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寻茶记》,副标题是《中国茶叶地理》。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0万字,我会用21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 中国茶为何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人讲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几千年来茶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人们宴请好友要品茗,拜师求学要敬茶,日常休闲要喝茶,甚至身体不舒服,吃得油腻了,都要沏上一杯茶。人们说这叫“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饮茶逐渐成了全民的一种习惯,也成了一种文化。茶香氤氲缭绕的时候,我们不禁想问:古人是怎么发现茶的?又是什么决定了每种茶的独特味道?
想了解中国茶,这本《寻茶记》是很好的入口。本书以茶为主题,称得上是中国茶叶的百科全书。作者深入走访了国内13个著名茶区,介绍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植物系统,收录65种名茶,并详细介绍了每种茶叶的采茶时间、制作工艺、品鉴方法以及冲泡技巧等。更重要的是,作者还把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流程展示出来,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热爱茶的年轻人,化名艺美生活。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茶的历史,品味中国茶的意蕴,进一步把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名扬世界。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本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重点是:茶的故事应该从哪里说起?
第二个重点是:中国茶是如何风靡世界的?
第三个重点是:关于茶的特性,有哪些好玩的传说?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要点:茶的故事应该从哪说起?
目前中国有四大茶叶产地:最北边的江北茶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安徽、山东、河南、甘肃等等,主要盛产绿茶,其中黄山的太平猴魁在2004年国际茶博会上获得了“绿茶茶王”的称号。而江南茶区是我国茶叶市场最为集中的地方,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安徽、湖北、福建等地。这里的茶叶品种很多,产量也大。我国最南边的茶叶产区叫华南茶区,即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以生产红茶、乌龙茶为主,而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包括云南、贵州等地,盛产普洱茶、红茶、沱茶,所以茶的故事一定要从中国的云南省讲起。
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不仅因为这里的土地孕育了世界上最早的茶树,更因为云南人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在云南广袤的原始森林里,至今仍然屹立着许多古茶树。当地的普洱、滇红、七子饼茶等都为天下所熟知。目前云南茶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西南一带,大致可以分为西双版纳茶区、普洱茶区、临沧茶区、德宏茶区、保山茶区和大理茶区,是中国茶叶原产地的中心。云南怎么就能成为中国茶的起点呢?
这首先要从云南的产茶条件讲起。云南,简称云或者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云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谚曰:“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省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温暖湿润。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也能保持在6~8℃以上。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土壤中又富含有机质,当地的土壤大多为富含铁矿的红壤、黄壤和砖红壤。PH值在4到6之间,软酸性的土壤特别适于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提高了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极佳。
茶的味道是由酚类物质、生物碱类物质等混合形成的。每种茶叶的产地、品种不同,各部分物质的比例也迥异,由此形成了每种茶叶独特的味道。中国茶按照加工方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绿茶,属于发酵茶,直接将采下的茶鲜叶经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后加工而成的。白茶是发酵茶中发酵程度最低的一类茶,大多为自然萎凋及风干而成。黄茶属于轻度发酵茶,青茶为半发酵茶,其品质特征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红茶为全发酵茶。黑茶是经过后发酵、陈化加工而成的,茶鲜叶中的许多成分在这个过程中被氧化、分解。
云南出名茶,其中以黑茶和红茶最负盛名。而黑茶又以普洱为首。普洱茶产自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有资料记载,云南种茶先民濮人曾将此茶献给周武王品尝,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普洱茶适合在惊蛰节气开始采摘,早春茶大规模采摘一般开始于春分时节,结束在清明过后10天左右。通过杀青、揉捻、晒干制成晒青毛茶。晒青毛茶再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制成普洱茶。
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适合用紫砂壶或者瓷质茶具冲泡,水温在100°最佳。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外形条索肥壮重实,色泽红褐,呈猪肝色或者灰白色,茶汤浓红明亮,香型独特,滋味浓醇。而且普洱茶功效甚多,既可以降低血脂、抑菌助消化、生津止渴,又能醒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
在云南除了普洱茶,白族的三道茶也非常有名。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里不仅蕴含了茶道精神,更揭示了让我们受益终身的人生哲理。
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这里面还有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有个徒弟跟着老木匠学了很久,但迟迟没有出师,心里很着急。老木匠看出徒弟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你虽然会雕刻很多东西,但还是远远不够。想要学成出师,就得跟我上山。如果你能把山里的大树锯倒,做成板子扛回家,我就算你结业。”徒弟立马答应了,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二话不说锯了起来。
没多久,徒弟觉得口干舌燥,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喝水,师父不同意。一直锯到晚上,徒弟渴得不行了,只好随手抓了旁边的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解渴。师父看着徒弟咋舌挤眉的样子,笑着问:“味道如何?”徒弟感叹:“好苦啊!” 这时,师父意味深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么行啊?”
