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本书 ·——
《悉达多》像是一首纯正地追求解脱之道的生命赞歌。书中的主旨正如诺瓦利斯所说:“生命不该是一部赠予我们的小说,而应该是一部由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说”。在黑塞去世后,《悉达多》风靡美国。五十年后,它又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中国,其原因在于它对生命之道的执着追问与探索。而这部作品的书名本身便充满了寓意,作者赫尔曼·黑塞的构思十分巧妙,他把释迦牟尼的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一分为二,拆成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和世尊佛陀乔达摩。在小说中,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个求道之人,乔达摩则是一位圆满的佛陀。悉达多走完自己求道之旅,在河畔证道之时,居住在舍卫城中的乔达摩,在人世间恰逢涅槃。这似乎象征着生命和“道”的传承与循环。
——· 关于作者 ·——
本书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他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重要的奖项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他于1962年在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黑塞爱好音乐与绘画,他不但是一位名满天下的作家,还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这些题材表现了他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民的一些绝望心情。
——· 本书金句 ·——
1.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
2. 我的生活确实古怪,他想,走过了奇怪的弯路。少年时,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时,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潜行,探索婆罗门,崇拜阿特曼之中的永恒。
3. 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 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
4. 通过我的灵魂与肉体得知,我之堕落乃为必需,我必然经历贪欲,我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于绝望的深渊,并由此学会去抵御它们;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象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 音频文稿 ·——
你好,欢迎来到每日有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悉达多》,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5万字,我会用25分钟的时间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高贵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在求道旅途中承受种种诱惑与磨难,最终得以开悟、获得圆满。
这本书的创作始于1919年,在此之前,已过不惑之年的作者赫尔曼·黑塞,在个人生活上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他一贫如洗,妻子由于精神分裂症住进了精神病院,而他本人,也多次接受了精神分析的治疗。与此同时,时代的大环境对黑塞的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每一位饱受战争之苦的人都在思考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刚刚发生过的悲剧不再重演?而对于始终关注着人类前途与命运的人道主义作家来说,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显得尤为迫切。在这样困顿的个人遭遇与悲痛的时代背景下,黑塞的《悉达多》诞生了。
《悉达多》像是一首纯正地追求解脱之道的生命赞歌。书中的主旨正如诺瓦利斯所说:“生命不该是一部赠予我们的小说,而应该是一部由我们自己制作的小说”。在黑塞去世后,《悉达多》风靡美国。五十年后,它又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中国,其原因在于它对生命之道的执着追问与探索。而这部作品的书名本身便充满了寓意,作者赫尔曼·黑塞的构思十分巧妙,他把释迦牟尼的本名悉达多·乔达摩一分为二,拆成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和世尊佛陀乔达摩。在小说中,主人公悉达多是一个求道之人,乔达摩则是一位圆满的佛陀。悉达多走完自己求道之旅,在河畔证道之时,居住在舍卫城中的乔达摩,在人世间恰逢涅槃。这似乎象征着生命和“道”的传承与循环。
