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节目】为什么“天长日久”是“夏至”的昵称?

【特别节目】为什么“天长日久”是“夏至”的昵称?

00:00
18:12

为什么“天长日久”是“夏至”的昵称?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友: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天长日久”这个词儿本来是形容“时间很长,日子很久”,但是它恰好可以用来作为“夏至”的昵称,当然夏至的“天长日久”可就不是那个意思了。因为夏至只有一天时间,也就是每年的621日或者前一天或者后一天,这一天白天最长,简称“天长”,日照时间最久,简称“日久”,夏至的“天长日久”就是这么来的。在我们北半球,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时间最长,从这天以后太阳光直射点就逐渐南移,白天一天比一天短了。夏至的“至”字就是到了极点的意思,夏至是阳气到极点开始转为阴气,阴气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逐渐增加。


请注意:夏至虽然是北半球夏天白天最长的一天,但不是最热的一天,而是从夏至以后才开始入伏,到三伏最热。按说夏至艳阳高照这么长的一天,为什么还不是最热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古人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节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北斗星的斗柄朝向来确定节气。在城市里夜空,如今已经很难看到星星了,我们成天忙忙碌碌也很少有心情去看星星了。其实我们应该经常抬头看看星空,特别是在北半球能看到天空中非常明亮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在南半球是看不到的,南半球能看到南十字星,我十多年前去新西兰第一次看到南十字星,很惊喜,感动到差点流泪,因为我们北半球是看不到南十字星的,但是我们能看到北斗星。


北斗星是我们仰望星空的导航仪。北斗星有七颗星组成,就像古代舀酒的勺子,勺子在古代也叫“斗”,其中四颗星组成斗身,三颗星组成斗柄,在晴朗的夜空中,如果看到北斗七星斗柄的三颗星指向东边,就到了春季,这在战国时期《鹖冠子》里有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在半夜时分,如果斗柄指向正东位置,就是春分;斗柄指向正南位置,就是夏至;如果斗柄指向正西位置,就是秋分;如果斗柄指向正北位置,就是冬至。所以最早确立的四个节气就是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古人确定节气的第二种方法是圭表测影方法。大家都听说过“立竿见影”这个成语,就是来自圭表测影方法。我们来做一个好玩儿的实验,垂直于地面立一根直杆,这根直杆叫做“表”,手表的“表”。然后在地面上放一把刻着刻度的标尺,这个标尺叫做“圭”,两个“土”字上下摞在一起那个“圭”字。八卦的“卦”字就是用圭占卜。在正午的时候,观察太阳透过直杆(“表”)投在地上标尺(“圭”)的影子长短变化,就能轻松愉快地确定季节与节气的变化了。


经过“表”和“圭”的一番忙碌,你会发现夏至这一天影子最短,为什么呢?因为太阳运行到最北方,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在我们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越往北光照时间越长,到北极圈太阳全天不落,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到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圭表的影子最长,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用圭表测影确定节气,是我国古代了不起的重大科学发明。在山西陶寺遗址中出土了这种圭表实物,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使用圭表测影方法。


讲完了这两种确定节气的方法,我再来回答为什么“夏至是光照时间最长但却不是最热”呢?这里要普及一个大气层的知识,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其实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地面反射给大气层,然后由大气层释放出来的热量。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大气层吸收热量很快,但释放热量却很慢。夏至的时候虽然地面吸收了很多热量,不过等到它完全释放出来需要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一个多月温度是最高的,这就是“三伏天”,所以说“热在三伏”。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一般有30天或40天。夏至以后气温高,湿度大,不时还会出现雷阵雨。如果你分别体验过南方与北方不同的三伏天,你会发现我国南方地区呈现高温高湿天气,而北方地区呈现高温干燥的天气。


有句谚语说得好:“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在我的家乡徽州,夏至首先要祭祖,记得小时候夏至那天一大早,父母就带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到祖坟去祭祖。提着一个竹篮,竹篮里放着面条,还要配上两样食物,一样是刀头,就是新鲜猪肉用开水焯一下;另外一样是水果,特别是还要带上白酒,在祖坟前首先摆好这三样祭品,再摆三个酒杯,里面倒满酒,然后放鞭炮。放完鞭炮进香,进香是有规矩的,按照从大到小的次序,首先是老爸老妈,然后是我,再然后是我的弟弟妹妹们。祭拜的时候点燃三炷香,每人轮流拿着香拜三下,全部拜完后把三炷香插在祖坟前,最后是洒酒,把三杯酒依次洒在地上。一面洒一面说:“一起来过节了!”祭完祖回到家,我们再吃夏至的面。


