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压力太大时,你会怎么排解?听歌、看书、享用美食,或是闷头大睡?相较于这些比较常见的方法,如今不少年轻人追捧的解压方式越来越“潮”了。前不久,我们聊过火爆一时的簇绒(tufting),得以窥见在年轻人中流行的解压玩法的冰山一角。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关于解压的话题。
所谓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压力事件的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常见心理状态。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自我期待的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压力的侵袭。做好压力管理,可以说是一个终身命题。多数情况下,来自各方面的小压力能够在人们的自我调适下得到消解,面对较大的压力或郁积已久的“心结”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不过还有一些时候,压力犹如鞋里的沙粒一样琐碎磨人,有人调侃着用圆周率来形容自己的压力指数:不是很严重,但却看不到尽头。对于这样的情形,低门槛、小成本又富有趣味性的解压方式便成为了刚需。
于是我们看到,秘密花园填色本风靡一时,史莱姆成为年轻人的“橡皮泥”,猫咖狗咖开遍繁华商圈,簇绒、流体熊等吸引人们沉浸数个小时……这些流行的解压玩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够提供即时满足。完成一件手工制品的成就感、把玩史莱姆时酥脆炸耳的声音、猫狗等小动物毛茸茸的触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物件,通过即时的反馈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心理满足。再加上过程中舒缓的节奏、轻松的氛围、自由的操作,让人们卸下效率、成果、好坏等评价负担,得以沉浸享受过程,进一步帮助缓解压力造成的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敏锐捕捉到人们的需求,一些商家纷纷打出解压的旗号,想从火热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在宣传平台上,拳击、蹦床项目把“解压”二字标注在最醒目位置;有商家推出解压馆的概念,干脆集纳数十种解压玩法,让消费者随意挑选、尽情体验;还有的租个空房间简单摆上满地酒瓶,就成了所谓的“压力发泄屋”……在各类出新出奇、令人眼花缭乱的宣传海报的吸引下,消费者前往体验、打卡,却也可能发现部分解压馆的噱头大于效果,一些项目滥竽充数,与解压相去甚远。对于各类名不副实的解压馆和解压项目,消费者有必要擦亮双眼、做足功课,避免奔着解压而来最后反倒给自己添堵增压。
还要看到,一些以暴力宣泄疏导内心积压情绪的解压方式,很可能会加剧极端情绪的产生。对于深陷压力之中、精神高度紧绷的人群而言,一些解压项目也很可能起不到正面的情绪影响。可以说,与专业门槛较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比,大多数解压馆更像是提供了一些专门的空间和道具,让人们在娱乐或运动中简单“给心灵放个假”。也正是因为行业门槛较低,一拥而上之后,不少解压馆都面临着项目同质化、复购率低、更新迭代快、可替代性强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心中强化不可替代性,可能还需要相关商家瞄准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理诉求,或创新玩法,或提高性价比,带来更良好、更专业、更有趣的解压体验。
如何科学有效纾解压力,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互联网还不如现在这样普及的年代,“如果你有鸭梨(压力),把它放进冰箱里,它就会变成冻梨(动力)”的段子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从捏塑料泡泡、把手插进米堆,到如今五花八门的解压玩法,人们释放压力、舒缓压力的手段日益丰富多样。只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后,可能还是要回归到日常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去。更何况,压力不一定是贬义词,它也可能是创造力、生产力和高效率的催化剂。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层出不穷的解压方式,更像是一场马拉松中的补给站,让人们得以短暂停歇、调整呼吸,以更好的状态继续进发。
这正是:
解压玩法加调适,直把压力变动力。
(文|徐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