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原文:
第29回,回目叫“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什么意思?享福人指的是贾母,她的福已经很深了,她还去向神明祈祷增加福寿。痴情女指的是林黛玉,因为她执着于爱情,所以她这一次又和贾宝玉为了姻缘的事大吵了一架,过后林黛玉就细细的思量、考虑、回味他们的两情。这一回的主角就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老祖母贾母。
清虚观打醮,贾母带众人出行
这一回是集中写清虚观打醮,这本来是贾元春叫族长贾珍领着贾府爷们跪香拜佛,求着给贾府增福消灾,贾府爷们谁到了?贾敬已经在道观修行,他不参加。贾赦贾政都没来,里里外外忙活的就是贾珍,贾珍是族长,他很能干,他连荣国府的管家林之孝也指挥着,布置的井井有条。贾蓉找个地方凉快,贾珍就叫下人啐他,滥施威福,这是一个很可笑的情节。贾母是贾府的宝塔尖,也是贾府的娱乐总司令,她抓住任何机会取乐。贾元春要求贾府的爷们去跪安祈福,被贾母变成了连薛姨妈一块请上去玩,我们就看看贾府女眷出门的大阵仗。
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贾母坐着八抬大轿,薛姨妈、李氏、凤姐儿坐四人大轿,黛玉、宝钗坐翠盖珠缨八宝车,贾府的三位小姐坐的是朱轮华盖车,丫鬟、奶娘、嬷嬷加上媳妇,这些人的车,乌压压占了一街,这个场面非常大。但是根据启功先生考察,这个描写不是很符合历史事实的。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民间嫁娶可以用八人大轿,平时只有官员可以用轿,官职最高的京官坐四人轿。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她不是官员,她怎么能坐八抬大轿呢?这是曹雪芹为了写贾府的权势,虚构出来的文学情节。
贾母的轿子已经去远了,贾府门前的,还没上完车,这回是贾府的丫鬟集中亮相。像贾母身边的鸳鸯、鹦鹉、琥珀、珍珠,这都是很大气的名字,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都是带有一定悲剧意味的名字,连香菱的丫鬟臻儿都有了,唯独缺少了怡红院的丫鬟。一大群妙龄丫鬟出门的时候,又笑又闹,咭咭呱呱,说笑不绝,这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个说“蹭了我的花儿”,这边“碰折了我的扇子”,那边又说“我不跟你坐一个车”。这么热闹的场面,就展示这个时候的贾府还有相当重的青春气息、欢乐气息。周瑞家的不得不出来劝阻,说“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家笑话”,说了两遍,丫鬟们才不闹了。
贾母是来看戏的,但是贵妃的祖母亲自出面,就使得京城的达官贵人都被惊动了,预备上猪羊香烛茶食送礼,贾府在上层社会影响是很大的。曹雪芹写清虚观打醮,这么热闹,可以反衬后来败落时候的悲凉。
小道士冲撞王熙凤被打,贾母安抚
贾母进清虚观时,鸳鸯的车还没到,王熙凤赶快上来搀扶贾母,这个时候有个小道士,因为剪烛花,没有来得及躲出去,一头撞到王熙凤怀里。王熙凤扬手就是个巴掌,把那个小道士打了一个跟头,嘴里面还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脏话。小道士爬起来就往外跑,小姐们正在下车,那些媳妇们就说打打打。贾母就问,怎么回事儿,问清楚情况之后,她就吩咐,把那孩子带过来,不要吓着他,你吓着了他,他老子娘还不得疼得慌,珍哥,把小道士带来,好言好语的安慰他,给他钱买东西吃。这个小道士就来了,在贾母跟前跪下发抖,贾母愈加的可怜他。凤姐和贾母对待小道士的事儿很小,但是这是展示贾府的老一代管家和新一代管家的不同。凤姐的眼里面只有势力,贾母的眼里面却有人情。凤姐只有耀武扬威骄纵任性,贾母却是同情弱者,怜贫爱幼。凤姐的威是她福薄,贾母的善是她福厚。这么小的一个细节也还暗示这个大家族是一代不如一代,正在从兴旺走向没落。
张道士出场与众人打招呼
