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虽然是春秋霸主之一,但他的霸业却远远比不上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不过他的“仁”,却是诸侯中最特殊的。
宋襄公还在当太子时,就一心想用“道德”让诸侯敬服,成就霸业。于是,当父亲宋桓公去世后,他就模仿先辈伯夷、叔齐等人,要把君位让给庶兄目夷。他谦让了几次后,演足了戏,还是继位做了宋国国君。
宋襄公继位之初,有贤臣子鱼、公孙固辅佐,宋国由此大治。后来齐国内乱,因齐桓公生前曾将公子昭托付给宋襄公,于是公子昭便投奔了宋襄公。后来,宋襄公率领几个小诸侯国的兵马,打到齐国去,扶助公子昭夺回了君位,成为齐孝公。
虽然宋国国小,可宋襄公觉得自己道德完美,足以号令诸侯,加上扶持齐国新君,办了件大事,就想当个齐桓公那样的盟主。兄长目夷劝道:“小国争盟,取祸之道。”但是宋襄公不顾目夷的劝告,一定要召集诸侯会盟。
公元前639年,宋、齐、楚三国国君在齐国的鹿地会盟。会上,宋襄公以盟主自居,又临时发出通告,邀请各诸侯国于这一年秋天在宋国会合诸侯,共同扶助周王室。齐孝公和楚成王虽然心里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秋天的时候,宋襄公驾着马车准备去参加会盟,目夷提醒他带上兵马,这样更安全。宋襄公摇摇头说:“我们召集会盟,是为了和平,身为盟主,怎么能带头破坏和平呢?”
果然,为了争夺盟主之位,宋襄公和楚成王翻脸了。
楚成王说:“楚国早就称王,宋国不过是个公爵,比王低一等,自然该我当盟主。”说着就一下坐在了盟主的位置上。
宋襄公大怒,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道:“我的爵位是周天子所封,诸国公认,你的王不过是自己封的,有什么资格当盟主?”
楚成王也怒了:“你既不承认我这个王,那你喊我来干什么?”
宋襄公说:“楚国不过是个子爵,假王还想压真公!”
顿时,楚国的大臣脱去长袍,露出里面穿的全身铠甲,那些随楚成王而来、打扮成家仆和侍者的人也纷纷脱去外衣,成了内穿铠甲、手持利刃的兵士,往台上冲来。中原诸侯没有带兵马,吓得四散而逃。
楚成王抓走了宋襄公,再以他为人质,攻打宋国。好在宋国早有防备,团结军民坚守城池,楚成王才没有得逞。直到冬天,楚成王召集诸侯会盟后,才放了宋襄公。
这次会盟前本来约定大家都不许带兵,楚国不讲信用,落下了不仁不义的恶名,这次的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却激怒了中原有正义感的诸侯,也为六年后在城濮之战的大败埋下了伏笔。
宋襄公气坏了,回国后,他听说最支持楚国当盟主的是郑国,第二年秋天,便去征伐兵力比宋国更弱的郑国。郑国忙向楚国求援,楚成王便发兵攻击了宋国。
宋襄公连忙带着兵马往回赶,两军在泓水相遇,宋军在泓水南岸驻扎了下来。大将军公孙固说:“楚国出兵是为了帮郑国,咱们的兵力比不过楚国,现在您已经回来了,不如跟楚军讲和吧。”
宋襄公一向认为楚国强横霸道,不能让诸侯心服,说:“楚国虽然兵力强,可仁义不足,咱们兵力不足,可仁义有余。不义之师怎么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还制作了一面写有“仁义”二字的大旗,把大旗高高地立起来,像一个镇妖除魔的法宝。
第二天,楚军要过河了,目夷说:“趁他们还没渡完的时候打过去,一定能打个胜仗。”宋襄公还是摇头,说:“那咱们还怎么算得上是仁义之师呢?不能乘人之危。”
楚军顺利渡过泓水,开始在岸边排兵布阵。目夷再次请求出战,宋襄公说:“别人队伍都没有排好,我们怎么能打呢?”
就这样,宋襄公一直等到楚军摆好阵势,才挥师向前。结果楚军像大水冲堤坝那样直冲过来,宋军大败,不但损兵折将,还不知从哪儿射来一箭,正中宋襄公大腿。好在讲仁义的宋襄公对将士们不错,大家拼命护着他逃了回去。
宋军士兵都埋怨宋襄公不会指挥,错失战机,宋襄公却振振有词地说:“作为君子,岂能乘人不备?”子鱼说:“兵者,诈也!岂能遵循平常道德?”
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来到宋国。宋国因为与楚国关系破裂,就想结交晋国,为自己找一个靠山。于是,宋襄公热情地招待了重耳,并送给他二十乘马匹。这是宋襄公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第二年夏天,宋襄公伤势恶化,病逝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说:“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以后国力强大了要记得报仇。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有本事的人,虽然现在他在外面避难,可以后一定会成为霸主。以后你要好好跟他打交道,有困难就去找他吧。”
历史小启迪
宋襄公帮助齐孝公即位,送流亡的晋文公重礼,施恩于诸侯,又按照中原诸侯的规矩与楚国交战,一生都在遵循自己心中的“仁”,不能不说,宋襄公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什么是“仁”呢?身为君主的“仁”,是应该让百姓受益,而不是把“仁”作为表演的道具。战场更不是运动会,当宋襄公的“仁”造成宋军更多的伤亡,他对楚军的“仁”,恰恰是对宋军将士的“不仁”。理想是好的,可错误的、偏执的坚持,却是愚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加油加油加油,向前冲!
阿梅小夭 回复 @有声翘楚: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