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千秋(一)

史笔千秋(一)

00:00
04:44

建瓯文艺|史笔千秋(一)

风雅建瓯,书香芝城。寻访人文历史、领略建州风情,大家好,这里是建瓯市委宣传部、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建瓯频道《风雅建瓯》系列节目,今天和大家分享《史笔千秋》的故事。

公元1175年的一个夏夜,月上中天。袁枢手握着散发着墨香的《通鉴纪事本末》文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声里蕴含着许多的感喟。两年前,袁枢从礼部侍官调任严州教授。在这里,袁枢已经过了自己划定的“不惑之年”,照理他可以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文人,他曾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如今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教授是闲职,袁枢在平日州学讲学之余,常到富春江上的严子陵钓台游历。富春山水非人寰,南梁著名文学家任昉诗云:

“群峰此峻极,参差百重嶂。

清浅既涟漪,激石复奔壮。

神物徒有造,终然莫能状。”

在纷至沓来的文人笔下,富春江仿佛是一叠山水长卷,在浅吟低咏中徐徐打开,慢慢呈现它的清丽和明媚。

袁枢徜徉山水间,时常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浮浮复沉沉。遥想严子陵当年,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归隐富春山,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想起自己32岁中进士,满怀报国忠君之志,却因奏劾张说外迁,仕途诸多不顺,不自觉心里头涌起一缕他乡日暮的悲哀。

静一点也好。严州静谧的时光,常让袁枢想起在临安太学的日子。

“玉龙倒影挂寒潭,人在云霄天地间。

借问是谁题柱去,茂陵词客到长安。”

每每吟诵起这首少年时代写的诗,他的眼前便浮现出这般的场景:沾了一身春阳的建溪从上游款款而下,流经玉龙桥,一位青年书生大步流星,大袖飘飞,他的出发地是建安,他的目的地是临安。

在临安太学求学的9年里,袁枢不仅阅读了《史记》《汉书》等书籍,而且不止一遍地通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其中内容了然于胸。25年过去了,他甚至觉得自己和《资治通鉴》之间有着莫名的缘分,这种缘分随着时光的流逝愈扯愈紧。在他看来,《资治通鉴》可以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相提并论,只是由于所采史事过于详实细致,显得过于浩繁。

长怀“爱君忧国之心,愤世疾邪之志”的袁枢,在任礼部试官时,曾向宋孝宗提出著名的“治国三论”:一论开言路以养忠孝之气,二论规恢复当图万全,三论士大夫多虚诞、幸荣利。只是他的这些奏议,宋孝宗并没有特别在意。

这一次,袁枢决定写一个奏章。这个奏章,他要针对当前朝政所面临的内忧外困问题,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个奏章不能过于直白,而是用孔子删订《春秋》的笔法,寓褒贬于史事,阐大义于微言。所以他想将这个奏章写成一本史书,或者说是用史书代替直谏。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史笔千秋》的故事。感谢您的倾听,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