清虚观打醮,有一个人虽然就是在这一回里出现,但是他叫读者过目不忘,那就是不断呵呵大笑的老道士。这个张道士先陪笑,对贾珍说,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侍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们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贾珍知道,张道士是荣国公的替身,先皇叫他“大幻仙人”,当今皇上封他“终了真人”,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他现在掌握“道录司”的印,贾珍不敢轻慢。
贾珍更知道张道士经常到两府去,夫人小姐都见过,就笑了说:“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话来,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还不跟我进来。” “把胡子挦了”是句生动口语,意思是把胡子像薅草一样薅下来。贾珍这段话,跟张道士不拘形迹,把老道士看成自家人,说得既亲热又得体。贾珍是《红楼梦》里最坏的花花公子,但他待人接物却很有社会经验也擅长词令。这就是人物的多面性。张道士听了贾珍的话,呵呵大笑,跟着贾珍进来了。
曹雪芹就用了几段对话,几个动作,特别是呵呵大笑,就活画出一个有来头,有地位、会处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老江湖。这个老道士有两代皇帝亲口封的法号,有官职,道录司他掌印,这就算全国道教协会的会长了。他又是荣国公的替身,跟贾府上上下下都打交道,在整个上层社会是八面逢源。张道士一看到贾母,张口就念,“无量寿佛”。道士念佛已经够了稀奇的,偏偏不是念人们通常都要念的阿弥陀佛,而是无量寿佛。
他问候贾母是福寿安康,说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张道士很知道贾母什么也不缺,就希望福寿安康,长命百岁。张道士见了贾珍,很谨慎很客气,陪着笑说话,见了贾宝玉,一见面就抱住问好,完全是一个老一辈喜欢下一辈的样子,为什么?同样是玉字辈,张道士对待他们态度完全不同呢?看来张道士对贾府的人事关系了如指掌,他对宁国府的太岁贾珍,对这个无恶不作的花花公子,他心里有数,敬而远之,对贾宝玉这个还是个孩子的贾府凤凰,他心里更有数,他喜爱也亲近,这个老道士是个看人下菜碟的心理学家。
他跟贾母说话,没有一句不是好听的,他琢磨贾母护着不爱读书的孙子,他就故意说,他看到贾宝玉写的诗和对子都好的不得了,为什么老爷还说他不读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这不是往贾母的心坎上说吗?我就设想,假如贾政来的话,这个高明的老道会拿点什么话再应付他呢?张道士还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宝儿像他爷爷。”
听众朋友们,你们说,张道士究竟是在演戏呢,还是他对荣国公真的有感情?我想大概都有点吧。闺中少妇见了道士还不应该躲的远远的,但是王熙凤不仅和老道士打招呼还大开玩笑。她说“张道士,你不给我的女儿大姐换寄名符,前儿还有那么大的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去给她女儿拿寄名符,托了一个盘子,她就说,你倒把我吓了一跳,我以为你是来化布施。这个凤姐真是太机智太幽默了,也太敢说话了。而贾母对这样的孙媳妇,居然只是说了一句“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
我想这个时候,贾母纵容她的孙媳妇,但是如果这种表现叫王熙凤的婆婆看到眼里,或者是听到耳朵里面,她会非常的不以为然的。凤姐就回答贾母,“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 凤姐把张道士当成自家老人,因为他是荣国公的替身,所以她说“我们爷儿们”。而张道士对琏二奶奶的所作所为也有所耳闻,看来平时就劝她你要积德,否则你会短命的。这也是戏语成谶,就是玩笑话预示了王熙凤最后确实是短命。
佛前点戏