就这样一直到锯到日落西山,终于把板子锯好了,可徒弟却累倒了。这时,师父掏出一块红糖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立马精神抖擞,做好了板子。师父终于点头说:“你可以出师了”。
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又问:“此茶是什么味道?”徒弟回答:“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放心地说:“这品茶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不仅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你能明白就好。”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们都要准备三道茶,殷殷叮嘱。
有史书记载:正宗“三道茶”的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司茶者先把水烧开,再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就会闻到茶香喷鼻,便可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此时,茶经过烘烤、煮沸,色如琥珀,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此谓一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品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再交给客人品尝,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需把之前茶盅中放的红糖、乳扇等替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波折,需要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三道茶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我们不妨看轻看淡,不要过于计较。可见,中国茶道既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
聊完茶的故乡,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茶与中国文化已经融为一体。早在唐代的时候,陆羽就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又在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等方面,与儒、道、释哲学思想交融,掺杂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医学等等,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这小小的树叶不仅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更让全世界人民为之疯狂。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他的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道: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在世界50多个国家,茶叶无处不在,茶叶在世界上的消费超过了咖啡、巧克力、可可、碳酸饮料和酒精饮料的总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中国茶究竟是怎样走出国门,风靡世界的?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蒙古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说到推广中国茶,就不得不提一位葡萄牙公主。1662年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带着一船嫁妆远嫁到英格兰。这里有许多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新东西,比如美洲的食糖、亚洲的香料以及中国的瓷器和红茶。嫁到英国后,凯瑟琳仍然念念不舍自己的嗜好,经常在宫中举行茶会,宣传红茶的功能,说自己苗条修长的身姿正是得益于长期饮茶。原本英国贵族们喜欢的是淡啤酒、葡萄酒或蒸馏酒,但在爱好茶饮的凯瑟琳影响下,东方的茶渐渐取代了酒精,成为宫廷内的流行饮料。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被这位远道而来的葡萄牙公主彻底改变了。
就这样,中国茶开始风靡整个英国。那时候茶叶的出口,甚至超过了瓷器和丝绸,约占了出口货物的90%。尤其在英国,饮茶成为了全社会的时尚。不仅贵族趋之若鹜,中产阶级争相效仿,就连工人阶级也开始放下啤酒,饮用茶点。
当然,茶叶如此受到尊崇,绝不仅仅是凯瑟琳一个人的功劳。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世界人民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迷恋。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七世纪的西方国家,一股崇拜中国的思潮正在弥漫,中国元素成了最能彰显身份和地位的流行典范。不仅启蒙思想中推崇孔子的哲学,茶叶、瓷器、屏风、丝绸等极具东方风情的器物,都是高雅脱俗的代表。那时候,家里摆上一个中式茶几或者几个陶瓷花瓶,最能体现主人的富有和品味。
再后来,英国人热爱茶叶的程度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为了尽快运茶,改良传统木质帆船,将船身变窄,桅杆增加到四层或五层,把帆的面积增加一倍,只为了更好地利用海上风动力。那时的英国,茶叶消费激增,在1710年到1760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为了购买茶叶,向中国支付了2600万英镑的白银,贸易逆差非常巨大。于是茶叶、白银、鸦片构成了晚清畸形的经济结构。之后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开始向清朝输出鸦片,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1840年灾难性的战争——鸦片战争。神秘的东方树叶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
最后,我们就来看看这本书的第三个要点:关于茶的特性,有哪些好玩的传说?
