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知识--民居
“民居”的意思
就是百姓的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
它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由于中国疆域辽阔
各地民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那么说起民居,你脑海里浮现出的又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居的世界看一看吧~
一.民居是怎么来的
原始时期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民居就以巢居、穴居或半穴居的形式就出现了百姓没有安身之处
所以生活在低洼处的人只好在树上搭巢而生活在高地的人就相连挖洞居住
《孟子·滕文公》中就详细描述过:“……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民居的文字记载,明确的指出了巢居和穴居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
在北方人们开始在原始的夯土墙基上建造木构架,院落开始出现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就是实例
二里头宫殿建筑复原模型
制作:琚京蒙、陈三岁
(复原依据《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
而在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中四合院的一些基本形制均已具备如:中轴有影壁,门堂廊室,两边的塾和厢这也是我国迄今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可以看出,合院式住宅在这个时期初具雏形
陕西岐山凤雏村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民居发展主要体现在合院的发展上这时期合院形制和类型都趋于成熟汉代明器陶楼上常常有三合院、L型合院、口字型、日字型等院落形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抬梁式诶基本的构件模式已经在汉代形成
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民居形式——坞堡方形平面,最外面一道墙为城墙城墙处设城壕、马面、角楼等防御设施
唐宋时期
传统民居在这个时期定型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民居类型开始增多唐代里坊制度中,住宅被围墙环绕,廊道连接各个建筑形成庭院大型住宅有多进院落,侧院多为园林或菜地果园整体呈现出外闭内敞、回廊环绕、廊院开敞、建筑疏朗的宅院特点
宋代,由于商业发展和百姓生活日益丰富
街坊制取代里坊制
格局更加开放
这时期的民居破除了封闭感
里坊的墙被拆掉,沿街开设店铺
建筑立面形式变得丰富起来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经济发展,建筑技术步入成熟阶段
因此建筑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
北方民居、苏州民居格局紧凑、建筑秀雅
南方院落式建筑有堂横式、行列式等多样组合
西南民居多采用穿斗式、干栏式结构
少数民族地区有各具特色的蒙古包,藏碉楼、阿以旺等
清朝时期,经济衰退
建筑保持原有形制,变化不大
各地民居在类型、形制和技艺上都发展到成熟阶段
了解了民居的发展史后就让我们继续来看看那些遗留至今的著名民居建筑吧~
二.民居有哪些?
现在的民居
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保留下来的
从建筑特征、自然气候、地域文化等方面分类的话
我国的民居主要可分为
合院式民居、厅井式民居、土楼民居、窑洞民居、特色民居
1合院式民居
北方的合院式民居
是由房屋和院墙组成矩形院落的民居
这类民居院落大,墙体包裹严实,房屋门窗基本都向内打开
这样的格局设计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最经典的就是北京四合院
陕西关中、东北吉林等地区的民居也多是这一形式
陕西关中民居:受宅基地限制,院落狭长而墙高。各户宅院的正房山墙拼起来而屋脊连在一起,当地称为 “拼山连脊”。
东北吉林民居:为了争取日照,房屋间距比较疏朗开阔,比北京四合院的更甚,后院留有空地种菜,有的房屋和院墙拉开距离,留出马车的通道。
2江南厅井式民居【知识tips:江南泛指苏南、皖南、浙江、苏州等地。】
江南厅井式民居与北方合院民居在空间构成上十分接近
都是三合院、四合院的形式
所以江南厅井式民居可看成北方合院建筑的南化演变
江南民居的院落小而高,叫作“天井”
这样的形式遮阴耐凉
非常适合江南炎热潮湿的气候
一般都为两层,建筑间彼此有廊道连接
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
有苏州民居、徽州民居、浙江民居、东阳民居等典型样式
徽州民居:明清时期徽州商业发达,地少人多,聚族而居,民居常建二层,坐北朝南,平面规整,井窄楼高,是谓“四水归堂”。建筑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3南方厅井式民居
南方比江南地区更加炎热多雨所以出现了敞厅窄井的厅井式民居布局更加紧凑,样式更多样滇中地区有双层高墙,天井很小的“一颗印”民居湘西地区民居与其类似,被称为印子房粤东潮汕地区有以三、四合院为基本单元的民居组合也有狭长多进的竹筒房民居但这些厅井式民居仍然是合院民居在南方进一步演变的结果