清虚观打醮,又一次贾府命运的揭示,这就是佛前点戏。贾珍来向贾母汇报,在佛前拈了戏。怎么叫佛前拈了戏呢?就是在佛前面把各种戏名写好了,用抓阄的方式打开看看是什么戏,名义上就是神佛点的。第一出戏《白蛇记》,演的是汉高祖斩蛇起家的故事,这可以对应贾府的光荣史,因为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军功起家的。第二本戏是《满床笏》,演的是郭子仪七子八婿富贵寿考,笏是大臣朝见皇帝拿的奏事板,郭子仪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婿都是高官,他们来给郭子仪拜寿,他们的笏板摆满了一床。这就对应了贾元春封妃之后贾府的荣耀和富贵。贾母听到这两部戏,很高兴,但是贾母不是那种很张狂的,她高兴虽然是高兴,她只是说一句,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意思就是,并不是我们自己要宣扬我们家多么了不起,我们多么富贵,而是神佛要宣扬贾府富贵的。
她又问贾珍,第三本是什么?贾珍回答,《南柯梦》。贾母听了,就不言语了。《南柯梦》是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的名作,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重新创造的,写的是梦中做高官,享厚禄,富贵之极,醒来发现不过是一场梦。这是一出很不吉利的戏,那就预示着贾府将来也是一切成空。贾母听了就不吭声了。
张道士借通灵宝玉显摆,众人送礼
张道士要借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向众道士显示一番,那些人就送了一些敬贺之物,有的红学家就分析,这些礼物很可能是张道士预先准备的,是借了宝玉的玉送礼,讨老太太的欢喜,拉近和贾府的关系,开辟长远的生财之道。因为像贾府这样的大贵族,到清虚观打醮、听戏、设宴,对道观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我倒觉得这是道教领袖张道士向道友炫耀他和贾府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而道友就巴结他,给他捧场。
贾母一看,这些敬贺之物,都是一些金的玉的,有事事如意,有岁岁平安,有三五十件。玉琢金镂、珠穿宝贯,贾母就说,“张道士,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哪里来的,何必这样,这断不能收。”张道士就劝贾母,“这是他们的一点敬意,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如果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这老道士多会说话,老太太你不收礼物,我面子不好看,贾府也没面子,贾母就只好叫贾宝玉收下。贾宝玉要散给穷人,张道士又制止了。
贾宝玉就在贾母的跟前一件一件的拣给贾母看,贾母什么样的珍宝没见过呀,就像王熙凤说的,金的银的,压塌了箱子底。有人给她孙子送点玩器,她有兴趣一件一件的看吗?我想祖母溺爱孙儿是没有底线的,孙子叫她看她就得看,还因为,更重要的是,小说家要埋下红楼梦重要人物史湘云命运的伏笔。
宝玉收藏金麒麟预示史湘云命运
贾母看到一件金麒麟,就拿起来说,我看见谁家孩子也戴着这么一个。别人不吭声,薛宝钗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薛宝钗不仅记着史湘云有金麒麟,她还记着金麒麟的大小。贾宝玉就说,史湘云在贾府住着,我也没看见呀?探春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她都记着。林黛玉就讽刺起来了,“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句话很妙,这是讽刺薛宝钗总惦记着别人戴的东西,特别是贾宝玉戴的通灵宝玉。