本书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他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重要的奖项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他于1962年在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黑塞爱好音乐与绘画,他不但是一位名满天下的作家,还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这些题材表现了他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民的一些绝望心情。
介绍完作者和本书的基本情况,下面我就分三个重点为你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婆罗门之子悉达多青年时期的求道之旅。
第二个重点:沙门悉达多在俗世承受着诱惑,并一步步走向堕落。
第三个重点:船夫悉达多在河畔的悟道与圆满。
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大梵天”为创世之神。他从口中生出了婆罗门,从肩部生出了刹帝利,从腹部生出了吠舍,从足部生出了首陀罗。
这则神话传说成为了印度种姓制度的根据,在四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级种姓,属于贵族阶级。
印度青年悉达多便是一位高贵的婆罗门之子。他四肢修长,相貌英俊,且充满了过人的智慧。
悉达多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冥想。
父亲对悉达多很是看好,他认为这个善悟而渴慕知识的儿子,必定能够成长为伟大的贤士。
年轻的悉达多行走在城市的街巷中,如同一位高贵的王子。姑娘们会为他那欣长的身影而着迷;朋友们会为他的才华所倾倒;长者们会为他的智慧而由衷赞叹;亲人们会为他的谦逊而感到欣慰。在众人眼中,他近乎完美。可悉达多自己却时常感到灵魂的悸动与不安。
可怕的梦境侵袭着他,纷繁的思绪也让他感到苦闷,城中的一切令他厌恶。他迫切地想摆脱这困境,想要找到一条永恒的平静之路。他想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仅是拥有这么一具易朽的皮囊。
有一天,悉达多看到三位沙门经过城市。
他们是去朝圣的苦行者,不老也不年轻。但却无一例外地憔悴、消瘦,几乎全裸的身躯被阳光暴晒得焦黑,尘埃和血迹布满肩头。他们是人类王国的异乡人,骨瘦如柴的胡狼。孤独、绝尘、不与凡俗为伍。一种无声的激情、不惜一切去献身的灼热气息回旋在他们周身。
悉达多被深深震撼,他决心加入沙门的行列,成为一名苦行者。
他回到家中,恳请父亲允许自己离开家乡,去追随那三位沙门。
父亲舍不得放任儿子孤独地远行,所以并没有答应悉达多的请求。
执拗的悉达多为此伫立在父亲的屋外,整整站了一夜。
破晓前,整夜未眠的父亲来到屋外,他看到,儿子变得高大而陌生。父亲意识到,悉达多已不在自己身边了。他的灵魂已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怀抱。
最终,父亲无奈答应了儿子,并对悉达多说:悉达多即成为一名沙门,如果他寻得至高无上的幸福,就回来教家中的人们修习。如果他只收获幻灭,那也回来,他们再一道祭奉诸神。
悉达多点了点头。
破晓时分,当悉达多拖着僵硬的双腿离开尚在沉睡的城市,一个蹲伏的身影从房舍间跃出。他也要加入朝圣者的行列——这个人便是悉达多的好友,乔文达。
自这一天起,高贵富有的婆罗门之子,成为了一名一无所有的苦行者。
在旅途中,悉达多的身上只系着一条遮羞布,披着一件土色的斗篷,并且每天只进食一次。
他的身躯和面颊日渐消瘦。因消瘦而变大的双眼中,却闪烁着热烈的光芒。
久而久之,悉达多枯瘦的手指长出长指甲,下巴生出干枯蓬乱的胡须。在旅途中,他遇见女人时目光冷淡,遇见城中穿着华美之人,嘴角流露出轻蔑。他见到商贩经商,君侯外出狩猎,服丧者哀嚎,娼妓出卖色相,医生救治病人,祭司定夺播种之日,情侣们相互爱抚,母亲们哺乳——这一切都让他不屑。
他觉得一切都是欺骗,都散发着恶臭。一切欲望、幸福和优美皆为虚幻。一切都在腐朽。世界是苦涩的。生活即是折磨。而悉达多唯一的目标是堕入空无。无渴慕,无愿望,无梦想。无喜无悲。
他和好友乔文达修行到第三个年头上,尘世间出现了一条传言,传言中说:一个叫乔达摩的人现世了,他是当代的世尊佛陀。
这位世尊传经授业,弟子众多。他云游四海,没有财产,没有家室,是一位明贤智慧、身披僧衣的苦行者,是一位得道之人。君侯们都顶礼膜拜他,皈依为他的弟子。
关于世尊乔达摩的传言仿佛是一道流光,流光中洋溢着数不尽的赞美之词。在人们的描绘中,仿佛他能够解救这病入膏肓的世界,以及不堪重负的苍生。
悉达多和好友乔文达决心去拜访这位世尊,并聆听他的法义。
他们碾转奔波,来到了世尊居住的舍卫城中。
城中聚集着许多僧众,他们自发而来,坐在树下聆听世尊宣法。世尊宁静的面庞无悲无喜,肤色宛如一个健康的孩童。他看起来无欲满足,不可模仿。在恒久不变的平静中,在永不凋零的光芒中,他柔和地呼吸着。
当他宣讲法义时,声音明亮而安静,这些美妙的声音盘旋在聆听者的上空,如光影,如星辰。树下的僧人们为能够听到这样的法义而倾倒,而喜悦。
在宣讲结束后,悉达多的好友乔文达决定留下来追随世尊。
但悉达多却觉得,虽然世尊是一位真正的圣人。但世尊的法义只能教导他人如何生活,却不能够帮助他人成为圣人。世尊能够讲述曼妙的法义,却不能讲述自己得道的旅程。
悉达多认为,每个人证道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舍卫城的树林下,悉达多告别了自己多年的好友乔文达,他再一次走出城市和人群,独自一人跋涉在苍凉的荒野上。
在漫长的旅途中,没人像悉达多这样孤独。
贵族属于贵族,手艺人属于手艺人,他们说同样的话,容身一处,分享生活。婆罗门要同婆罗门在一起。苦行者要在沙门中立足。即便归隐山林的隐士也不是独自一人,他们也有同道人,有归属。曾经彼此陪伴的好友乔文达已皈依世尊,万千僧人是他的弟兄,他们穿同样的僧服,信共同的信仰,说相同的语言。
可是悉达多属于哪里呢?和谁分享生活呢?说出的话语可有谁倾听吗?