一颗印 图片来源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滇中“一颗印”: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其基本格局,即“三间四耳倒八尺”,三间指正房三间,两厢四间房称为四耳,倒座房进深八尺,称为倒八尺。
绘:周扬改绘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
粤东潮汕民居:其基本单元是当地称之为“爬狮”的三合院和“四点金”的四合院,中间是狭小的天井院,以此为单位组合成大型民居
闽粤城区民居:这是一种面阔很小进深很长的房屋样式,中间有多进小天井采光通风,空间就像一节节的竹筒,称为竹筒屋
4东南客家土楼
客家人是因躲避战争移居到南方的中原人
他们为了自保
发明了这种群聚一楼、高墙围护的土楼建筑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赣南等地区
土楼中心是祠堂,用来举办公共活动
外环的多层房屋是用来居住和储存的
每层内侧都有回廊相连
外墙开箭窗和射孔用于防卫
基本都是中轴对称,以祠堂为中心
土楼的联排式房间与堂横式围屋的联排式房间基本一致
虽然外形与北方民居相差甚远
但仍然有人认为它是合院式民居演化出的特殊形式
5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
窑洞是在黄土中凿出洞屋的民居在干旱的陕、甘、宁、晋、豫一带非常普遍窑洞防火隔音,冬暖夏凉洞内各房间可横向或纵向相连主要有三大类型:靠崖窑,下沉式平地窑,锢窑窑洞院落在构图上也是中轴对称,以庭院为中心是合院式民居在黄土地的演变
靠崖窑:是天然崖壁上向内开挖的券顶式横洞,窑洞可以分为前后两间,也可以是双窑或者三孔窑并联使用。
平地窑:是在没有天然崖面的情况下,从平地向下挖坑成院,再向坑内四壁挖横穴的方式,所以又称地坑院或者天井院。
锢窑:是模仿窑洞形式在平地上用砖石、土坯发券建造的窑洞房屋,券顶上覆以土层,做成平顶房,屋顶用作晾晒两室的平台,也有阶梯可以到达。
6其他特色民居
除了以上的几种传统民居类型我国还有其他多种民居建筑形式比如西南地区常见底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北方游牧民族轻木骨架的毡包蒙古包
藏族地区石砌的藏式碉楼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土筑的阿以旺民居东北地区鄂温克族圆锥形的撮罗子等这些民居都是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体现
三.民居里都有什么
知道了民居的发展历史和类型那民居里面都有些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思路的话,不妨现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北京的四合院吧!
1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渊源
前面提到了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而北京四合院是在明代定都北京后慢慢建造起来的,现如今的北京四合院就是由此继承来的,北京四合院是现存形式最为完整且数量最多的合院形式。
2北京四合院什么样?
四合院之称跟它的平面有着很大的联系
布局特征可以总结成内外有别、正南正北、中轴对称具体来说就是:
四个单栋的建筑、院墙、门等围合的一个开敞的院落
入院院门一般在东南角
一入院门,就进入一个小院子里,是四合院的外院空间
再往北去,通过中轴线上的垂花门后才是内院空间
院子一般呈“方形”或“矩形”
其周围环绕着的分别是东西厢房、中轴线的北房
各栋建筑间用廊子连接
你以为到北房就结束了?当然没有
一般在北房后还会有一栋后罩房作为厨房
以上还只是最基本的单进四合院
以单进四合院为单位,横向竖向叠加发展,就会出现组合的多进合院
3北京四合院里有什么?
垂花门位于合院的中轴线上,上面有精美的彩画,是四合院中展现主人审美的构筑物它的作用就是划分内外院因檐柱不落地,所以叫做“垂花门”
四合院中的北房,也就是大家一般说的正房居于整个合院中轴线的中心位置由家中辈分最高的长辈居住正房前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东西厢房住着家中的小辈我们不难发现四合院的布局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有序中轴的“中”的思想、内外尊卑有别都能从北京四合院中读出来
最后:中国民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捷径,它们镶嵌在中国的土地上,伫立在各自的时空里,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当我们俯瞰中国大地,这些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宛如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演绎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华丽篇章,而当我们身处其间,看到的是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感叹的是人类文明的璀璨光辉,体验的是令人动容的人间烟火气。虽然时代发展迅速,但我们身边这些古老的民居建筑也需要关注和保护。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挺好的。学习了!
曾经学舞度芳年 回复 @小桥老张: 谢谢支持,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