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覆罪者,后必悔恼所以人能够做到不覆藏,真正的发露忏悔,佛教,可是注意哦,道德的行为,坏人用了就不道德。因此禅宗六祖说,“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变成邪了”。天主教基督教的认罪啊,认洗啊,本来都是好事,坦白啊,给他们一用了,就完了。 所以“能障不覆”呢,现在为什么讲那么多啊?就解释什么是不覆,不覆就是发露忏悔、坦白错误,就表达了。 “悔恼为业”,因此这个盖覆的这一种心理行为,造成一种什么业力呢?一般人啊自己做错了,掩饰起来不让别人看见,当然,其实啊,我们等一下再进一步讨论啊,你说不让人看见,自己舒服不舒服呢?一点都不舒服,越是隐藏自己的过错啊,天天在痛苦中,在后悔中,在苦恼中。所以这个覆藏心理呀,“悔恼为业”,他变成这一种了,自己也很烦恼,盖不住,那么我们刚才说再进一步讨论,这个人的心理很奇妙的,自己做错了喜欢盖覆,尤其个性强的人,他错了硬是,我经常说你变成一个南京的板鸭,板鸭知道吗,死了嘴巴还硬呢,他嘴里就是硬不认错,总要找些理由来辩论一下,就是盖覆心理,他总觉得辩论,使你觉得我没有错。其实呢,你真辩到了,做到这个目的?永远做不到的,白的上面黑的,就是黑的,天下人看就是黑的。除非他是色盲,除非天下人都是色盲,不可能。所以这样一懂了这个道理,人生啊,倒是很坦白很舒服,错了就错了,那有什么关系啊?我昨天错了,昨天错了今天没有错啊,那很痛快的事啊,就要有这个气派,那就是道德,所以这个盖覆自己啊,是“悔恼为业”,那么引申理由。“谓覆罪者。后必悔恼。不安隐故”就是说,盖覆自己的错误,而覆罪的,把自己的罪恶过错盖住遮住了,可以停止一个时间,你觉的给你掩饰住了,你越想越后悔,像中国古文写的是,“深夜扪心”半夜醒过来的时候,当然要半夜醒过来,四面都是黑的呀,一个人也没有声音很寂静,你的思想自己知道的很清楚的时候,越想越难过,深夜扪心,摸摸自己的良心,这个就不对了,“后必悔恼”,永远使心不安,就是这个覆藏、覆的这种心理。下面讲,我们再重复一道啊,所谓唯识讲覆藏这一种小随烦恼,这种心理形态,他的定义,“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他的心态,心理形态是这样一个性质,他的坏的功能,坏也有坏的功能哦,坏的功能“能障不覆”不能坦然,一天到晚,胸襟不能坦然。他的业力呢,造成的这股业力,“悔恼为业”,有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他们有“悔恼”,悔恼的业就是恶业。他的后果呢,“谓覆罪者。后必悔恼”隐蔽自己错误的人,后来总是有痛苦,有后悔有苦恼。“不安隐”自己心理永远不得平安。这一段。 好下面,“有义此覆。痴一分摄”另一派的唯识论师,另一派的,佛过世以后,这个另一派的这个大菩萨们,有修养,他的论点不同,有义,另外有一派的解释这个意义,“此覆”这个覆障自己呀,属于根本烦恼的贪嗔痴,“痴一分摄”,因为没有智慧,愚痴,自己笨啊,以为别人看不见,就是愚痴。同时,或者怎么样叫痴呢,因1633为自己笨,所以不晓得自己的过错,还来掩盖自己的过错,就是因为他没有智慧,所以属于根本烦恼,愚痴的一部忿,摄就是所包含。 “论唯说此痴一分故。不惧当苦。覆自罪故”论,这个论就是唯识宗的大论,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的《瑜伽师地论》上面指出来,唯说,弥勒菩萨说,他说这一种覆障的心理呀,是属于贪嗔痴,痴的一部分行为都包含,根本烦恼都包含,为什么讲他是痴呢,是笨呢,笨到极点呢,自己犯了错误还要掩包起来,笨到极点,“不惧当苦”任何一个心理行为都有他因果报应,你越盖覆了自己呀,当就是当来、快要来,将来的果报是受苦的、受罪。譬如说,我今天没有钱了,这个少了十块钱,很重要,这个好朋友口袋有 20 块,问他借嘛,这个家伙很艰悭吝,不会借的,那么今天对不起我今天非常重要,我只好啊多伸一只手,抓他十块钱来用了再说,这就犯了偷盗罪了。但是我做的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做完了告诉你,你口袋里有十块钱是我摸了的,将来还你,因为你不肯借,我所以现在拿了没有关系。是有偷盗的一种过错,但是我坦然告诉你,我承认我骗你,我想办法还你,很坦然,说穿了一点事没有,你骂我哈打我,是啊,是我摸了,你告诉人家也好,是啊,我偷了他,但是我告诉你,这个很痛快,是有罪可是坦然了,心中很安详。我也是在想办法还他这个。昼夜睡到都很安呐。吵起架来都声音很大。是我告诉你,不然你怎么知道,这个很痛快。 比如讲这个盖覆与不盖覆,你的掩饰自己的那个之痛苦啊,老实讲,灵魂都不安的。所以,他掩饰自己是有将来的苦。“不惧当苦。覆自罪故。”因为他遮住了自己的罪过。所以我们修行呐,随时要检查自己这些心理,你说我平常没有啊,那很难讲,我所以讲偷盗的这个罪过来讲啊。 