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亚非。我们今天讲解《论语》“学而”篇的第十章。我先给大家读一遍第十章的原文: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一章是一个叫子禽的人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讨论为什么孔子到了哪个国家,就一定会知晓和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事的原因。按照子贡的解释,孔子是因为他那无比谦和与极有教养的道德修为,而使得所有国家的当政者都主动将政事告诉他。子贡甚至将孔子的这种道德形象,看作是他有别于其他人了解国家政事的特别有效的方法。可见,以国家政权之外的身份知晓国家政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在这一章里,孔子的道德形象,这一道德形象的政教性质和意义,以及是否存在着子贡所说的那种政治学逻辑和方法论价值,将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看看原文中一些字、词、句的具体解释。
提问的子禽姓陈,名亢(kàng),字子禽。一些古注认为他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但从《论语》“子张”篇中的相关记载来看,他也许并不是孔子的弟子。而回答子禽提问的子贡,则是孔子最著名的大弟子之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夫子一词,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获得这一敬称。这里说的“夫子”是指孔子。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是子贡概括的孔子的五种美德。邦:指诸侯国家。抑:是“还是”、“或是”的意思。其诸:则是“大概”、“或者”的意思。因此这段对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子禽问子贡道:“孔子一到这个国家,就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孔子求人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说:“孔子是以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美德而使得人家主动地把政事告诉他的。他获得这些政事的方法,大概与别的人不尽相同吧!”
听了几个版本。很喜欢听传统经典读物,受益匪浅!感恩主播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