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掉举散乱二用何别?01心力念力

434掉举散乱二用何别?01心力念力

00:00
13:05

掉举散乱二用何别?刚才讲到散乱的特别的别相,说特别的这个心态、心理状况,“令俱生法皆流荡故”。讲到这一句,下面接下来: “若离彼三。无别自体。不应别说障三摩地。”他说所以啊,散乱这个心态作用很严重,离开了贪嗔痴这三种根本的三业以外,本身没有一个特别的作用。所谓散乱,都因为不是为贪而散乱、嗔而散乱,就是痴而散乱,并没有第四个,并没有另外的。所以不应该另外再创立一个学说。因为散乱心它是障碍了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最初的翻译叫作三昧。所谓三昧,三摩地就是正定、正受,因为散乱是障碍了正定、正受这个境界,所以,它是根本上从贪嗔痴三业的业力所产生的。跟着又讲: “掉举散乱。二用何别。彼令易解。此令易缘。虽一刹那。解缘无易。而于相续。有易义故。” 现在提出一个问题了,第五条,他说掉举跟散乱有什么差别?这是佛学两个名词,散乱懂了,我们这个乱想叫做散乱了;掉举,也属于思想的不定啊,叫掉举啊,那么严格这两个范围,掉举,怎么样是掉举的范围,怎么样是散乱的范围,“二用何别”?这两种心理作用它的差别在哪里?我们必须要认清楚。 他说“彼令易解。此令易缘”,他说散乱它这个作用“易缘”(是下面一句),掉举令“易缘”,使我们很容易分解,就是分化了。我们一念,譬如说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怎么叫掉举呢?“易解”,好像还在念佛,有许多“易解”:“嗯,现在这个念佛合于《阿弥陀经》的道理”,很轻微的,可是呢,慢慢就溶解了,把心态那个专定的溶解分散了,“此令易缘”。这个“易”不是容易的“易”,“易”是变异的“易”。玄奘法师是古代的人,当然是古文;拿现在白话文来讲,就很不同意他用这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一用啊,这个世人(后世的人)的中文程度,自己中国人不懂中文的,现在这个程度就很难办了。那么,“彼令易解”,我们现在随便一看,那么掉举反而是使我们容易理解啊,散乱使我们容易攀缘啊,这样一看就糟了!他这个“易”不是指“容易”,是“变异”,容易变去了。他说掉举使我们容易变去了,溶解正定的心态;散乱就是使我们变去了这个所缘的境界。 “虽一刹那。解缘无易。而于相续。有易义故”,虽然看起来掉举是刹那、刹那很快一下,我们譬如念佛,念得很专一的时候,忽然一个思想过来,“嗯,我也懂了”,赶快就拉回来,回到那个正念,这个一种现象,轻微的跳动属于掉举;严重属于散乱,乃至念佛念得忘记了,光想别的事,想了半天,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忏悔,“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不了几句,又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道理。他虽然一刹那之间,“解缘无易”,容易理解,容易使我们攀缘的念佛或者是其他修定的境界,没有变异,都没有变动。 譬如说刹那之间,我们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已经好几个刹那了,四个字哦,你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叭”(师弹指),好几个弹指了,一弹指之间有六十个刹那。那么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三个弹指,一百二十个刹那,可是这四个发音(指“阿弥陀佛”四字),我们连起来念起来,心里头没有乱想,这就是刹那之间,“虽一刹那。解缘无易”,也没有分解的,没有溶解的,也没有其他的攀缘,我们没有变动。1719 “而于相续。有易义故”,可是你连续念第二句呢,“南无阿弥陀佛”, 念第三句呢,你念一百句,这个中间就来了,不能相续,每一句每一句串起来都一样,做不到的。 “染污心时。由掉乱力。常应念念易解易缘。”所以我们学世间的任何法门,世间法都是染污,使我们都染污起来,心理上容易染污,尤其不良的嗜好一学就会,它染污的能力大,人学好啊,做好事学好人不容易呀,做不到的。善的染污很难,恶缘的染污很容易。所谓“染缘易就”,我们中国佛教经常流行这个话,“道业难成”,这个道业就是善的。普通世间法一切都是染污,“染缘易就”,它容易成就,道业就难成。 所以,“染污心”,我们这世间法,“染污心”中“由掉乱力”,世间法的染污就靠思想多,思想越复杂的人,也可以说越聪明啊,因为他的掉举、散乱这个心念业力很强,有“掉”、“乱”的。“常应念念易解易缘”,因为普通人他念念之间,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思想,随时加上去他的理解,随时会变动自己的思想,这个中心会变动了,“易解易缘”。 “或由念等力所制伏。如系猿猴。有暂时住。故掉与乱。俱遍染心。”他说我们心思呢,普通人所以不能得定,就是散乱、掉举。那么学佛修行的方法,就是拿一个东西来召唤你,譬如一句佛号,我经常说念佛或者念咒子,就叫作“肉包子打狗”,要念成这样,“有去无回”!怎么说“肉包子打狗”?妄念一来了,“南无阿弥陀佛”把妄念打跑了,只有这一句,连佛号也空掉了,那你念佛差不多,心念就一路清净下来。这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妄念比方是狗,“阿弥陀佛”,对不起了,这一下抱歉,把它变成肉包子了,阿弥陀佛是吃素的了,“肉包子打狗”,妄念一来了,“阿弥陀佛”,妄念没有了,“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因为本身就是阿弥陀佛,极乐清净了,那就对了。 那么,这个是什么作用呢?念力。不是念,是“正念”的力量。譬如说等于我们人睡觉啊,夜里梦到被东西压住了,吓死了,身体也动不了了,有些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不管用,有些人说, “观世音菩萨”好管用啊。我也念“观世音”,有些人说“阿弥陀佛”、“观世音”都不管用,《心经》就管用,前两天有个同学告诉我,《心经》也不管用,“阿弥陀佛”也不管用,他说,我那么一身冷汗,就怎么办,后来我就叫“老师啊,你来救我!”“嗵”,它就跑了,他说“老师,您的力量好大!”我就笑,我说“我有屁的力量,你一个人被压着,我还没有睡觉了,正在那里看书呢。而且我也不知道,没得神通”,我说这就是你的念力,所谓自己这一股正念的力量一动。 “或由念等力所制伏”,心力强,能够制伏一切。注意哦,这一句话。所以你们要想求得定、得道,就是正念,那你为什么不能做到,你自信信不过,自信的心念力不够强。“由念等力所制伏”,正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非常强,制伏了一切。你说这个外道啊,什么人被符咒迷着了,有些迷魂阵啊,什么幻术很多,有一点哦,假使有一个人念力非常强的人,他也不学佛,不修道,你一画符念咒子,你到他前面一点都没有用,他念力特别强,“我什么都不信!”一切不管,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魔鬼对他也没有办法。1720 那么这个证明什么?一切众生心念念力有这个作用。所以学佛要正念提起,立刻成就,没有什么难,我们之所以说,“哎呀,我学佛几十年,修道几十年,毫无所成”,对不起,你都在贪、嗔、痴、慢、疑,在“疑”中,一边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晓得有没有用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呀,这能够往生?我看看还靠不住吧?管它妈的!不要乱想,还是念吧”,都这样在搞的,心念信念是一点都没有,理不清楚,心力也不够坚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