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00:00
01:47
【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无瑕谪②;善数不用筹策③;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⑤。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⑥。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⑦。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⑧。

〔注释〕 ①辙迹:古代车辆在泥土地上行走,车轮辗过后留下的痕迹。 ②瑕谪:缺点、过失、疵病。 ③数:计算。筹策:古代计算物数时所用的竹片叫筹策,相当于现在所谓的“筹码”。 ④关楗:《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楗,歫(拒)门也。”关楗即门闩;楗通键。 ⑤约:也作绳解。绳约:用绳束(缚)物。 ⑥袭:承袭;有不露、掩蔽、含藏的意思。明:聪明;指一种与“道”相符的智慧。 ⑦资:资取、借鉴。 ⑧要妙:幽深而精妙;河上公曰:“能通此意是谓知微妙要道也。”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作品不错,声音很清晰优美,听着很有节奏感,可以相互交流,交个朋友一起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