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还没谈过恋爱,正常吗?”

“25岁还没谈过恋爱,正常吗?”

00:00
09:11

费加罗夫人,争做年轻人的生活观察官。欢迎订阅我们的频道。

最近,热搜上涌入一个讨论度很高的话题。

#25岁碌碌无为的我,人生的方向在哪?

对很多人来说,25岁,是个尴尬而微妙的年纪,这个时候的我们看似还年轻,但实际上又不再那么年轻了。甚至有不少人表示在25岁这一年已经遭遇了“四分之一的人生危机”。

网络上铺天盖地弥漫着对年龄的焦虑:

25岁是胶原蛋白流失眼纹开始滋生的年纪;

25岁这年,男人如果还没房没车,那可太失败了;

女士25岁如果还没嫁人,那就变成了大龄剩女了……

25岁,它看起来并不起眼,却又真实地用各种条条框框将年轻人给束缚住了。

那么大家的25岁是不是都会如此惶恐不安呢?

我去采访了一些身边的朋友,继续看下去。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到与我一样迷茫过的你。

“25岁沪漂,存款不多,但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2019年考研失败,木子没有多做犹豫,就步入到社畜的行列中,在上海找到一份专业相对对口的工作,虽然经常加班但薪资还算可观,虽然孤军奋战但也算在这座城市过的潇洒快乐。

下个月就要26岁生日,这意味着木子要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对于26岁男性的审视,意味着从那之后,他就将失去“少年”这个身份的庇护,更没资格再拿“莫欺少年穷”这句话来做挡箭牌。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社会对男生的预期成指数型上升,而男同胞们往往达不到。

回老家时,木子经常会收到亲戚们的“问候”,在他们眼里,一个男生工作了几年,存款也得有六位数了吧。

26岁,不说飞黄腾达,至少事业也该有了起色吧。

可是此刻的木子正计划着辞职换一份新的工作,互联网行业流动性很大,换工作现象并不稀奇,可在老家的人看来,这就会被打上“这个小伙儿不太行”的标签。

可是说到底,一个普通人刚毕业两三年,到底能解锁多少成就呢?

在一线城市,工资能养活自己就很不容易了,又谈何买房买车。月入过万,扣除房租日常花销,两三年下来,又能存得了多少呢。

“我已经尽力了,就不再拿所谓的标准去苛求自己了。”木子坦然地说。

虽然没有积累太多存款,但木子也真真切切地用自己的薪水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合理化的自我投资,去滑雪,去蹦极,去旅行……去尽可能地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就想着自己还年轻,熬夜几个通宵白天还能蹦跶。

对木子来说,不慌,26岁人生才到上半场。

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年龄给木子带来的忧虑,大概就是担忧未来身体技能变差吧。为了缓解这个忧虑,木子一直在坚持健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瑞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战苦修派,她的本科毕业于安徽的一所普本,研究生想报考人大的国际政治专业。

第一次考试,她初试没过;第二次,初试过了,但被卡在了复试上;第三次考试,复试还是因为0.5分的差距没能上岸。

备考的那三年来,她几乎摒弃了一切娱乐,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考研上,没曾想结果却不尽人意。

与此同时,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的工作稳定升职加薪,有的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更有的也该研究生毕业踏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找工作了。

而瑞秋形容自己的人生仿佛从3年前就按下了暂停键一般,相比于身边的同学,自己现在一无所有,未来不知在何处,巨大的同辈压力曾一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永远忘不了那时心如死灰的感觉,感觉被生活抛弃了。”是瑞秋那段时间的心理写照。

幸运的是,虽然三战都失败了,但瑞秋的英语现在好的不得了。读paper几乎不查单词,也恰恰是靠这项特长才找到现在还不错的工作。

可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否认现在的工作她相对还算满意,但仍依然放不下那个名校梦,不甘心于就止步于此,她是真的喜欢政治想对其又一个更深的理解去继续学习甚至读博。

所以,25岁这年,她还是选择一边专心工作,一边备考在职研究生,将理想坚持下去,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瑞秋的迷茫和胆怯一直都在,但她始终告诉自己,就算是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25岁,我不敢停下,怕一停下就得结婚了”

大学毕业后,子寅一个人毅然决然地坐上去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北漂生活。这几年间,父母不止一次地极力劝说她回到老家去,而她也一次次用梦想,拒绝了她们的邀请。

因为子寅太知道自己如果回去,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回老家不仅仅是意味着回老家,它更多的意味着你要顺应那个环境里的一切生活规则。

去挤破脑袋考公,过上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去和不同的相亲对象见面,合眼缘的话就快速结婚生子。

子寅常常表示很无奈:“明明自己的人生才刚开始,可在妈妈眼里再耽搁就来不及了,得赶紧出手。”

而她认为,女生一旦嫁人成家,以后生活的重心就得放在家庭上了,会逐渐丧失掉自己独立的人生。

谈起即将26岁这件事,她感到十分焦虑。

子寅非常喜欢《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感觉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在他乡生活得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一地鸡毛、满目疮痍已是常态。好在即使如此,25岁的她依然热爱北京,依然向往生活。

就像某网络博主曾说的

“在北京就好像生活在树上,子寅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从树上下来,或者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终究还是有要回到地上生活的那一天。

但她表示现在既然上来了,就要保证自己能在树上待的开心一点,并且,能待多久就待多久叭。”

“被困在夹心层人生的我,也总能夹缝中找到出路”

原本22岁大学毕业就想来北京,结果这一犹豫就是3年。

26岁生日的前一天,沐沐只身一人从6线小城来到了北京。

来之前,她刚和相恋3年的男友分手,那时候的她必须得作出抉择:

继续现在的生活重新恋爱结婚,还是去外边做自己想做的事?

沐沐来北京的第一个担忧就是,顾虑26岁的自己年龄大了,北京的用人单位会不太想考虑。

毕竟在老家,26岁已经算是不小的年龄,况且大部分人都是一份工作做到老,而自己干了

3年就换工作,别人会觉得你有问题。

所以在北京投简历时,她特地附了封求职信,保证自己虽然年纪不太小,但学习能力强,面试时也极力强调这一点。

没想到几乎所有的HR都问她:为什么会担心年龄,“你是90后啊。”沐沐当时听到后一下子就放宽心了。从“你都26了”,变成了“你才26啊”,她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已被定型,现在才觉得那好像才刚刚开始。

在25岁的最后一天来到北京,这里没有生活,只有生存;这里不仅幸福感较低,还容易让人感到慌乱和孤独。

但她能感受的到,自己在北京这一年多的成长,比此前3年加起来的还要多。

沐沐当然也明白,如果在家乡,上班也许溜达着就能到,但她真的不贪恋那份惬意。因为一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自己就能忍受所有的不如意。

在众多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

大家的25岁,没遇到太难的事,但也没过上太好的、符合预期的生活。

感觉人生好像被卡住了一样,

进不明方向,退不知后路。也正因如此,才引发了大家的焦虑。

25年,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但或许也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讲,“25”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年纪,数字本身不该被过度赋予定义,更不应该去焦虑年龄、晚婚、漂泊或年少无为。

不如试着把别人嘴里的“都这个年纪了,也该怎样怎样了”,理解成“这个年纪还没怎样怎样,说明还有很多机会呢!”

我们不是被加工出厂的食品,没必要每一个都要按指标来生产发展。

人生也不是食品,从没有所谓的最佳赏味期限。

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打破年龄的束缚,是否敢于尝试各种可能,是否还拥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不管当下如何,我们依然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足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