贾宝玉就把那个金麒麟揣了起来,他又想到怕人说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着这一件,手里面揣着,眼睛却是瞟人,看看有没有人注意他这个小动作,其他人都不理会,唯有林黛玉冲他点点头,似乎有赞叹之意。贾宝玉尾巴一翘,林黛玉就知道他想往哪飞。林黛玉知道贾宝玉是因为史湘云有,他才揣起来的,林黛玉会不会恼,一个金玉良缘没消停,又出现一个金玉良缘。因为史湘云不仅有金麒麟,她和贾宝玉还是青梅竹马,贾宝玉怕林黛玉多心,马上声明,我收起来给你戴,林黛玉说我不稀罕。贾宝玉马上说,那我少不得就揣着了。
贾宝玉揣起来的这个金麒麟,后来只是在史湘云面前炫耀了一番,并没有送给史湘云,仍然留在贾宝玉身边,而且最后是对史湘云的命运发生了作用。这是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后几十回迷失的情节,但是在前八十回里面有所透露。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
《红楼梦》是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和贾府的盛衰联系在一起一个巨著,贾府发生的重要事件都会和宝黛爱情发生联系。清虚观打醮就撬动了宝黛爱情的齿轮,使得他加快运转,原因就是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了。
张道士对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张道士化外之人,他居然提亲,这有点匪夷所思,这个小姐到底是哪一家,什么身份,他也不说,好像张道士起一个把贾宝玉的婚事提到议事日程来的作用,其实张道士提亲,确实就是曹雪芹出于小说构思做的设置。
贾母拒绝张道士提亲,暗示拒绝金玉良缘
按照常理,张道士既然说有一个合适的小姐,那么疼爱自己孙子的贾母,至少就应该礼貌的问问哪一家小姐。但是贾母一个字都不问,回答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我认为贾母这个话一箭双雕,直接拒绝了张道士提亲,间接拒绝了金玉良缘。为什么这样说呢?端午节,贾元春赏贾宝玉、薛宝钗同样的东西,我们说过是带指婚意向的,贾母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她能和自己的孙女贵妃公开唱反调吗?不能。但是她可以正面表态,那就是我现在不考虑贾宝玉的亲事,因为他不能早娶,他既然不能早娶,他能娶比自己还大的姑娘吗?这是显而易见的。
张道士提亲的小姐和薛宝钗同岁,都比贾宝玉大一岁,张道士提的这一位,贾母连问都不问,就pass了,薛宝钗还有戏吗?这是贾母对金玉良缘不表态的表态。我的宝贝孙子命里不该早娶,什么时候娶要高兴的时候。薛宝钗你愿意等这个金玉良缘你就等着吧,女大当嫁,你等得了吗?
贾母接着又提出来贾宝玉的择偶标准,“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好、性格好。”对贾母这段话,红学家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红学家就解释,根据这个模样好、性格好,林黛玉就出局了。我的解释是薛宝钗出局了。因为贾母不讲究根基富贵,薛家的财富就没有优势了,模样好,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合格的,性格好是不是就意味着林黛玉出局,我看也不是,因为贾母并不认为自己的宝贝外孙女的性格有什么毛病,她喜欢纤巧袅娜的秦可卿,她把几分像林黛玉的晴雯内定为贾宝玉未来的侍妾。这就说明像林黛玉这样口齿伶俐的娇弱美人是贾母所喜欢的。更重要的是,林黛玉是贾母唯一心疼的宝贝女儿留下来的骨肉, 贾母是叫她“心肝儿肉”的,她想把林黛玉永远留身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贾宝玉林黛玉成一家。
张道士提亲惹怒宝玉
贾母本来是高高兴兴想到清虚观看两天戏,张道士提亲惹了贾宝玉,贾宝玉说不去了。林黛玉中了暑,第二天贾母就不去了。贾母在她孙子身上的心和在她外孙女身上的心是一样重。在贾母的头脑当中,贾府所有的事务占首位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很可以理解。我们看看现在,不是讲隔代亲吗,哪一家祖母和外祖母不把自己家第三代的事排在首位,怎么可能把薛宝钗这样一个外四路亲戚的事排在首位?