似乎整个世界,都隐匿在悉达多身后,所有的过往,都成为黑夜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被他远远的抛在了身后。
他走在空旷的路上,孤单得如同一颗天际的孤星。
可这样的孤单又让悉达多感到满足,因为他知道,自己正走在证道的旅途中,而终有一天,他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圆满”。
不久后,悉达多来到了河边。
天色已晚,他在船夫的茅屋中睡了一夜。
夜晚,悉达多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了女人丰满的乳房袒露出来,而他则趴在乳房上,吮吸着甜美的乳汁。
第二天醒来后,悉达多随着船夫过了河。
河流前方,是一座人类的城池。
在悉达多即将踏到岸上的时候,船夫对悉达多说:你还会再回来的。
悉达多感到迷惑和不解。
船夫指着那条河神秘地说:
因为河水告诉我,一切都会重来。
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悉达多在俗世承受着诱惑,并一步步走向堕落。
满身风尘的悉达多上了岸,然后他步入了繁华喧嚣的城市。
此刻他并不知晓,这座城市,如潘多拉的魔盒,充满了危险的诱惑。
在路上,悉达多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妇人。
妇人用左脚尖抚摩他的右脚,并做出《爱经》中称为“爬树”的动作——这是女人在挑逗男人共赴云雨时所做的动作。悉达多顿感热血沸腾。此刻,昨夜的梦境再次袭来,他不由自主地朝妇人俯下身去,亲吻她乳房上褐色的乳头。
忽然他听见内心颤抖的声音,那声音在大声地说:
“不”!
一刹那,妇人微笑的脸失去了全部魅力。
她在悉达多眼中不过是一只目光迷离的发情母兽。
悉达多快步离开,他在城中漫无目的地游荡。不久,他来到了一座花园,在花园之中,悉达多又遇到了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年轻而漂亮,红润的嘴唇丰满而性感。这一次,悉达多终于无法坚守自己的心理防线,他不可抑制地爱上了这个女人。
他深深地迷恋着那美貌的容颜,几经碾转,悉达多来到女人的居所,他对那女人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所想,他说:我想拜你为师,向你学习情欲的技艺。
女人笑了笑,她打量悉达多一番,对他说:想要和我上床,就必须拥有华丽的衣服、好看鞋子、和一笔可观的钱财。
原来,这个年轻美丽的女子,正是城中著名的妓女,她的名字叫做迦摩罗。
但悉达多无法满足她的要求,悉达多只是一个贫穷的沙门,他身上只有一条破破烂烂的裹羞布。于是他请教迦摩罗,如何才能得到衣服,鞋子,以及钱财。迦摩罗问悉达多精通哪一种手艺,悉达多告诉迦摩罗,自己精通三种手艺,它们分别是:思考、等待、以及戒斋。
听到这个答案,迦摩罗感到啼笑皆非。最后,她将悉达多介绍给了城中的一位商人。
自此,悉达多为了得到鞋子,衣服和钱财,便跟随商人学起了做生意。
悉达多很聪明,很快便赚到了一些钱。
他登门拜访美丽的迦摩罗时,身穿华美的衣裳,足蹬精致的鞋子。他们在花园中做爱。
在欢爱的路上,悉达多仍蹒跚学步。
他时常冒失,求索无厌地跌入情欲的深渊。而迦摩罗则充当着导师的角色,教会他每种姿势,每个动作,每次抚摸,每次对视,以及身体的每个角落隐藏的秘密。
对于现在这个阶段的悉达多,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能和迦摩罗在一起。
但随着在城市中的时间越来越久,生意越做越大,钱财越堆越多。修行多年的悉达多逐渐离尘世越来越近。
悉达多学会了做生意,学会了发号施令,学会了寻欢作乐。学会了使唤仆从,在芳香的水中沐浴。学会了品尝佳肴,包括各种肉类。学会了享用香料和甜品,学会了忘乎形骸地纵饮。
他学会了掷骰子、下棋,以及观赏舞女们表演。
