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我的朗诵,是去年一场演出前,走台时的录音,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已经不记得,这是我第几次朗诵这首长诗了。但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她,这个时间,却记忆犹新。
时间回到1999年,那时我正读高中,我们当时有门课,叫“音乐欣赏”。课上,老师会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先让我们听,之后让我们分享听后感,最后,老师把作品的创作背景告诉我们。其中,有一节课,我们欣赏的就是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而且是全本——八个乐章。当听完第三乐章后,老师说:“这一乐章是一首配乐长诗,名叫《黄河之水天上来》,是瞿弦和朗诵的……”更多的话我记不清了,可是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听完之后,就是觉得舒服,语言和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课后,我找到老师,问哪里可以买到《黄河大合唱》的磁带(嗯,没错,磁带。因为那时只有磁带)。老师抬头看了我一眼,说:“哦?你喜欢?”我点点头。老师说可以去音像店问一问。之后,我跑遍市里的音像店,没有买到。其中有一家店,店员听完我的要求后说:“黄河大绝唱?没有。”看得出来,当年在我生活的那个城市,很多人别说听过这个作品,就连名字都叫不对。
渐渐地,热情也就谈了……
再之后,我读了大学。在校期间,见过几次和瞿弦和老师,当然也没有刻意提起那首《黄河之水天上来》。
时间真快啊!到了2015年。那时,我已经辞去了山东的工作来到北京,成了家。我太太是声乐演员,她是歌唱家郭淑珍老师的学生。得空,我就和太太一起去看望郭老师,陪老人家聊聊天。一次,在郭老师家,正聊得尽兴,老师拿出一本谱子对我说:“学校要排黄河大合唱……”老师说的学校是中央音乐学院,是要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上演《黄河大合唱》。老师接着说:“这次,要演全本的,包括第三乐章,是一首配乐长诗……”当时,我就觉得心里有一个东西,忽的一下冒了出来!对!我还没有忘,就是我高中时第一次听到并且一下子喜欢上的那首《黄河之水天上来》啊!难道……就听老师接着说:“你准备一下,到时来参加排练。”我当时心跳开始加速,这是真的?我有机会排练这部作品?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吧?“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准备”这句表态的话,我几乎是接过老师手里的谱子同时脱口而出的。
接到谱子,到开始排练,中间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我做了两件事:背词儿和查资料。我就琢磨啊,别管水平如何,态度必须要好,我下定决心:第一次排练之前,必须全文会背,不能有磕绊儿;再有就是,黄河大合唱究竟怎么回事、怎么创作出来的、说它是经典为什么等等等等。我觉得我必须知道,虽然不一定能熟知,至少了解一下吧。
要看资料就得买书,比对了一番后,我入手了两本书《<黄河大合唱>纵横谈》和《黄河大合唱》资料汇编。说实话,读了以后,也只是有了文字层面的了解,而要朗诵,必须得有对那个时代、那个作品感受。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难得的机遇来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