗法的“行为”部分就用到了强化的理论。例如,一个人如果老是想着“我不能要求我需要的东西,因为对方可能会很生气,那就太可怕了”,久而久之,他就不可能向他人提要求,甚至合理的要求也不敢提。治疗师这时会陪着患者制订一些练习,让他反复执行某一合理的行为,并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积极的反馈,以此来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改变他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认知——行为”疗法一出,天下我有!60%~70%的抑郁症患者病情会得到有效缓解。接着再来说说另一斩妖利器——

电阵

电阵实名为“电痉挛疗法”,最早被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它的治疗过程是,首先将患者麻醉并注射肌肉迟缓剂,这样患者在抽搐的时候肌肉才不会发生剧烈挛缩。然后在患者的头上绑上金属电极,让70~130伏的电流穿过患者的大脑,患者因此开始“抖个不停”,时间大概能持续一分钟。

电痉挛疗法最常用于对药物治疗不敏感的患者,而且此类患者中50%~60%的症状都会得到缓解。尽管非常见效,但是同时它也是最具争议的治疗方法之一:

首先,此前有报道称电疗被用于处罚难以驾驭的病人,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就有这样的场景,而美剧《美国恐怖故事2》中也有。

其次,电痉挛疗法会造成短时记忆混乱,也会影响长时记忆。

人的记忆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非常短暂,只能把感觉信息保存极短的时间,大约0.25~2秒。例如,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屏幕上实际呈现的只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是当这些图像连续播放的时候,我们却可以看到运动的画面,这就是瞬时记忆存在的结果。而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通常是一个陌生手机号码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长时记忆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它的保存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它大多是由短时记忆经过加工转化而来的,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

电痉挛疗法引起的记忆混乱通常都是暂时性的,但有些病人会有长时记忆,也就是永久的记忆力丧失。曾有报道称,一位女律师在做了电痉挛疗法之后,失去了所有在法律学校的记忆。她想不起任何学过的东西,也忘了自己上过什么学校,以及认识的同学。这是很少见很极端的例子,但还是发生过,算是比较不幸的。

 

除了“认知——行为”阵、电阵之外,还有药阵(药物治疗)与人阵(人际疗法)等。就像抑郁症的病因不会是单一的,抑郁症的治疗也需要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将“抑郁精”斩杀殆尽。

 

 

“春天来了,可我却看不见”

在我这篇文章写到结尾的时候,网络上出了一件事。《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突然发了一条微博:“4月16日,十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责任全部在我,我从2012年开始出轨,我是个人渣,对不起,错爱我的各位。”

随后,他的爱人发出一条微博:“声明:1.我们没离婚。2.南派三叔2011年末恶患早期精神分裂及双向情感障碍,且抗拒治疗。3.今年年初起,行为举止已经出现逻辑混乱和妄想。此事会做官方声明。4.我会和家人一起尽力说服他,住院治疗。”

再然后南派三叔的父亲又发了一条微博说:“各位好,徐磊经过家人的劝解,已经决定接受住院治疗,我们希望他远离网络,一些他未完成的工作,我们会代为传达沟通,为了避免媒体骚扰,暂时不会公开住院的城市和医院名称……”

不知你们看完上面这三条微博有什么感想,对我而言,就一句话:又是双向情感障碍!

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是在很多年前的一条新闻里:一位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IBM中国员工因病无法工作而被公司辞退,接着他与IBM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劳动官司。当时我不了解心理学,单从名字上看,我想象不出双向情感障碍会有多严重,以至于让人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你坐过过山车,体验过加速、坠落和抛升,你就会明白,这种情绪上的过山车式体验便是双向情感障碍了,时而抑郁,时而躁狂。当躁狂开始的时候,无论你干什么都精力充沛,热情高涨,为不断涌现的想法亢奋不已,言谈和思考的速度之快令周围的人都跟不上节奏,大脑像游戏开了外挂般急速旋转。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比如一些作曲家都患有双向情感障碍,他们躁狂发作的时候,也恰恰是他们创作的高峰……不知三叔的病是否对他的写作也起了一定的帮助。躁狂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正站在世界之巅,有前所未有的膨胀感和自负感,有的人甚至把自己当作拯救众生的神灵,因此把所有积蓄捐给慈善机构……

但是好景不长,躁狂发作过后,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又不得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向另一个极端奔去:抑郁。这时,他们的活力和热情消失,言谈、思考和行动变得迟缓,生活变得无趣。他们已从世界之巅坠入无限黑暗深渊……

就这样,抑郁与躁狂相互交替、周而复始、永不停歇、没有尽头,这等痛苦非常人可以承受。

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是人们对它的关注度却与它所带来的后果极不相符。一些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人可能会将抑郁伪装成“身体不适”的方式来表达,而不是真正表现出悲伤、无精打采以及对未来的绝望。比如,面临巨大生活压力的中国人在抑郁时,往往表现为神经衰弱、慢性头疼、懒洋洋、心悸等身体症状,从而被身边人忽略了问题的严重性。

 

诗人拜伦有一次看见一位盲人身边挂着一个牌子,写道:“自幼失明,沿街乞讨。”可是他手上的那个破盒子却空空如也。于是,拜伦在他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是我却看不见。”之后,过路之人纷纷解囊。

假如你是抑郁症或者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也需要一块牌子,你又会希望别人在上面为你写些什么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蓝釉子

    世间万般温柔却与我无关

  • 不负小神仙

    啊?南派三叔真的假的?

  • 山顶的雪离太阳更近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一曲一书

    笑容在我脸上从此消失

    喵妹妹 回复 @一曲一书: 有抑郁症感觉不到这个细节

  • MIYARI

    把冰箱门打开哈哈哈哈哈哈哈

  • 药药药切克_vx

    额自己就是这样想,无奈

  • Rainmissu

    那一声笑还挺萌的

  • 麒麟哥的诸葛钢铁

    春天你在哪儿,我感受不到你了

  • 智辰猛犬舍

    很喜欢,学到很多。

  • 扶厦将倾

    ●“普雷马克(Premack)原理”: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