随着日进斗金,他也沾染了世人的幼稚和胆怯。富人常见的面貌渐次显现在他脸上:焦躁、涣散、无情、贪而不足、饱食无度。病态与腐朽的气息逐渐侵袭了他的灵魂。
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酷爱赌博。
他赢得千金,再一掷千金。他输钱,输首饰,输农庄,之后再赢回来,再输掉。他爱那种在掷骰子时、豪赌时,心惊肉跳的恐惧感。
时间不可阻挡地流逝,纷乱的岁月如同一个巨大的骗局。终于有一天,悉达多在卧室墙上的镜子里,窥见自己已经衰老、不再俊美的脸,羞愧和厌恶袭上了他的心头。
但紧接着,他便继续逃遁,逃到新的赌局中,逃到性和酒的麻醉中,之后再回到敛钱的冲动里。在这荒诞的轮回中,他疲惫不堪,衰老而虚弱。
就这样,悉达多陷身在生色之娱中。他修行岁月中被扼杀的感官渐渐苏醒。他品尝了财富、淫乐和权力的滋味。
他似乎正在一步步沉沦堕落,并且终将不能解脱。但唯有聪明的妓女迦摩罗知道:悉达多的内心仍是个沙门。他现在不过是跌进了一场迷乱的幻梦,而他终将会在某天醒来,重新踏上未竟之路。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重点:船夫悉达多在河畔的悟道与圆满。
一天夜晚,悉达多在和迦摩罗做爱时,发现迦摩罗也如同自己一样,已步入不惑之年,生出了依稀的白发。
迦摩罗美丽的脸上写满倦怠。
她的美已开始枯萎,带着隐匿的、未被言说、未被察觉的焦虑:她惧怕着衰老,惧怕着凋敝之秋,惧怕着必死的命运。
像每一个凡尘之人那样,她恐惧着时间的威力。
就是在那个欢好后的夜晚,与迦摩罗告别后,悉达多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迦摩罗养在金笼中的知更鸟。在清晨突然默不作声。他感到意外,走上前去,猛然看见鸟儿已死去,僵直地躺在笼中。悉达多取出它,然后把它扔到了巷子里。这一刻,他感到异常惊恐又十分心痛。仿佛他把一切宝贵美好的东西,连同这只死去的知更鸟一起扔掉了。
醒来之后,悉达多大惊失色,深感悲哀。
他陡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这座城市中逗留了太久,而这场梦幻般的人间游戏,已经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他来到这座城市的前夜,做了一个梦。那次,他梦到了女人的乳房。而今夜,他在梦中看到了一只死去的知更鸟。
他知道这一切预示着什么,这预示着,他该离开了。
当天深夜,悉达多走出花园和城市,一去不返。
他的商人伙伴派人四处寻找,以为他落入盗匪之手。
妓女迦摩罗却没有找寻他。她得知悉达多失踪后并不惊讶,她早有所料:悉达多本来就是沙门,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一位求道者。
悉达多失踪后,迦摩罗走到窗前的鸟笼前,打开笼门,取出那只珍稀的知更鸟,放飞了它。
她久久地注视着远去的飞鸟。
从这天起,她关闭宅邸,不再见客。不久后,她发现同悉达多最后的交欢,令她怀有了身孕。
当多年之后,迦摩罗再次遇到悉达多的时候,是在城外的河流边,那时候的悉达多已经是个年迈的船夫了。
而迦摩罗在去河边的路上被毒蛇咬伤,不久后便在悉达多身边毒发身亡。临死前,她将自己与悉达多的孩子,留给了悉达多。
那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男孩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习惯了美食、软床、和使唤仆人。
纵然如此,悉达多依然很爱这个孩子,并希望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可是男孩却不甘心待在陌生而又贫穷茅屋中,也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悉达多。
他总是和悉达多作对,甚至有一次,他狠毒地辱骂悉达多。男孩对着悉达多大吼:我恨你,你不是我父亲,哪怕你是做过我母亲十次的姘夫!
