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用火箭思维思考。
精华笔记
1962年9月12日,美国的莱斯大学体育场内坐无虚席,肯尼迪总统发表了名为《我们选择登月》的演讲,并当众承诺:美国要在1970年之前用火箭将人类送上月球,并确保其安全返回地球。一时间舆论哗然。
但谁能想到,在1969年,也就是肯尼迪宣布登月计划后的第7年,阿姆斯特朗成功登上月球,迈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在人类的生命周期里,这种巨大的飞跃通常被誉为"科技的胜利",但在本书作者奥赞·瓦罗尔看来,这更是火箭思维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火箭思维呢?
作者把火箭研制过程中,科学家们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时常用的九个思考原则,梳理总结为火箭思维。即使是对造火箭毫无兴趣的普通人,学会火箭思维后也足以让生活发生巨变。
第一部分:如何突破认知边界?
第二部分:如何加速创意落地?
第三部分:如何在成败中激发潜能?
第一部分:如何突破认知边界。
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屏幕上是火星登陆的画面,现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才整袋整袋吃着花生,企图用迷信的方式增加登陆的成功率。
那么,为什么这些原本理性严肃的火箭科学家,会把确定性寄托在小小的花生身上呢?不害怕未知事物的人类祖先,早已成了丛林猛兽的食物。而那些远离不确定性的祖先,却活得更长久,并把他们的基因遗传给了我们。
那么,怎样才能适应不确定性呢?你可以借助火箭科学里常用的两个方法——增加冗余和超越安全边际,来降低风险。
什么是冗余?冗余并不是多余,在火箭科学里,冗余指创建备份,避免因为某个故障而使得整个任务失败。
那什么是安全边际呢?作者所说的"安全边际"是一组测算出的数值,比如科学家通过测算得出火箭隔热层厚度的理论值。
接下来你将踏出下一步,基于第一性原理做出推论,并找到革命性创新背后的关键要素。那么,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最早提出第一性原理思维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把第一性原理定义为“认知事物的第一基础”。
第一性原理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个叫"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另一个叫"别人就是这样做的"。前者让我们变成惯性的奴隶,后者让我们避免"特立独行的痛苦",同时也失去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基于第一性原理,我们可以提出多个颠覆性的推论,但并不是所有的推论都有条件提前验证,就像绝对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真空的实现成本也高到不可思议,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先通过思想实验进行推演论证。
那么,一个成功的思想实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要重拾好奇心。正是好奇心孕育了思想实验,把好奇心变成常态,才有可能随时启动思想实验。
其次,习惯无聊。研究表明,无聊可以让大脑从收敛模式转换为发散模式。
第三,学会玩组合游戏。爱因斯坦认为组合游戏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组合游戏不仅适用于创意,也适用于人。
最后,保持初学者之心。因为初学者更少受限于过去的权威,他们站在体系之外,更能清晰看到体系的缺陷。
通过思想实验,你可以在一个理想化的环境中验证推论,接下来,你还需通过探月思维,思考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实现目标,完成这一步,才算真正打破了认知边界。
那什么是探月思维呢?
探月思维就是找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大目标,然后极尽所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思维方式,游走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既需要发散思维的理想主义,也需要收敛思维的实用主义。
当一项创意通过了层层考验,即将走向未来,作者反而建议你后退一步,用"反溯法"审视眼前的原材料。值得注意的是,"反溯法"并不是让我们用现有资源驱动想象力,而是让我们的想象力驱动现有资源。
第二部分,如何加速创意落地。
仔细回想,你会发现每当我们熟悉一个难题,以为自己拥有正确答案时,就不再看到其他选项,比如走惯了一条路,即使距离上更远些,你也不愿意探索其他路线。这种倾向被称为“定势效应”。
当定势效应成为阻碍,让我们看不清下一步动作时,我们可以通过重构问题来突破它。
回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决定,其实靠的不是测试数据,而是直觉和有限的信息。即使我们做测试,也只是走走过场,自欺欺人。
自欺欺人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问题则是测试条件与现实之间的脱节。如何让测试结果更加可信?火箭科学中有一个叫做“即飞即测”的原则,指的是把实验对象置于与实际情况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它同样适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
第三部分,在成败中激发潜能。
在作者看来,快速失败不是目的,快速学习才是目的。每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每次失败都会暴露一个需要修正的缺陷。而成功是披着羊皮的狼,因为它会破坏表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持谦逊的态度,把我们的工作和我们自己当作永远未完成的作品,格外关注那些未遂的事故。
书名:《像火箭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奥赞•瓦罗尔
撰稿人:欣然(武汉大学新闻系、科技专栏撰稿人)
编辑制作:匀绮文化工作室
主播:路琨
监制:郑之艺
总编辑:左宓
确实,应试教育培养了我们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但是限制了我们对过程中多种可能性的思考。从头分析、拆解问题的研究性思维是应该锻炼起来的。
越来越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过就是思维的差别,而大多数人的思维水平决定了社会发展水平
好书好书啊,准备去看原版
不错👍
谢谢!
这本书的中译本书名是《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是“火箭科学家”,不是“火箭学家”!🚀
我是做研发管理的,感觉这期是对我工作帮助最大的一期
好有意思的一集
认知领域的东西,越高深越谦虚
只有知识积淀,没有开放性思维的人不会有什么创局;只有创意却没有知识积淀的人则无异于水盆中泼出的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