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者在静心中产生内在智能

禅修者在静心中产生内在智能

00:00
05:15

禅修者在静心中产生内在智能,念头不起为静。
修行佛法,在不断地、勤奋地观察和审视中,智慧将在心中升起。无论是遇到愉悦或不愉悦的现象,只有当一个人熟悉了心智的呈现,他才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此,不论你在生活上或工作中,修习坐禅都离不开心智的开发。心要有定力才能看见。如果你只是炼身体而未有用心的话,我们的困惑就没有尽头。无论要忍受多少痛苦和困难,行者都要坚持,让此生持续平稳地练习。
以在家人的身份追随开悟之路,尽管这条路很难走,但也能导向令人满意的结果。在佛陀时代,在过去许多个世纪直至近代,很多在家的行者,也达成了开悟的阶段,证果的人也不少。
禅定是指专注于内在之境,不随外界环境起杂念——即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的状态。禅定能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因此,宣隆禅法的观呼吸方法是必须掌握的,这是最直接的方法——用来断除心的散乱与混浊是非常有效的。修习者中定力不够的占了大多数,因此观呼吸必须奋勇地练习。
修行要靠自己,保持认真的态度,直至完成你的每一座禅修。在修行中你可以比平时更加奋力与勇敢,不要怕犯错误,不用为做不好而担心。
找个让你不受任何干扰、安静,且完全能够让你专注地面对自己的地方,如果没有,那就在你房间里也可以。
打坐前念的愿文也要用心念诵,清楚留意内容,这样做能给修习者带来保护;这也是你的发心、愿力、回向,要记在心上。
观心为上,解脱是心而不是身体。因此,在修习中,内观是心的运用,能集中专注力是靠心,也不要太爱惜自己的身体。在禅修时,不避痛,不停止呼吸,心要知道自己在打坐,也不要修自己编的禅法,要用到方法,专精于一。
持续观察,有些行者会生起强烈的疼痛感受。这时不必气馁,它只是纯大苦聚所具有的特性。如经上所说,“观五蕴是苦,如病,如痈,如刺,如患,如恼等等。”[ 见于马哈希尊者《内观禅修:基本和进阶练习》,林武瑞译。而《杂阿含经》常有“我实为诸弟子如是說法,我实常教诸弟子,令随順法教,令观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观此五受阴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等类似句子。]
想得到内观成果的人必须修习内观,而宣隆禅法是先观而后定力自然跟随。修止观是因为能以此直接得知万物的实相,所以修习毗婆舍那,以获得止观的解脱智。
初学者可以每天做一个练习,警觉吸气、呼气,这被认定适合所有性格的练习。
假使一个人修习呼吸的正念,将可得到平和的生活。他将克服邪恶和不好的状况,他的身心将不会焦虑,他成就四念处和七觉支,并且体证智慧与解脱。呼吸的正念为佛陀所修习的,更进一步说,注意呼吸是纯净的,完全不需要任何外物就可以修习,这种练习可以修习简单的专注,是止,或完成体证内观,是毗婆舍那,呼吸进出,把心固定在触点上,这样固定心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