贾宝玉对张道士给他提亲极度气愤,贾宝玉嗔着张道士提亲,以后再也不见他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人提亲这很正常,为什么贾宝玉这么恼怒呢?这正是贾宝玉的心病。他不希望别人给他提亲,他只希望有人给他提林黛玉作为相亲的对象。这样一来,张道士提亲就成了他实现爱情理想的威胁了。
宝黛吵架,宝玉发火
清虚观打醮回来,林黛玉和贾宝玉又吵架了,原因都是因为关心对方。第二天贾宝玉见林黛玉病了,心里放心不下,自己也懒得吃饭,就几次去问林黛玉病情好了没有。林黛玉怕贾宝玉有什么好歹,就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你在家里做什么,这不是互相关系,这不是挺好吗。结果反而吵起来,贾宝玉因为道士提亲不自在,心里想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林妹妹也奚落起我来了。他就沉下脸说,“我白认得你了,罢了罢了。”在宝玉和黛玉多次的争吵当中,这是很少有的一次贾宝玉向林黛玉发火,而且好像是发的无名之火。
其实呢,思考起来很正常,贾宝玉认为,林黛玉你应该理解我为什么不高兴,因为我就是为了你不高兴。可是林黛玉什么时候吃过贾宝玉的气?她马上就连讽加刺,“白认得了,我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林黛玉这是针对这两桩金玉良缘说风凉话。一桩一直压在她心头的金锁,一桩是清虚观打醮冒出来的金麒麟。
听众朋友们,你们一定还记得,上一次贾宝玉和林黛玉吵架的时候,贾宝玉已经诅咒发誓,说他如果心里面有金玉这个念头,他就天诛地灭。林黛玉又再一次挑起这个话头来了,贾宝玉当然受不了了,就走到林黛玉的跟前,直接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林黛玉回想到头一天的话,贾宝玉已经发过誓了,如果他心里有金玉,他天诛地灭,林黛玉这发现自己说错了,又是着急又是羞愧,战战兢兢的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
其实说到这个地方,两个人完全可以休战了,你并不是安心咒他,你是希望他好,但是林黛玉嘴不饶人,还要耍点小性,还要跟贾宝玉怄气,接着说,“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这不又是找事吗,林黛玉这儿一说,曹雪芹不急着写贾宝玉有什么反应,他来了一段很长很长的心里描写。
宝黛吵架心理描写
听众朋友们,你们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小说的,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小说不是很注意人物心里描写,多半是所谓白描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示他们的心理。曹雪芹在这个地方来了一段大段的心理描写。
古代小说的研究者说,这是古代心理描写最长最成功的,多少年以来,红学家不知道引用过几百次,几千次,认为这是对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大创新,大跨越。当然这就是小说研究的一些术语了。曹雪芹故意借道学家的口气说,贾宝玉自幼生成了下流痴病,这是个反话,这和说《西厢记》是邪书僻传、淫辞艳曲一样,是反话。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因为爱对方,存了一段心事,又不能把真意说出来,都用假意反复试探,两假相逢必有一真,他们这次吵架吵出了什么真心呢?贾宝玉想的是,难道你不知道我心里只有你?你不为我烦恼还奚落我,可见你心里没我。林黛玉想的是,你心里当然有我,我常提金玉,你置若罔闻,那是待我重。我一提你就恼,可知你心里还是有金玉。
我们具体的看看这篇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曹雪芹是这样写的: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
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噎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这还没完,曹雪芹接着说:
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遂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宝玉砸玉
多么长的一段心理描写呀,看来金玉真成了宝黛爱情的死穴了。贾宝玉一听林黛玉提好姻缘,显然就是金玉良缘,马上就把通灵宝玉摘下来,我要砸碎它。贾宝玉是向林黛玉赌气吗?我看这是向林黛玉宣誓效忠,你不是总猜忌金玉良缘吗?我干脆把通灵宝玉砸了,没了玉还谈什么金玉良缘?
