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加罗夫人,争做年轻人的生活观察官。欢迎订阅我们的频道。
8月底,夫人参加了一次很特别的户外活动。
熟悉陈坤的朋友,热爱徒步的朋友,可能对这个活动不陌生。坤哥和他的团队,用十年时间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发起一项与心灵有关的公益,名叫“行走的力量”。
从2011到2020,这一做,转眼便是十年。每年,项目组从数十万报名者中,找到有缘的行者朋友们,和他们一起逃离都市,用脚步和心去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
2011年“1N”去西藏
2014年“心·迹敦煌”
2017年“走一段有心的路”西藏山南
今年入选了20位行者朋友,他们有20个不同的身份。他们中有艺人,有白领,有摄影师,有主妇,有护士......
夫人今年有幸作为媒体行者,成为了陈坤和20位行者的同伴,和他们一起出发,目的地是美丽的内蒙古多伦湖畔。
2020版行走的力量,打开的方式相比往年有些不同。
第十年,项目组选择了“固定营地”的方式,这意味着不必每天扎营,行者们第一次有了稳定的“家”。“家”就是工作人员提前在多伦湖边,搭建好的一个个圆顶帐篷。
在这7天里,我们同吃同住,每天早上出发行走,下午伴着阳光回“家”。
早在通往多伦湖的路上,所有参与者的sim卡,就被工作人员统一收走。没有任何微信通知的叨扰,不能洗头洗澡。每天睡帐篷、吃大锅饭,做瑜伽,上正念课,以及行走。就这样,我们在多伦湖畔,度过了一段无法复制的慢时光,享受了一次完全抽离都市生活的神奇体验。
现在,夫人已经回到了北京,回归了正常的都市生活。但夫人牢牢记着半个月前的约定,和你们分享这段梦境般的经历。希望你有耐心看完今天的长文,认识夫人结交的新朋友,听听那些真切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们是可爱的行者朋友、温暖的媒体天团,也是真实的陈坤。
27岁的歌手于湉,有几个“身份”。他是昔日舞台上的快男五强。13年出道时,20岁的他曾是那届快男中倍受看好的“现场王”。
他是低调做音乐的原创歌手。相比同届快男花花、欧豪,虽然于湉没经常活跃在公众的视线里,但他这些年来,一直都沉下心来做自己的音乐。
他是一家音乐版权公司的老板。三年前,于湉开辟了事业的新可能,开公司做起了音乐版权,这些年,在业内也积攒了不错的口碑。
他同时是今年行者队伍的1/20。
为什么来行走?
高压生存状态下的艺人来接受心灵的洗涤?
至少在于湉这里,答案是NO。
在后来的采访中,从他的过往经历里,夫人发现了部分促使他参加行走的原因。
如果选一个词形容于湉,一定是“佛”。就像,不过27岁的他已经能轻描淡写地提起,过去人生中的很多次起起落落。
他18岁时患红斑狼疮的往事,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天要睡将近20个小时,为了控制体温,逼自己一天喝半桶桶装水。13年参加选秀,突然走红,到后来慢慢沉淀下来做自己的音乐、事业。
夫人问他,如此坦然面对自己仍不够火的状态?
