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东久迩宫稔彦王:皇室亲王;陆军大将;裕仁天皇的叔叔
裕仁:昭和天皇;1926年至1989年在位
贺屋兴宣:1941年10月起担任大藏大臣
木户幸一:侯爵;1940年6月起担任内大臣;裕仁的心腹
近卫文麿:公爵;1937年6月至1939年1月、1940年7月至1941年10月担任首相,是日本国际危机加深时期的领导人
来栖三郎:近卫内阁签署《三国同盟条约》时的日本驻德大使
松冈洋右:1940年7月至1941年7月担任近卫内阁外务大臣;主导日本的亲轴心国外交,最终在1940年9月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永野修身:海军大将;1941年4月起担任军令部总长
野村吉三郎:海军大将;1941年1月任命为日本驻美大使,曾担任过外务大臣
及川古志郎:海军大将;1940年9月起担任近卫内阁海军大臣
西园寺公一:近卫首相政策顾问;西园寺公望公爵之孙
西园寺公望:公爵;现代日本最后一位元老、最有权力的政治家;曾将近卫视为其门生
岛田繁太郎:1941年10月接替及川担任海军大臣
杉山元:陆军大将;1940年起担任担任参谋总长;第一次近卫内阁(1937~1939)陆军大臣,使中日战争加剧
铃木贞一:企划院总裁;退役陆军军官,受到近卫和东条信任,常常担任二者之间的联络人
高松宫宣仁亲王:皇室亲王;1941年成为军令部成员;裕仁天皇的弟弟
东乡茂德:20世纪30年代末历任驻德国大使和驻苏联大使;1941年10月起担任外务大臣
东条英机:陆军大将;近卫内阁陆军大臣;近卫辞职后成为首相
丰田贞次郎:海军大将;1941年7月担任近卫内阁外务大臣;《三国同盟条约》签订时任海军次官
1941年4月前的日本历史大事件
(此处及整本书出现的日期均为当地时间)
1853年7月:海军准将马休·佩里敦促日本结束闭关锁国政策。
1854年3月31日:德川幕府签订不平等的《日美和亲条约》,结束闭关锁国体制,对世界其他国家开放港口。
1868年1月3日:幕府时代结束,明治维新开始。
1882年1月4日:《军人敕谕》颁布,这份军人行为准则将形成日本民族主义的重要部分。
1889年2月11日:《明治宪法》颁布。
1890年7月1日:日本首次举行大选。
11月25日:日本两院组成的国会首度召开会议,4天后再次召开会议。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满清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4月17日:日本击败中国,签署《马关条约》,台湾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
4月23日:俄国、德国和法国催促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三国干涉还辽),日本5月5日同意交出辽东半岛。
1898年3月27日:俄国成功拿到辽东半岛租借权。
1902年1月30日:英国和日本以平等身份缔结英日同盟。
1904年2月8日:日本在亚瑟港袭击沙皇俄国,两天后才对俄宣战。
1905年5月27~28日: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9月5日: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战争结束,双方签署《朴次茅斯和约》。
11月17日:朝鲜成为日本的受保护国。
1906年8月1日:日本成立关东军,以保卫刚从俄国手中夺得的“满洲”。
1910年8月29日:日本吞并朝鲜。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睦仁驾崩,其子嘉仁继位。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11月前占领德国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领地。
1915年1月18日:日本向中国的袁世凯提出“21条要求”,但日本压迫中国时没能取得外交特权。
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
1922年2月6日:日本签署《九国公约》和《华盛顿海军条约》,开启自由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
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及随后的火灾让东京被毁。
1926年12月25日:嘉仁驾崩,皇太子裕仁继位。
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五”标志着大萧条的开始。
1930年1月21日:伦敦海军会议开始。
11月4日:由于批准《伦敦海军条约》,首相滨口雄幸遭到极端民族主义者刺杀,身受重伤。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发动“满洲事变”,炸毁穆克顿(沈阳)附近的铁轨并嫁祸给中国,随后入侵中国东北。
9月24日:若槻禮次郎内阁批准关东军占领“满洲”吉林省,纵容军方的擅自行动。
1932年3月1日:关东军宣布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成立。
10月2日:李顿调查团发布报告,谴责日本入侵“满洲”。
1933年1月28日:关东军占领热河(今河北省北部),这是“满洲国”和中国之间的缓冲带,日本想在华北建立根据地。
2月24日:日本全权代表松冈洋右宣布,鉴于“李顿报告”获得通过,日本打算退出国际联盟。
5月31日:日本成功迫使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签署《塘沽协定》,在河北东部靠近“满洲国”边界的地区设定非军事区。
1935年6月:日本加大对蒋介石的压力,迫使蒋介石从河北、察哈尔、内蒙古撤出部队,日本得以确保“满洲国”周边的势力范围。
1936年2月26日:青年将校在东京发动政变,差一点成功,但裕仁果断介入平息政变。
12月12日:蒋介石被反日军阀张学良绑架,被迫与中国共产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成为首相。
7月7日:中日双方在北京附近的马可波罗桥擦枪走火,中日战争打响。
12月13日:日军攻陷并洗劫国民党首都南京。
1938年1月16日:近卫首相宣布日本不以蒋介石为对手。
3月24日:日本国会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实施一系列紧急集权措施以开展有效的战争动员。
7月1日:美国开始针对日本,对飞机及零部件实行“道义禁运”。
11月3日:近卫宣布,日本在中日战争中的目的是要建立“东亚新秩序”。
1939年1月5日:近卫内阁辞职。
2月10日:日本开始占领海南岛。
7月26日:美国宣布废除1911年签订的《日美通商航海条约》。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日军占领下的南京成立亲日政权。
5月7日:珍珠港成为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基地。
6月4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工业设备。
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
7月22日:近卫第二次担任首相,松冈洋右成为外务大臣。
7月底至8月初:美国对日出口金属、航空燃油和润滑油受到严格管控。
8月1日:松冈用“大东亚共荣圈”来形容政府的野心,日本渴望领导一自给自足的地区集团。
9月23~29日:日本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9月25日:美国加大对蒋介石的财政援助。
9月26日:美国禁止对日本出售钢铁和废铁,从10月16日开始生效。
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署《三国同盟条约》。
10月12日:近卫领导下的大政翼赞会宣告成立,日本政党政治结束,“新体制运动”开始。
10月31日:舞厅关闭,爵士乐表演在日本成为非法活动。
11月10日:全国庆祝日本皇室2600年的统治。
1941年1月8日: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发布《战阵训》,要求士兵战死沙场,不能被俘,这种美化牺牲的训诫成为日本战时信念的基石。
2月11日: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抵达华盛顿。
3月12日:松冈启程前往欧洲,会见日本的轴心国伙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
日本的民族性决定他们在细节上做到极致,大战略上目光短浅而且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