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海经》中山经之中次十一经,即中山经第十一经脉。
这条路线从四川甘孜县西北部的大山出发,向东南方行走,到达雅安市,然后转弯直行800里(400公里 ,可能是飞过) ,跨越成都平原,到广元市,再一路往东,穿越神秘的神农架林区,经湖北、河南等地,最后到达安徽的岳西县(大别山)。全程直线距离1866公里,记录了48座山。
中山第十一列山系总称荆山。这列山系首座山叫翼望山(今四川甘孜县西北,青藏高原沙鲁里山的一座大山,海拔52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湍水,向东流去,注入济水(今雅砻江);还有一条溪水,叫贶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汉水(今雅砻江支流)。水中有很多蛟(一种类似龙,有四只脚,会食人的两栖动物)。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松树和柏树,山下有很多漆树和梓树。山向阳的南面有很多赤金,山背阴的北面有很多珉玉石。
这是一座大山,虽然在青藏高原的连绵大山之中,但很容易找到。用Google地图查看,与四千年前的描述几乎一模一样。现在看,不仅有两条溪流,在山的南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湖,叫新路海。甘孜是藏语,意为洁白美丽的意思,位于雅砻江上游。甘孜县城是一块风水宝地,北面背靠连绵的大山,南面是广袤的平川,雅砻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缓缓从西向东流过,所谓“雪域明珠”,真是名不虚传。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康北的交通枢纽,内连康定、成都,外通青海、西藏、甘肃,历来商贾云集,是康北地区的经贸中心。
向东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五十里,叫朝歌山(今四川色达县西北,青藏高原沙鲁里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400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潕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荥水(今鲜水河),水中有很多人鱼。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梓树和枬树。山中有很多野兽,大多是麢和麋(两种都是鹿类动物)。有一种花草,叫莽草,据说这种草可以用于毒鱼。
从古人的记录看,这座山气候环境不错,植物生长茂盛,水草丰美,动物种类繁多。人鱼是什么?古人还特别记录一种毒鱼的药草,青藏高原不是穷乡僻壤吗?难道古时这一带是鱼米之乡?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色达县。这个地方处于四川、青海两省,阿坝州、甘孜州、果洛州的结合部,南部的色尔坝属河谷台地,宜农宜牧。原来真是鱼米之乡啊!这里藏族人口占95%,是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宁玛派)寺庙,有很多古建筑遗迹,那些寺庙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色达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金马”,传说因历史上曾出土一块马形的自然金块而得名。现在,色达是一个盛产黄金的地方。看了这两座山,几乎颠覆了几十年来所接受的社会主流意识,青藏高原不仅不贫困,还是富庶之地呢。
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帝囷山(今四川炉霍县东北,大雪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300米)。山向阳的南面有很多雩琈玉石,山背阴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山上有一条溪水流出,叫帝囷水,流到山脚下汇聚成水潭,从地下流走,水中有很多长着四只翅膀的鸣蛇。
《山海经》记录的蛇,大多都有翅膀。人们认为蛇是小龙,那是不是说,有些龙是有翅膀的呢?龙不知什么时候灭绝了,图腾里的龙,只有爪,没有翅膀,是不是误传呢?这是一座大山,范围有多大,不好说。古人看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表面。这对我们这些以科学为准则,以眼见为实,来看问题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大山的南面有一个古城,叫炉霍。茶马古道(今川藏317线公路)在这里经过。这是一个战略重镇,风景非常好,有雪山、森林、湖泊和草原。天宇悠远湛蓝,朵朵白云,仿佛垂手可得。在树木掩映之中,是雕梁画栋的藏式建筑,有久负盛名的觉日寺、寿灵寺。那些散落在路旁、河谷的民居,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极其华美、富丽、精致。
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五十里,叫视山(今四川道孚县北,大雪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600米)。山上花草繁盛,有很多韭菜。山中有一口井(自然形成的山泉),名叫天井,夏天有水,冬天枯竭。山上有很多桑树。山中蕴藏丰富的优质垩土,还有很多黄金和玉石。
(这是一座宝山,大山的南面有一条走廊,就是前面提到的茶马古道,与这条经脉并排而过,历来人气旺盛。说说道孚。古称“道坞”,藏语意为“马驹”。相传县城所在的地形神似马驹。又有传说,两匹野马一大一小,在肥沃的绿草地上安详吃草。一天,一位天神狩猎者见到它们,发箭猎射,大马中箭而亡,小马惊恐而逃,逃到水草丰茂的地方后,安居下来,就是这里。
再向东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前山(今四川丹巴县,大雪山的一座大山,海拔4600米)。山上森林茂密,有很多槠树(一种木质比较耐腐蚀的乔木)和柏树。山的南面有很多黄金,山的北面有很多赭石。
丹巴这个地方值得多说几句。丹巴县城正好处于交通要道,有四条路从四个方向过来,在此交汇。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文化悠久,有举世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有“千碉之国”的美誉。那些藏人的寨子,依山而建,白色主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好一个“童话世界”!据说丹巴的碉楼多达几千座,其中一个村寨就有百余座。古碉楼一般高20余米,最高达50米,里面分十几二十层。现存的古调楼最早修建于唐代,历经战争和风雨的剥蚀、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有的已偏倚,却不倒塌,有的弯曲如弓,自成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