他的回答平和且坚定:就像每天的行走,关注自己脚下的路就好,有人走得快,就有人走得慢。你看每晚湖边升起的篝火,就算只有一两人围在火堆旁,它依旧会照常升起。而我的音乐就算没太多人追捧,哪怕只能慰藉到一些人,就有存在的意义。
艺人在欲望充斥的名利圈里生存,极考验磨练心智,于湉会时刻警醒自己和欲望保持一种良性的关系。
他渴望参加行走,渴望丢掉手机,抛弃杂念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周。用一周时间,去感受踏踏实实走过的每一步。
走完全程,他说自己好像更通透了一些,这样极度平静的日子,让人有很强烈的安全感。
行者队伍中,最“静”的人还不是于湉,而是晨曦。
因为,在她的人生刚刚开启时,就被调成了静音模式。
晨曦才6个月大时,一场高烧带走了她世界里的全部声音,她成了一个听力有障碍的女孩。
但如她的微信签名所说:命运给我洗了一次牌,但玩牌的是我自己。
从小到大,她努力打好每一张人生的“牌”。努力学说话,四岁学会发声,虽然不如正常人清晰,但通过借听设备,再加上唇语练习,她渐渐也能进行日常交流。
小学到高中,晨曦一直在正常学校就读,努力赶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她为自己争取来了浪漫的恋爱和幸福的婚姻,晨曦的先生是个软件工程师,从恋爱到婚姻,他们已经携手了8年。她还努力争取为人生制造一些小惊喜,包括这次成为行者的一份子。在和命运抗争的这20多年,她的积极乐观改变了很多人生的轨迹。
第三天晚上的行者分享会上,输了游戏的晨曦,被惩罚回答一个问题。
另外一位行者朋友问她:你现在的先生当年是如何向你求爱的?
晨曦说了一句让全场人沸腾的告白——“让我做你的耳朵吧。”
发sim卡的当晚,她就发了朋友圈,感谢这次旅程相遇的一切。
隔天她返回重庆的家里,和先生分享了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晨曦再次收到了来自爱人的拥抱和鼓励:虽然听力不便,但我们的心是一模一样的,不应再有残疾的阴影,这些苦难的存在是为了磨砺我们的心性。
你以为的那个不圆满的人,其实自己为自己创造了很圆满的人生。
和她闲聊时,她讲了此行的目的——不是找寻治愈,而是丰富人生。行走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恰巧回归生活。
6个月的晨曦或许不算幸运,但27岁的她真的很幸运。
行者中,今年的运气并不算好的人,也有,而阿童就算一个。
来自武汉的阿童,在疫情期间,开垮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但他打心眼里觉得这不算什么大的坎坷。真正让他迷茫的并不是事业,而是他在疫情期内做“摆渡人”的所见所感。
从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开始,阿童就自发成为了一名疫情志愿者,职责主要是给医院运送物资。他和朋友用两台私家车,做了100天的志愿者,为医院送了8000套左右的防护服,20多吨酒精,牛奶,苹果,卫生巾......
武汉封城后,因为运送物资,阿童不得不每天出门。
在阿童的回忆里,当时武汉的街头的一切都历历在目。
不像往常的人头攒动,街上没什么行人,多是救护车、警车和垃圾车。
他无数次在脑海里问自己,这还是那个我熟悉的城市么?吹在脸上的冷风反复提醒他,这不是梦,这就是当下真实的武汉。
在这场灾难里,他见过了太多无限冲击他泪腺的情景。
阿童熟识的一位浙江援鄂女护士,身体不适坚持工作,在防护服里面吐了,又硬着头皮把呕吐物生生吞咽回了肚子里。
提到这件事时,他说自己一个大男人,看一个姑娘这么坚强,自己只能用力把眼眶里的眼泪逼回去。
见了太多无奈和眼泪后,他的心里升起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力感。
带着这些情绪,阿童报名参加了“行走的力量”。
在这个临时大家庭里,睡在帐篷的睡袋里,他做了久违的美梦。别看七天短暂,但阿童提到这几天的收获时,神采飞扬。
他放下了很多糟糕的情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具体是哪一个瞬间,他的心绪就舒展了。
现在,武汉又重新恢复了生机,阿童本人也在行走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和迷茫有关的答案。
阿童还在营地里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他收到了好多“珍贵”的生日礼物,一次性拖鞋、一包辣条、一罐八宝粥......这是30岁以来,最简陋的一次生日,也是最尽兴的一次。
队伍中,还有个行者只比阿童大几天,她叫Abby。和阿童美满的30岁生日不太一样,Abby的生日过得有些焦虑。
出发前夕,Abby过了30岁生日,参加行走,算是她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30岁生日礼物”。
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她反复提到自己的年龄,自己怎么就突然30了?
