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太阴 阳明?

187 太阴 阳明?

00:00
03:24
[跟着华盈学中医]之[华盈说伤寒]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脉浮而缓,本是太阳中风的表现。但是病人没有恶风、汗出、发热、头痛的表现,反而是手足自温。这说明表邪已去,病已入里。病在三阳,则多有发热症状,太阳恶寒发热,阳明但热不寒,少阳寒热往来。现既无发热,是为三阴之病。

三阴为病,身不发热。但少阴、厥阴阳虚较甚,多见手足厥冷。唯独太阴阳虚不甚,脾阳尚能布于四肢,故见手足自温。因此,手足自温是太阴之区别于其它三阴经病的标志性症状。第278条亦出此语,与本条几乎一致,做为判断太阴病的重要依据:“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太阴脾土,以湿邪为其本气。黄为土色,湿困太阴,本色外现,则易病黄。原文讲“身当发黄”,“当”是表推测,意为身体有可能发为黄色。那么何时发黄,何时不黄?下文自解:“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

湿困太阴,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布,则当小便不利。今小便反利,故曰“自利”。既曰“自利”,则暗藏津液自伤之意。小便利,则水湿由小便而出,不复作黄。若小便不利,则湿困太阴,可发黄病。

小便利者,湿邪得去而不黄。湿邪去则脾阳有伸展之机,脾阳可复。脾阳既复,若无胃热,则重振运化之力,祛除浊邪外出,如278条所言,“暴烦下利,日十余行”而自止,这是“腐秽当去”的表现。

若其人素有胃热,或由小便自利而伤津液,则湿转为燥,出而结于阳明,故见大便硬,此为太阳转属阳明之病。如179条所言之“……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与本条病机之转变,有类似之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