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00:00
10:21
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第一节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一.人格决定论
马林诺夫斯基
指出儿童对其教管者怀有敌意情绪可能普遍存在,影响亲子亲系及儿童人格发展的不是性这样的本能因素,而是文化中的家庭制度,家庭组织及教养方式,这种思想启发人们重视文化对人格的作用。
弗兰兹.包亚士
把人类学的研究划分为体质,语言和文化三种研究,重新组建人类学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文化特质的扩散性。不仅仅是文化进化。
本尼迪克特:深信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塑造和改变人格,著作《文化模式》
米德:研究曾一度集中于原始社会青春期的性心理和性行为,以检验人格是如何被文化塑造的,著《萨摩人的成年》

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理论
1、简介
阿伯拉姆﹒卡丁纳(Abram kardiner ,1891???——198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和人类学家。
1921——1922 在维也纳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训练。
1922——1944 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任职,1937年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
1955——1961 负责该大学精神分析诊疗所的工作,亲自到文化落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用许多研究事实指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局限性,强调了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2、对文化、制度、基本人格结构的理解
什么是文化?
将文化描述为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化规范,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技术,以及人们对待出生成长发展衰老死亡的习惯化的态度等。当这些规范,技术,态度具有持续性和传播性时,就是文化。

制度(institution)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或行为的固有模式,它得到普遍接受,对它违背或偏离就会导致个人或团体的失调,简单讲就是人们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

制度区分为:初级制度(primary institution)和次级制度(secondary institution)

基本人格结构是卡丁纳人格理论的核心概念,
指出生活在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共同具有的有效的适应工具,同一文化中的人所具有的共同人格特征。
3、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
一方面,初级制度通过影响个体早期经验而塑造基本人格结构即人格是文化的产物
另一方面,人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基本人格结构通过投射作用产生神话,宗教、等次级制度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1、人格与人格关系,主张把人格放在人际关系中去研究
强调人格永远无法与个人生活于其中并因此具有其本质的人际关系的背景相脱离。
人格本身是一种相对持久和稳定的人际交互作用模式。
个体为了消除焦虑,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这就是自我系统。
人格意象即人们对别人和自己的心理意象。人对自己的意象分为三个范畴:
好的我(good-me)、坏的我(bad-me)、非我(not-me)
人格化是指个人在追求生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经验中对自己,他人及各种事物所形成的具有态度倾向性的形象。
3、人格的发展阶段说
根据人际关系特点划分人格发展的六个阶段:
⑴婴儿期、(2)儿童期、(3)少年期、(4)前青春期、(5)青春初期、(6)青春后期。
第二节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一.默里其人,主张采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人格。
创立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是投射测验的一种,通过TAT图像中的中心人物来进行,要求被试编造有关那些中心人物的故事,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投影到那些图像中去,以他自己特有的方法解决问题,被试想象的结局可设想为他希望得到的结局。
强调过去经验作为现在的种子这一作用。
认为本我包含积极的,建设性的冲动,
自我不仅是冲动的压制者和约束者,它有自己的活力,引导本我趋向一种适当的表达形式。
超我虽仍是来自以往经历的内在的行为调节者,但后来因同伴及其他影响而发生重大变化,包括个体与之认同的那些文学历史神话中人物相关的影响。

默里确认了童年期的五个人格发展阶段,有三个阶段与弗洛依德的口腔,肛门和性蕾三个人格阶段相对应,引进另两个阶段,
幽闭阶段:产生幽闭情结,它所产生一种被动,依赖的个性带有显著的退缩倾向。
尿道阶段:产生尿道情结,产生一种成年期过度雄心勃勃及强烈的自我陶醉的倾向,也叫伊卡洛斯情结。
动机理论“需求”,他把它看作是大脑中的一种可被内在或外在的刺激所激起的力量,一旦被激起,随即产生持续不断的活动直至它被克服或满足为止。

区分:活动需求和效果需求
另一分类包括精神的发自体内和社会关系的需求。
另一区别是来自人体内心的原作用需求和由环境引起的反作用需求的区别。

二.默里的人格理论
有两个基本概念:需要和压力
人的行为是在个体的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动机,进而派生出实际的行为
1.心因性需要(27种心因性需的清单)
2.压力(指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以决定行为的一种情境势力)
默里区分两种情境:
一种为现实情境,即α压力,意指那些实际的环境刺激所形成的压力,能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并且可通过客观观察来描述。
一种为虚拟情境,即β压力,是个体在该情景中所觉察到的环境压力。β压力可分两个亚类,即个体的β压力和双方认可的压力。
自我理想:指个人的希望,即个人对未来某一时刻的自我所持的想法。
局限性:
1.并未注意到学习对行为变化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处理人与环境的问题时过去的经验知识的作用。
2.没有解释需要发展的过程
3.很难予以经验主义的检验,主要是因某些需要一压力量表并不相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