下面我和大家聊聊夏至的养生:简单地说,夏至养生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清”,三点水清凉的“清”。夏至和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燥热,燥热要用清凉来驱除。所以夏至养生要清燥清热。饮食上要清淡,不吃过多的油腻食物,多吃水果多饮水,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土豆、冬瓜、苦瓜、南瓜、芹菜、芦笋、香蕉、苹果等,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和虾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可以喝一点绿豆汤、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吃一些西瓜、黄瓜、木瓜等瓜类水果。


各地在夏至也有十分受欢迎的美食。比较普遍的是吃凉面、吃馄饨、饮凉汤、喝麦粥,另外还有的地方要吃夏至饼、豌豆糕、夏至蛋。最受欢迎的就是夏至面了,自清代以来夏至面的风俗开始流传,很多人家都会在夏至这一天做面食,取“入伏面”的意思,提醒人们炎热的三伏天快来了,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护好自己。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若想悠然度过盛夏的酷暑炎热,最好的办法是“清心”,在心理情志上要神清气和。夏天五行属火,对应心脏,要注意养心,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所以更要注意心脏的保养,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不要说话太多,话多既容易耗散心气,又难免话多失口得罪人。切忌大悲大喜,以防心火内生。夏至晚上时间最短,睡眠时间减少,白天时间最长,所以中午要尽量午睡。睡眠是养神养心的很好方法。另外运动量不宜过大,不要做剧烈运动,但也不是不运动,要做温和运动,比如导引,听过我喜马课程的朋友,不妨做做易道功。运动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如果出汗过多,就会损伤心阴,造成心阴虚方面的疾病。


以上各种关于夏至的忠告都来源于《易传》的“洗心说”,《易传》是解释《易经》的书,充满了人生大智慧,《易经》和《易传》合起来叫《周易》,所以读《易经》不读《易传》的话,等于只学了半部《周易》。《易传》原话是这么说的:“夫《易》何为者也?……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我们要洗涤心灵,要保持心灵清静,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易传》告诉我们人生命运起伏的大规律,我们来看夏至,夏至是白天最长的一天,一过夏至黑夜就越来越长了,人生也是如此,盛极而衰,衰极而盛,这是谁也逃不掉的命运大规律。《易传》为此还不厌其烦地用太阳和月亮做比喻:“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天地盈虚变化,命运起伏跌宕,都随时间的推移,或兴盛,或衰亡。


所以,在顺境时不要自满,不要飘,因为乐极生悲,极盛之时凶险就隐藏在其中,黑色厄运越来越逼近。如果我们做人能做到《易经》《易传》的阴阳平衡、刚柔相济,那才是“天长日久”的大赢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其成

    各位听友:夏至吉祥!

  • 张其成

    请大家说说你的家乡夏至习俗吧

    听友214189323 回复 @张其成: ?凹?

  • 亮子二哥

    夏季养生,使志无怒,若所爱在外,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害病。

    Lokia19 回复 @亮子二哥: ysgszbjaj愿远郊没有,嗯嗯,奇妙坏了。 v教v希望我们能

  • 炸天帮吃瓜大队队长

    日久生情

    1380923muzt 回复 @炸天帮吃瓜大队队长: J卜"^

  • 晓燕_zhao

    教授会仰望星空流泪,会路见不平一声吼,会背着老母亲夏游反哺,会对学术孜孜以求深入严谨。拥有这样人格魅力的先生,如何让人不全然信服?如何不让人追随效仿?感恩先生~

  • 13941617eja

    系辞下还播吗

    张其成 回复 @13941617eja: 一三五准时播出

  • 飞速竞上

    白天比黑暗长

  • 卡农灵魂

    最喜欢冬至,有否极泰来的感觉,夏至是衰败的开始

    疫姐萌22 回复 @卡农灵魂: 否极泰来

  • 晓燕_zhao

    北京夏至吃面~

  • 知非lyu梦菲

    地球被浓厚的大气层包裹,我我们平时感受到的热量,不是太阳照射的,而是太阳照到地面,地面再传给大气层释放出来的。所以热量的吸收和释放有延迟,所以夏至日是白天最长的一天却不是最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