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月字右边的一条曲线包围着左边的那条直线,生动的展现出黑夜中新月出现时半弯形的姿态,月亮常表现出不完满的形状,只是当满月时才会露出他的,由于月亮这种圆缺变化的规律性,古人将月亮变化为一个周期称为一月,形成了后来所说的农历。
“月”作为一个部首,部中的字大致分为5类:
1.与月亮、时间、光明有关,如:朗、朦、胧、明、期;
2.指人和动物的肢体、器官等,如:腿、脚;
3.指肉体、后代、生育等,如:胎、胞、育;
4.肥瘦、病变、气味等,如:胖、肥、肿、脓;
5.指有关肉食方面的,如:腌、膳、肴;
6.也可作音符构成形声字,如:刖[yuè]、钥[yào]。
肉部:
肉:象形字,甲骨文,小篆象一块肉形,隶定为“肉”,本义为供食用的禽兽的肉,引申为人的肌肉。部首中的字多与人和动物的肢体、肉食等有关系,如:臀、腐。
有三条是基本的:象、数、理。
思考:我国人都很喜欢月亮,可选两句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写在群里。
谜语(打一字):
竖撇另加横折钩,
再把两横写里头;
白天不见夜里见,
缺缺圆圆照五洲。
(可在群里留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