说到茶的特性,首先就得说历史悠久。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里记载了茶叶的起源和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关于这段记载,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说。一种是,神农为了造福百姓,给人治病,亲身去尝试各种草木的功效。在茶树下煮水的时候,偶然有茶叶从枝头飘入锅里。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茶叶的妙用。
另一种传说就是:神农为人们尝试草木治病的时候,误中剧毒,倒在了茶树下。没想到,茶树上的水流入了神农的口里,死而复生。不管是哪一种传说,我们都有理由相信,茶树早在神农时期就被发现的,历史十分悠久。
第二点是茶的观赏性。有一个关于银针名茶的传说可以很好地说明茶叶的美观。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沏茶,刚把开水向杯里一倒,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空中竟然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似乎认识皇帝,对着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拍打着翅膀,朝蓝天飞去。明宗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根根悬空竖立,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好看极了。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如雪花坠落一般。明宗连忙问侍臣这是什么茶。侍臣回答说“这是用君山的白鹤泉水泡的银针茶。”明宗大喜,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很快银针茶就名扬天下,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特意选了它做嫁妆,带到了西藏。
最后一点就是茶的功效性。这就要说到武夷山大红袍了。奇秀的武夷山,出产了很多名茶,其中以大红袍最为知名,曾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要知道,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稀少,公认的只有九龙窠岩壁上那几棵古茶树,每年最多生产几百克。在2009年到2010年间,每公斤大红袍的价格比一辆中档汽车还贵。而说到九龙窠,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明代有一位上京赶考的秀才在路过武夷山时,突然病倒,腹痛难忍。 幸好被一位路过的老方丈看见,就近在九龙窠岩壁上摘了几片茶叶,泡了一碗茶给他喝。很快,秀才痊愈了,继续上京赶考。后来秀才金榜题名,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他一心惦记着救命恩人和那棵茶树,便赶回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在九龙窠找到了那棵救命的神叶,并带了一些茶叶回京进贡。
没多久,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上此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以示皇恩。当状元把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的时候,芽叶在阳光下闪出耀眼的红光,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茶树叫作“大红袍”。
大红袍的冲泡方式最好是壶泡法,步骤和其他茶叶差不多。都是从备器、赏茶、温壶开始,然后将90°到95°的热水注入,润茶完毕再注水、淋壶,最后出汤、品饮。当然,因为大红袍的外形不那么紧结,所以润茶过程可以简单一点,入水后,马上把洗茶的水倒出来即可。
从这三个传说,我们不难看出,茶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观赏性发展成为茶艺和茶道,功效性又与医学和药理养生相结合。“茶”字拆开即为“草、木、人”,或许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人与茶是根本分不开的。
好了,说到这儿,今天的内容就聊差不多了。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说的重点:
首先,我们说到了茶叶的故乡在哪?中国有四大茶叶产区,但茶的故事一定要从中国的云南省讲起,云南是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云南省地处高原,但纬度较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土壤中又富含有机质,当地的土壤大多为富含铁矿的红壤、黄壤和砖红壤。PH值在4到6之间,软酸性的土壤特别适于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树的芽叶长期保持鲜嫩,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养分的积累,提高了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云南茶叶的内在品质极佳。
其次,我们谈到了茶叶是如何风靡全球的。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蒙古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一位远嫁的葡萄牙公主,让整个英国迷上了中国红茶,结果来自东方的神秘树叶竟然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最后,我们介绍了关于茶叶的三个传说,涉及茶叶的历史、外观和功效三个方面。从这三个传说,我们不难看出,茶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观赏性发展成为茶艺和茶道,功效性又与医学和药理养生相结合。茶也许真的是沟通天地的一种灵物,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了茶叶的故乡,以及各大茶区的地理环境,还有每种茶叶的采茶时间、茶叶品质以及冲泡技巧等,中间穿插了不少关于茶叶的各种传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流程,展现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