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苏舜钦

沧浪亭记~苏舜钦

00:00
07:16
苏舜钦,字子美,是北宋一大诗家,宰相杜衍的女婿,范仲淹、欧阳修的知心好友。庆历四年,苏舜钦任集贤校理,遵照先例,用卖废纸的钱宴请同僚宾客。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大臣,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等改革派心怀不满,趁这次机会借题发挥,弹劾苏舜钦监守自盗,导致其被罢去官职,旅居苏州,在席的亦有十余人被贬逐。这件事对苏舜钦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致使他来到吴中,欲寻一处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于是买下了孙氏弃地,傍水建了沧浪亭。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了《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苏舜钦的这首《沧浪亭》道出了自己远豺狼,亲鱼鸟但愁颜依旧的心境,也点出了沧浪亭的特点。沧浪亭园中无水,但建筑面水而建,翠竹繁多茂盛。河水自西向东从园边流过,象征着“沧浪之水”。“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乍一看苏舜钦乘舟放歌,潇洒尘世,乐不思蜀,但仔细推敲可以发现,这是他难以忘却政治打击的一个缩影。沧浪亭在当时“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可见,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孤僻,环境也极其清幽,以至于野老不至,只可与鱼鸟共乐,这也侧面表现了他想彻底远离喧嚣,远离政治的心迹,以及心理走向避世极端的趋势。
然而,苏舜钦并没有真正像“渔父”一样彻底隐居于江湖之中,放浪形骸,在这个层面上而言,他的隐世生活是“虚伪”的。沧浪亭只是他等待被朝廷重新启用的一片闲居之地,当长期没有得到回应以后,日积月累的难以排遣的孤寂和郁闷终于把他压垮,使其在沧浪亭短居四年就英年早逝,享年41岁。其间,他的一首《水调歌头》可以反映当时的心境:“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词中这壮志未酬的痛苦,为国效忠的赤诚和疏闲隐居的无奈紧紧交织,说明整座沧浪亭,以及所谓的“避世”“隐居”,只是表面姿态,浓重的郁闷和等待东山再起的心才是“隐士”的深层本质。(园道)
像其它园林的主人那样,苏舜钦对社会和朝廷是有一些怨气的,因而带着文人的自傲与风骨,隐居山水,濯足自娱。他居住在沧浪亭中的心情矛盾而痛苦,虽然找到了可以寄情抒怀的山水,但他越是强调自己的避世,越流连于园林之间,就越是激发了心中的不平和矛盾。当陷害他的大臣或死或贬时,苏舜钦马上给当政者上书申辩,并指出自己“潜心书策,积有岁月”,希望得到起用。他的申请得到了回应,被复为湖州长史。苏舜钦大喜之下给当政者上书致谢,准备东山再起。但未及上任,这位饱受心理折磨的文人却大病一场,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一岁。
子曰:“四十而不惑”,四十岁的人,站在了人生过半的阶段上。蓦然回首看四十之前的岁月,读书求学,为官经商,生儿育女,人生百味已经尝过大半,未来的日子清晰可见。年轻时意气风发,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中年已至,实现几分?将后半生付诸于等待和隐居并不是力争改革的苏舜钦的追求,但黑暗的现实将他压在一方小小园林中,抱负不得施展,才华无处释放。这位历经沉浮的文人,将自己的失意和追求付于沧浪亭,将哲学思考与宗教境界融合进园林布置中,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建成座座亭台水榭,
沧浪亭“政清则进,政浊则退”的主题,成为了苏舜钦和历代修复者表达理想境界,追求独立人格的手段。千年来,一代代园主在时代的浪潮中或进或退,个人的仕途沉浮如烟云般在历史长河里顷刻散尽,唯有留下的园林证明他们的欢乐与挣扎,成为他们永垂不朽的名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嘉雯

    沧浪亭“政清则进,政浊则退”的主题,成为了苏舜钦和历代修复者表达理想境界,追求独立人格的手段。

    有声的彩云 回复 @A嘉雯: 政清则进,政浊则退

  • 装醋的酱油瓶

    古人“政清则进,政浊则退”的隐居意识

    有声的彩云 回复 @装醋的酱油瓶:

  • 怡然自乐502

    他跟苏轼什么关系

    听友88855501 回复 @怡然自乐502: 都姓苏,哈哈

  • 听友88855501

    造的园子不错,泽被后人

  • 怡然自乐502

    沧浪亭就在三元坊那边,景色很不错

  • 听友95390326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听友95390326

    我在苏州呢,得空去逛沧浪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