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阿富汗,地处亚洲的心脏位置,曾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汇集了东西方灿烂的文化。然而时过境迁,战争让这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家变得面目全非。故事中的阿米尔和哈桑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生长,承受本不该他们承受的苦难。幸运的是,阿米尔和爸爸逃往美国,开始了新生活。不幸的是哈桑和阿富汗其他千千万万的孩子一样,不得不在战火和恐怖中艰难地生存。作者卡勒德·胡赛尼在书中痛苦地说:“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中的童年是残忍而美丽的。也许有的爸爸妈妈会犹豫,应不应该给孩子看有些残酷的现实作品?
童年是什么?冰心奶奶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我想,“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窗边的小豆豆》会经历战火和死亡;《小王子》也曾“抛弃”他的玫瑰花;《我亲爱的甜橙树》中,泽泽一度是家里人的“出气筒”,经常挨打挨骂……
谁的童年不忧伤?阳光和风雨,泪水和欢笑,喜悦和忧伤……才是我们真实的童年,没有人活在真空中,悲伤也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二、民族争端:普什图人和哈扎拉人
阿米尔和哈桑生活在阿富汗的喀布尔,这里一直都是宗教的纷争之地。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却属于不同的种族。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哈桑是哈扎拉人,他们分属不同派别的穆斯林。简单来说,他们的信仰不同。
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哈扎拉族是第三大民族。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哈扎拉人似乎生来就低人一等,哈桑因此备受欺凌,从小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这只是阿富汗种族争端的一个小小缩影,战争、仇恨才是毁灭性的,而孩子却是其中最大也最无辜的受害者。
作为和阿富汗接壤的邻国之一,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的风俗、文化、信仰也大不相同。你一定知道我们有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55个少数民族也是各有特色。比如满族的旗人“称名不举姓”,就是说他们平时只叫名字,时间长了,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甚至自己的姓氏。小象姐姐考考你,历史上著名的贪官和珅,他姓什么呢?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吗?
三、“风筝”的隐喻
“哈桑,一定追风筝回来。”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了这句承诺,哈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阿米尔因为背叛这份友谊而背负了一生的愧疚。风筝在这里象征了很多东西,既是亲情、友情的象征,也代表了人性中的很多美好品格,比如正直、善良和诚实。
童年的阿米尔追逐风筝是想要得到自己父亲的爱和关注,这时风筝象征的是父子间的亲情。成年以后的阿米尔追逐风筝是想要得到自己侄子索拉博的原谅,也是为自己过去犯下的错误赎罪,象征着人性中美好的品质。作者用风筝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故事由风筝开始,也由风筝结束。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在阿米尔的心中复活了。风筝只会为坦荡纯真的人飞翔,阿米尔最终完成了灵魂的救赎,追回了他和哈桑的蓝风筝。
真正的善良不是没有阴影,而是走出阴影之后依然选择追逐光明。小象姐姐希望你也能做一个像哈桑、阿米尔这般追风筝的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