其实,在外人看来,Abby过得很幸福。
在职场上,她有体面的工作,下班后,她有恋爱多年的男友,和聊得来的朋友。但来之前的她,依旧困扰于30这个数字,对当时的自己不满意。
在这7天的生活里,她隐约摸索到了一些调理心态的窍门。
行走的第三天,Abby脑海里又闪现了熟悉的焦虑感,有和工作相关的,也有和生活相关的。在休息的间隙,她向正念课的阿字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老师告诉她,让念头自然流露出来,静静观察你的情绪和感受的变化规律,学会和它平和相处。
Abby尝试换种方法面对焦虑,慢慢发现,焦虑越来越弱,自己的心境也渐渐平和下来。
其实,30岁的压力,不只支配了Abby,也是很多女性要在心理上翻越的一道坎。社会冠以年龄意义,越来越多人相信这种意义,甚至随年龄的增加而被它控制,焦虑感发酵成心结。看简单点,它只是个数字而已。我们不会老去,我们只是一天天在长大。
Abby说,希望能把多伦湖畔的这份平静,带到自己真正的生活中。
现在的她更愿意把30岁当成一份嘉奖她成长的人生礼物。
队伍中,有一位很特殊的媒体行者,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建勋哥。
建勋哥算是行走项目的元老级人物。第一次因公参加项目,单纯出于对西藏的向往,只是没想到,一走就过了十年。
这期间,他只出现了1.5次缺席。
一次是参加老友的婚礼,另一次是女儿出生,走了一半不得不下撤。走到第三年,他和坤哥立下了口头的约定,定一个十年的小目标。
他们都是守约的人,才有了10年的缘分。
建勋哥在行走的队伍中,扮演了很多角色。他是摄影师,是向导,是后勤老师,也是担心大家吃不饱,使劲给大家盛菜的大哥。
他帮人背过包,教我们如何调整背包最省力,每天都摘野生沙棘分给每一个人。
饭后夜谈时,有媒体朋友问他,行走的力量对你而言是什么?建勋哥的原话说,现在来行走不是来工作,而是回家。
行者们就是他的兄弟姐妹,是家人。而行走本身,是爱的传递,是帮助的传递。
每次行走完,建勋哥重新回到单位工作都会干劲满满。
那么陡的坡都可以征服,在舒适的生活里又有什么理由垂头丧气?
坤儿前后说了好几次,今年的行程非常轻松。
但新的尝试,带来了新的感受。固定营地和单一线路,就像日常的上班回家,模拟了生活的形态。
坤在分享感受时坦诚地说,这是他第一次全身心享受项目,以前因为把很多精力放在服务行者身上,这次自己终于也成为了纯粹的行者。
很多媒体行者都问了坤儿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他坚持10年?他回答,不仅是发生在行走路上的那些温暖小事。还有每年再次报名的志愿者,这种认同给了项目组做下去的动力。
甚至有部分参加过行走项目的人,已经自己成为了其他公益项目的发起者,向更多人传递行走的精神。
还有人问坤,行走的力量还会有下一个十年么?
但他这一次没再立下一个小目标,他的表达相比多年前的他更平和:没人料想到2020这么艰难,世事本无常,凡夫俗子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
谁说一定非要有十年小目标?随遇而安,就是最好的状态。
和多伦湖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来不及赘述的温暖和思考。
如今生活在浮躁环境中的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心灵公益。
平时,我们忙于为生计奔波,常年被电子产品占据着本就狭小的生存空间。我们也总是急功近利,追求各种无止境的人生KPI,却无心关注当下的感受。
行走的力量制造了一个乌托邦,让身在其中的人,短暂忘掉过去的烦恼,不去忧心还未来到的明天,只是,享受当下的一切。
这当下是观察每次迈步留下的印记,是体会每一缕清风送来的温柔,和身旁的同伴,或者某一颗夜空中的星星交换心事。
内心的愉悦和宁静,不复杂。它或许只源于你踏实迈出的每一步,它也可能藏匿于路上你遇见的每一处风景。
这是行走的力量,也是心灵的修行。
如果可以的话,夫人期待明年再次和坤哥一起迈向下一个目的地。
你们想不想和陈坤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行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