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道真传 第三篇 元神识神2

7.大道真传 第三篇 元神识神2

00:00
07:57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宁宁_zy

    夫元神在人为至尊无上之宝,居天谷中,故曰“谷神”。谷者,空也。元神无形无色,不可得见,只天谷空此一穴,而神居之,故以谷名之也。元神既在空中,则心不空,何由而见元神耶?心何由空?则去识神可也。盖心象离火,离卦中虚,本是空空洞洞,无一点渣滓,而识神扰之,日积月累,心中妄念横梗而满,使我空洞光明之窍,变为阴暗茅塞之物,而元神死矣。元者,首也。故首居之神曰元神。又元者,善之长也。故神之善者,日元神。识,则知识也。故后天思虑之神曰识神。又识则言之智也,故言语口舌之神曰识神。世人统名之为心,而心实主血液之流行者也。其间知觉运动之主持者,乃神也。

    宁宁_zy 回复 @听友494472459: 也感谢主播朗读的很好!

  • 宁宁_zy

    心为神之舍,故人并称为心,圣人乃别之为神。又识神,为人心,为邪念。元神为道心,为天心,为谷神也。天心、道心,皆道家之说,而儒家则曰“天命之性”也。 元神为先天之性,子思以“天命”二字冠之,即所以别于后天之性也。盖先天之性,至善;后天之性,善恶混杂,以其为习所移焉耳!故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墨子曰:“缣缣者,染于苍则为苍,染于黄则为黄。“子贡日:“绘事后素可见性之为习,所染则变矣。”而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道性恶,言亦称尧舜,则各持先、后天之说也。元神先天,混然明洁;识神后天,污浊乱杂,二者异性而同为人之神,故古人多谓之心也。

  • 宁宁_zy

    心乃神之舍。识神一动,而心随之动;心一动,而元神随之外驰,久久则元神消散矣。元神减一分,则识神增一分。识神好驰,常荡心于外;元神好静,则藏心于密,而心之善恶,由是判焉。三教教人,炼己修心,皆返还此元神耳。故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曾子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如来曰:“我有一宝,秘在形山,圆陀陀,光烁烁,赤洒洒,净倮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纯阳日:“先圣相传一个心,灵则成仙与作佛。”则披毛并戴角,此心为人之本,善恶由他而其用,则上天下地,万劫轮回,故佛家又指为“轮回种子”。

  • 宁宁_zy

    邱长春真人曰:“人之心内动一念,则外有一劫应之。”人生数十年,乃历千万劫,可不畏哉?由是论之,修道之人,当先修其心。孔子教人,亦以正心为修身之本。孟子则曰:“求放心,不动心。”夫放心在外,故曰求。本心在内,故曰不动。放心,识神也。不动心,元神也。此三教之一源也。而人心之不能片刻安定,人人皆同,虽圣人亦有不免者,故曰:“君子以此洗心,而退藏于密。”密者何?艮之背也。故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艮,止也,有止念之功。庭者,心之宅也。不见,主退藏于密矣。此修道之人,所以先止乎艮也。

  • 南宫市鳳岗茶莊

    本书的作者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