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时评摘选:“万物皆可潘周聃”,学霸不只是“魔性起身”

精彩时评摘选:“万物皆可潘周聃”,学霸不只是“魔性起身”

00:00
02:50

来源:中青评论(节选)


“万物皆可学霸式起身”的模仿热潮背后,倒是折射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学霸变身知识网红,走入大众视野。他们打破了社会对学霸的单一化叙事,展现出更多真实、“好玩”的一面,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科普、传播开来。


这些年,移动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学霸的真实面貌。面对镜头,他们可以自然地展现个人魅力,对所在领域的知识侃侃而谈。你会发现,很多学霸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扎身学术中”,他们也会追剧,聊八卦,也是紧跟社会热点的“梗王”。很多时候,这些接地气的内容输出,反而容易让受众产生兴趣,了解自己与这些知识的关联。


某种程度上,这恰恰是用打破专业壁垒的方式,实现了知识应有的价值。尤其是对人文社科领域来说,很多研究成果本就该用来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对自身、对社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不是止步于象牙塔中,成为一小部分人谈论的对象。


而对于这样做会不会让知识学习肤浅化、碎片化的说法,其实也没必要过度担心。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也不必在各个领域都力求深入。对于陌生的领域,花十几分钟了解一个术语、一种现象未尝不可。而且,很多时候,这些科普类内容更多是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给受众提供一个易于接近的入口,与系统性学习并不冲突。就像网红文学教授戴建业所说的:正确的学习方式是从视频中了解诗词,再扎根原著,系统地读书。知识网红就像是连接学术与大众的摆渡人,让那些看似枯燥、高冷的知识生动、鲜活起来。


总之,现在再提到“学霸”这个词,人们脑中不只有脸谱化的面貌。不管是像潘周聃一样“无心插柳”的走红现象,还是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知识博主,都能让我们看到学霸的不同面向。学霸走红,也能让知识普及这件事变得更有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平安_w58

    学霸不等于古板,不等于不尽人情,但恰恰有些知识领域的带头人,生活中显得幼稚和无所适从。

    好书分享 回复 @平安_w58: 有请,潘周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