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成为中原霸主之后,南方的楚国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强大,一心要跟晋国争夺霸主地位。公元前613年,未满二十岁的楚成王之孙楚庄王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于楚国的国家拉了过去,并订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出兵争夺霸权。
楚庄王却一点儿都不在乎,每天游玩打猎,饮酒作乐,沉迷声色,似乎把国家大事忘得一干二净,就这样胡闹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就下了一道命令:“谁敢劝谏,就砍谁的脑袋!”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就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一听要他猜谜,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谁知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不但没有振作起来,甚至比原来更过分了。
后来又有另一个大臣苏从闯入王宫,看到庄王就大哭起来,庄王奇怪地问他怎么了,苏从说:“我向大王进谏,大王不肯听,必定要杀我。等我死了,没有人再敢进谏,大王必定更加荒废朝政。这样下去,楚国就要灭亡了,大王就成了亡国之君,我怎么能不哭?”
楚庄王大骂道:“寡人有令,敢谏者杀无赦,你不知道吗?不怕被砍头吗?”
苏从说:“如果能够让大王清醒过来,好好
治理国家,臣砍头也愿意。”
楚庄王大笑起来,说:“苏从,你果然是忠臣!”
原来,在楚庄王即位之前和刚即位那一段时间内发生了两件大事:公元前617年发生了大臣谋杀穆王事件,公元前613年又发生了大臣叛乱事件。后一次叛乱连楚庄王自已都被叛臣劫持,加上不久前国中又出现灾荒和彗星,朝局动荡不安、人心惶惶,楚庄王王位不稳。
这个时期,晋国强大,对楚国威胁很大,加上附属楚国的蛮夷叛离,楚国在诸侯中也处于不利地位。楚庄王很困扰,深深地觉得光靠自己是办不成什么事的,他需要能干的帮手。可他刚即位,对大臣们的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哪些是可以相信的人,于是就故意不理朝政,暗暗观察,还特地颁布了封嘴令,想看看到底有没有敢冒死进谏的人。
如今,楚庄王知道时机到了,他遣散了那些乐师、舞女,停止了打猎游乐,提拔了伍举、苏从、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整顿朝务,又委派三位大臣“协助”有野心的令尹斗越椒,借此削弱他的权力。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楚国声威大盛。
楚庄王讨伐完陆浑,早有野心的斗越椒接着起兵造反了。楚庄王运用诱敌之计杀死了斗越椒,很快平息了叛乱。
后来,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上百万亩庄稼,每年能多打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终于和中原霸主晋国冲突起来。
公元前597年,楚国大败晋国。公元前595年又大败宋国。其后,鲁、宋、郑、陈等国都先,后归顺于楚国。
公元前597年,楚国与中原诸侯国中最强大的晋国在邲大战一场,晋军将士为了争渡黄河。先上船的士兵纷纷抽刀砍断后来者的手指,以至千《左传》中记载:“舟中之指可掬。”可见战况的惨烈。这场著名的邲之战,晋军大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再与楚国抗衡。
继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之后,这个自称要“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也终于成了一代霸主,前后统治楚国二十三年,使楚国强盛一时。
历史小启迪
楚庄王过了三年别人眼里的昏君生活,而后奋发图强,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大事,当时机不成熟时,就要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在等待中积累实力、创造机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