听众朋友们可能记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一次见面就摔玉,说姐姐妹妹都没有玉,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玉连人的高低都分不出,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如不要。
这一次他干脆把玉当成是祸根,金玉良缘因它而生,带来多少烦恼,制造多少纠纷,必须砸了他,才能彻底的叫林黛玉放心,所以贾宝玉砸玉就是砸金玉良缘。贾宝玉砸玉,林黛玉大哭大吐,又把给通灵宝玉穿的穗子剪了,婆子们怕负责任,赶快报告贾母王夫人。
贾母急忙跑到大观园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她一问,宝玉不说话,黛玉也不说话,问起来,他俩为什么事吵,又没为什么事,这一点太妙了,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谁也不会把吵架的原故讲出来,谁也不肯说。紫鹃是知道他们两个为什么吵架,就是为了金玉良缘吵的,因为这是贾宝玉到潇湘馆看望林黛玉吵起来,紫鹃是从头到尾都在场,但是紫鹃绝对不会说,一个字也不会露。而袭人是因为贾宝玉砸玉,紫鹃才把她叫来的。袭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两个人这一次是为什么吵架,更不知道贾宝玉为什么要砸玉。结果贾母问不出为什么吵架来,就把紫鹃和袭人连骂带训,嫌她们不好好服侍,然后把贾宝玉带走。
我看到这个地方我就总想笑,这个老太太,你说她护犊子护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孙子和外孙女吵架,你对丫鬟又骂又训,嫌他们不好好服侍,这还像话?想一想,还挺合理,听众朋友们你们想想,作为祖母,作为外祖母,贾母舍得骂谁?骂孙子贾宝玉,骂已经成了孤儿的外孙女林黛玉,这都是她心头上的肉,她只好拿丫鬟当替罪羊了。
薛蟠生日宝黛不去贾母抱怨
第三天,是薛蟠的生日,贾宝玉平时最爱热闹,这次因为得罪了林黛玉,就说我病了,不去。林黛玉知道,贾宝玉是为了自己不去,她很后悔。贾母本来希望,两个小家伙吵架了,到薛蟠的宴席上见面就好了,两个人都不去,老太太就抱怨天,抱怨地,抱怨自己,就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这段话太精彩,贾母把宝玉和黛玉吵架说成是“不省事”,好像是小孩吵架,但是她又用上了一个“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是什么?冤家是古代对夫妻的代名词。贾母还说,将来她死了,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
贾母是一个七十来岁的健康老人,她不会认为自己几年之内就死,而她说等她死了,凭着宝玉黛玉再闹,她也不管了。那就是说宝玉和黛玉还会长期的吵下去,永远的吵下去。他们仅仅是表兄妹,他能长期吵下去,永远吵下去吗?当然不能。只有冤家才会这个样。贾母在潜意识当中,把她对宝玉黛玉将来的安排透露出来了。
更好玩的是,老太太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这个场面我想想,我就光想笑,两个小孩子吵架,你做奶奶的,做外婆的,你哭什么呀?贾母因为宝玉黛玉吵架而哭,说明这两个人在贾母心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贾母已经认可了他们两个人的亲事,她才干脆拒绝了张道士提亲,间接拒绝了金玉良缘。在不是冤家不聚头当中,在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话当中,流露出了她的意向。
宝黛听贾母话泪洒两处情发一心
贾母的话很快就传到宝玉和黛玉耳朵里了,两个人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新鲜的话,两个人就像参禅一样在那里琢磨,琢磨琢磨两个人都哭了,两个人虽然没有见面,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的喜欢这几句话,反复的背诵。为什么宝玉黛玉两个人听了这个话都会落泪呢?为什么他们更加情发一心呢?因为贾母的话太重要了。就是我刚才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在古代指的是夫妻关系,这是个常识,所谓常人聚首不过是偶合萍踪,冤家聚头必定永结连理。贾母这样说,就说明在她的心目当中,已经很明确的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看做将来要终成眷属了,这个话分量很重。宝玉黛玉都动心了,都掉眼泪了,而且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这一次宝玉黛玉又吵架了,表面上看是越吵越凶,吵到要把玉给砸了,实际上是越吵越互相贴心,互相亲近,互相密不可分。
