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仗听江声——读东坡《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依仗听江声——读东坡《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00:00
00:07

词,兴起于隋唐,极盛于两宋,我认为当首推苏东坡。再读他的《临江仙·夜饮

东坡醒复醉》,更加坚定了我的观点。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差点儿掉脑袋,被贬黄州后,早已是囊中羞涩,屈指算来,

积蓄也就只够全家人吃半年多光景了。在定慧院住了一段时间后,搬到长江边的

临皋亭,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其位置应该在东面山坡上,名之“东坡”,自号

“居士”。后又修一小房,名曰“雪堂”,牢狱之灾,让他身心俱疲,心灰意冷。

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秋天的晚上,东坡和友人在雪堂喝酒,迎着秋夜的空旷,

开怀畅饮。“东坡夜饮醒复醉”,诗人喝多了,醉了。是啊,牢笼放出三年了,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走出深宅大院,过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何其

快哉!今晚,万籁俱寂,三、五好友,把酒临风。喝醉了,又醒过来,醒来接着

喝,又喝醉了。回到“临皋”已是半夜三更。诗人用了一个“仿佛”,醉眼朦胧,

“归来仿佛三更”,醉醺醺,一切都是朦胧的,时间也记不起来了。

静悄悄的夜晚,诗人听到的是家童如雷贯耳的鼾声,敲门都喊不答应。“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夸张的手法,反衬出夜的静寂。怎么办呢,豁达的诗

人并不大发脾气,而是,静悄悄的站在长江边,“依仗听江声”。我查阅了一下

资料,那天晚上的苏东坡,只有四十多岁,还不到用拐仗的年龄,这个“仗”我

理解是东坡的道具,有了这个“仗”,增加了画面感。黑夜沉沉,喝高了,秋风

吹拂,独自一人站立江边,听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江涛声。

这是词的上半阙,三十个字,双调,平韵格,三个韵。读起来“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朗朗上口,音域宽广,起承转合,扣人心弦。这是汉字的美啊!七,六,五字组

合,回环往复,抑扬顿挫,节律感强烈,一唱三叹。

接着,东坡深夜听江声,他长长叹息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

两句都是化用的庄子的《知北游》“汝生非汝有也”,《庚桑楚》“全汝形,抱

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老庄哲学的豁达,自我解脱的思想,让东坡思想境界

得以升华。人的形体,精神,思想乃是天地自然给予的,非人所自有,自己是不

能掌握自己命运的,随遇而安吧。真的是退后一步自然宽了的心里暗示。生活以

痛吻我,我抱生活以歌啊!

“夜阑风静縠纹平”,夜沉沉,风悄悄,江面似绸缎般的柔软波纹,这一切都陪

伴着诗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静静的夜里,诗人期盼着自己驾一只

小船,大江大海里自由翱翔,渡过此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