在这之后,男孩便跑掉了。悉达多伤心地去寻找儿子,在路上,他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离开家乡那个黎明。当年父亲那双饱含无奈的眼睛,浮现在悉达多眼前。
他想起了自己这一路走来,接连不断的告别。他先是告别了亲人,然后告别了好友,最后又告别了俗世的财富和情人,到了今天,他唯一的儿子,也像自己当年那样,离开了父亲的怀抱。
这,多么像是一个轮回。
悉达多最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
但他深爱着那逃走的孩子,他的爱像一道伤口,他感到伤口的存在不该只为在心中溃烂,它应该风化、发光。
回首前尘,悉达多幡然醒悟,这世上,每个人都将独自行过自己的生命,在漫长的旅途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
悉达多站在河边,凝视水面,他望见流动的水上浮现出许多画面:他看见孤单的父亲哀念着儿子,孤单的自己囚禁在对远方儿子的思念中;他看见孤单年少的儿子贪婪地疾进在炽烈的欲望之路上。每个人都奔向目标,被折磨,受苦难。河水痛苦地歌唱着,充满渴望地歌唱着,不断涌向目标,如泣如诉。
悉达多又侧耳倾听那河水。
他感觉自己彻底空无,他在河水中听到智者的笑,怒者的喊,渴慕者的哀诉,垂死者的呻吟,纠缠交织着合为一体。所有声音、目标、渴望、痛苦、欲念,所有善与恶合为一体,构成世界,构成事件之河,生命之音乐。
当他专注于河水咆哮的交响,当他不再听到哀,听到笑,当他的灵魂不再执念于一种声音,自他不再被占据,而是倾听一切,倾听整体和统一时,这伟大的交响,凝成了一个字,这个字是“唵”,意为圆满。
直到此刻,悉达多终于不再与命运搏斗,不再与意志作对。他的痛苦已然止息,他的脸上盛放喜悦。他认知了完满,赞同事件之河,赞同生活的奔流,满是同情,满是喜悦,他顺流而行,融入统一。
也就是在悉达多证道的这一天,千里之外的世尊佛陀乔达摩,圆寂在舍卫城的树林里。
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为你分享得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介绍了:年轻的悉达多是一位高贵的婆罗门之子,他英俊睿智,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是他却时常灵魂不安,为了追寻内心的平静,他离开家乡,和朋友一同成为贫穷的沙门,他们结伴修行。直到三年后,二人听到世尊转世的传言,便赶到舍卫城中,聆听世尊的法义。自那之后,悉达多的好友决定追随世尊,而悉达多却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道,而世尊的法义并不能帮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于是他告别了好友,再次踏上了孤独的修行之路。
其次我们介绍了:悉达多在求道生涯里,来到了一座城市之中,并且爱上了城中的妓女迦摩罗。为了得到钱财同妓女欢好,悉达多跟随商人学习做生意。从此之后,悉达多沉浸在财富、权利和淫欲的泥沼中不可自拔。他也曾为此感到羞愧,却最终还是投身到奢靡的生活之中,狂饮滥赌,醉生梦死。但是妓女迦摩罗却在生活迷乱的外表下,窥视到了悉达多的内心深处,她觉得悉达多始终是一个求道之人。他终有一天,会同这俗世的一切告别。
最后,我们讲到了:一天夜晚,悉达多梦到了死去的知更鸟,他醒来后深感悲哀。他醒悟,自己不应该毫无意义地留在这荒诞的生活中,于是,他抛弃了富贵和权力,离开了城市,一去不返。许多年后,他遇到了自己和迦摩罗生下的孩子,但那孩子最终也离他而去。在孩子走后,悉达多从河水之中,听到了芸芸众生的声响。那一刻,年迈的悉达多终于证道圆满,而此刻,世尊佛陀乔达摩,圆寂在遥远的舍卫城林间。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 END -
感谢有书🌺 归纳到位 更宜于理解
Xin长的身材,哈哈
再次听黑塞的悉达多 再次去努力理解这一个阐述的角度。 乔达摩和悉达多 关于生命存在的本能和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