这次吵架两个人怎么下台呢?袭人就劝宝玉,你们两个人再这么像仇人似的,老太太要生气了,大家也不安生了,你干脆去赔个不是算了。宝玉又要去赔不是了,他会赔出个什么结果呢?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二、知识点补充
1、寄名符:旧时小孩出生后都会请先生批八字,如果八字过硬刑克父母或者小孩难养,就会寄给菩萨神仙僧人道士或者其他生肖相符人家做寄名子女,以便小孩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寄名符也叫记名符、记名牌,通常是一块材质各异的牌子,而非符箓。
2、《白蛇记》:京剧传统曲目,作者孟夏。写书生刘汉卿及其妻子受继母迫害,出走他乡,途中曾救一条白蛇,该蛇系龙王之子所变。刘汉卿在异乡穷困负债,被逼投水自尽,幸被白蛇报恩搭救,并赴任州官,衣锦返乡,痛斥继母罪过,一家人团圆。
3、《满床笏》:“满床笏”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一说放满象牙床,故事详见《因话录》)。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
“满床笏”这一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旧时中国民间有钱人家,要把郭子仪的画像悬挂中堂,称作“天官图”,以祈全福全寿。
“满床笏”事原出《旧唐书·崔义玄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
4、《南柯记》:明代传奇剧本。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写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加封左相。他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醒来却是一梦,被契玄禅师度他出家。此剧在描写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献媚等。剧中通过梦幻写人生,是讽世剧。
马老师对林黛玉是真爱啊!以前看书时,我极不耐烦林黛玉,碰到她的情节都跳过去,听马老师讲讲,倒也有点意思了。
鱼满月 回复 @mamamom: 喜欢黛玉的至纯之爱,宝钗心机太重。我从小受那些有心眼儿的女生的比对与映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如今年过半百,依然喜欢单纯的人,身边的好朋友都是一些简单,纯粹的的人!
马老师辛苦,杏坛君也辛苦!谢谢每天更新!
杏坛君 回复 @Megxia: 谢谢您的支持!
谢谢老师。太辛苦了。多保重。
马老师星期五讲评,太期待了,马老师辛苦了
张道士提亲的对象,说的就是薛宝钗,估计还是受元春嘱托来探贾母口风,姜还是老的辣,老太太三两句就打发了,这回中隐藏的重要情节是王夫人并未去清虚观,曹公的手笔真是厉害啊,把人物心理刻画的一丝不乱。
枝兰樱 回复 @阿不慢慢: 有道理
贾母因孙子外孙女吵架哭,以前我也不理解,现在觉得应该是贾母为王夫人不接纳黛玉,为自己不便直接给宝黛订婚而自责,着急忧虑而落泪,贾母是个洞察世事的智慧的老太太,宝黛在她眼皮子底下长大,他们的心思她能看不出来?她也知道他们为什么而吵闹,只是不能为他们消除心病恼怒自己,贾母这次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向他们表明她的心意,消除他们的心病。
每每笑123 回复 @橙子_nu6: 贾母真真爱护黛玉,一心为外孙女考虑的。
我个人更同情林黛玉,还是喜欢诗意一点单纯一点的女孩子,不会说话有点小性子倒没那么重要
1372063fnpg 回复 @Tracy_bk: 同意
老师哪里说的都好 ,只是为什么要一直黑宝钗呢?什么时候多留个心,多体贴点人也是错了?而放任性子乱发脾气就是天真烂漫了?
诺诺H 回复 @叫我_小K: 偷听本来就不对,陷害人更不对,众人在的时候煽动舆论更更不对,这些都是事实,不用人故意黑她,你说的留个心体贴人不是薛宝钗。
都说黛玉矫情,遥想当年,情窦初开的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偏执纠结口是心非的?
越听越觉得,红楼梦哪里是一部小说,真真儿就是曹雪芹的心血一滴一滴凝结而成,直至心血耗尽哪……
laurel726 回复 @佳人一一: 这条评论应该是最好的评论,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