佛学讲戒律,不偷。照佛经,佛家讲的戒律啊,这个法律,什么叫不偷罪?不盗,盗罪是怎么讲?不与取就是盗,什么叫不与取呢?佛学的法律的名称啊,戒律的,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你拿了就是盗,哪怕我一个人走路,走到山上过来,我这个山路很滑,我要砍一根竹竿来做我的手棍才能爬山,那么,只有我一个人在山上砍这个竹棍,以我们的行为啊,随便砍了就是,拿来用,在佛家不可以。必须要怎么样?在砍以前要喊一声,叫一声,对不起啊,我要砍一个竹子了,拿来做手棍用啊,对不起啊,没有人看到还有鬼神看到呢,就是要讲一声,与取。好,以佛家的(戒律)。 所以我经常说,一般人学法律的,除了大陆学系的法律,海洋学系法律以外,都没有研究过中国法律。中国汉律,唐律,宋律,明律,这个大法系也很多啊,比欧美的也多。假使你研究了够不够呢?中国礼记还要研究啊,佛家的戒律要研究。研究完了,你真是个大法家了,可以懂得法律的哲学了,你看这个叫做盗,这样一来我们都在犯盗戒。什么叫盗戒?假定我们拿公家也好,拿私人给我六千块钱一个月的薪水,他给我的工作,要我做到什么程度,我今天没有做到那个程度,是盗戒,也是盗戒。 所以我说做到佛学讲的不盗是什么呢?不偷盗。唯“江上之风山间之月”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偶然享受享受啊,可以说是没有犯盗戒,除此以外,我们随时在犯盗戒。我们生下来靠父母吃饭,靠父母养大,沾父母的光,没有还报给父母的恩情,我们已经盗了父母的,所以人生活到,一个人活到,通通是靠别人,牺牲了大多数人为我一个人活到,都是在盗、偷盗。大的是大盗,小的是小盗。所以因此我说唐代,1634有一个古人的诗讲的很好,“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说这个世界都是,成功的人都是大偷儿,不过大偷小偷之别,都是偷来的,成功都是偷别人的。历来乾坤大半是属偷儿,那一点都没有错。所以说,这个盗戒啊,盗戒呢,为什么讲到盗戒,我们犯了偷盗的行为,一切处。最容易自己盖覆住了,什么叫偷盗盖覆呢?占便宜就是偷盗,占人家一点的便宜就是盗戒。这是一派的论调。所以他说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他没有智慧。 “有义”另一派的论所讲,“此覆。贪痴一分摄”另一派的大师认为啊,这个盖覆的行为,隐覆过错的行为,不但是属于根本烦恼,愚痴,没有智慧,也是一种贪心。贪嗔痴,三个是根本大烦恼,佛学的名称又叫做三毒。“亦恐失利誉。覆自罪故”因为怕自己有暴露出来自己的弱点,失去了自己的好的名誉,给人家看不起,为了给人家看得起,叫做死要面子活受罪,那活到就心里难过,所以怕自己失去了利益,因此把自己脸上多擦粉,擦的多漂亮,给你看不见,其实啊,我们看化妆就知道了,一擦了粉越看的清楚,一擦粉,你擦过粉,画过妆,只能说,诶,你今天化妆很漂亮啊。你看这句话,我们透过这句话,后面呢,你是不是真的漂亮不知道,所以大家不会听话。假如说,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真漂亮,人家一讲我,我说我也不是衣服架子,你光说我衣服漂亮,我不漂亮啊?可是这句话后面就是如此。 “论据粗显。唯说痴分”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说是根据那个覆藏的心里,粗显,表面很明显的心理来讲的,大概来讲一下,所以说他属于愚痴,很笨的一种心理。实际上呢,不止很笨的一种心理,同时有贪,贪图别人比我好,贪图别人恭维我,看得起我,有贪的心理在内。“如说掉举是贪分故”掉举就是我们这个思想不停,很散乱,掉举散乱心,他说这个《瑜伽师地论》也讲它属于贪这一部分。 “然说掉举遍诸染心”但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说到,掉举啊,遍满一切染污心理都有掉举。 “不可执为唯是贪分”,所以呀,他说不应该执着,说盖覆的心理呀,只有属于贪,贪痴的两种根本烦恼成分所构成,换一句说,什么叫盖覆呢?我们拿中文这句讲,自欺欺人,自己骗自己。骗了人家,因为一个真正想骗人家的人,必须要把自己骗牢,自己骗的自己相信这个是真的,然后可以骗人家了,这是一种骗术,这就是盖覆的心理,所以人啊往往很可怜,自己一天都还欺骗自己,你看我们人生,我们现在老了,回想当年年轻的时候,想想自己还只二十岁,三十岁,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啊,到了现在晓得骗不住了。前途无“亮”,没得光了。后途无“穷”,后途“细菌”都没有了,都干掉了,那个时候就要坦然了,可是人啊想不通啊,一直到临死,自己的罪恶还是在盖覆住,所以修行必须要把这种心理认清楚了,才是真正叫做修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