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继善成性:半杯水能干点儿什么?

25、继善成性:半杯水能干点儿什么?

00:00
15:03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酷暑难当,你特别需要喝水,然后你到处找水,好不容易找到了半杯水,这个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可能你会特别高兴,我有这半杯水,太好了,可以解我一时之渴了;可能你会高兴中又有忧愁,半杯水只能解我一时之渴,喝完了还渴怎么办?也可能你会很沮丧,怎么只有半杯水,喝完了就再也没有了。这是一个什么原理呢?我今天就来说一说。


我在前面用了两讲的时间来解读《周易·系辞传上》第五章开篇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因为这个命题太重要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不仅是说阴阳是《周易》的大道,是万事万物的大道,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的大道,是我们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必须一代一代继承下去,所以第五章接着说:“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就是继承,就是延续,“之”是个代词,当然就是指“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就是阴阳之道。有人理解为“万物”,继承万物是不对的。“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简单地说就是:继承阴阳之道是美善的,成就阴阳之道是本性。后来形成一个成语就叫“继善成性”。


其实怎么继承先辈好的东西、优良传统,使之不中断,这是历代古圣先贤所关心的,也是最担忧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复兴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北宋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的著名的横渠四句。其中为往圣继绝学就是沿用《论语》的“继绝世”和《系辞传》的“继之者善也”。继承《周易》的“阴阳之道”是“善”的。什么是“善”?“善”,指善良美好。要说起来,天地自然的本来样子、本来的规律是无所谓善恶的,善和恶是后人的价值判断,但天地生养万物、爱护万物、推动万物生生不息看,有成住坏空,有生老病死,有优胜劣汰,这些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是一阴一阳大道的体现,所以遵循这个大道本身就是大善,就是至善。正如《大学》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最后是“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继承大易的阴阳之道达到这个境界。


再看“成之者性也”,“成之”就是成就阴阳之道,其实是阴阳之道能够成就万事万物,这是阴阳之道的本性。“性”指道的本质属性,也是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阴阳之道本来就是天地自然、万事万物的本性,更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所以,成就阴阳之道实际上就是人要成就天地的自我本性,人要象天地一样成就事物的自然本性,成就人的自然本性。“成”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确立为政之道,安定人民生活。出自《逸周书·谥法解》:“安民立政曰成”。这里说的是周成王的故事。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朝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他儿子名字叫姬诵,他去世以后给他取的谥号叫成王。为什么后人要给他取“成王”这个谥号呢?周成王继位之初,年纪很小,由他的叔叔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后来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就是现在的洛阳,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给他取“成”的谥号,就是因为他在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历史上称成王和他的儿子康王为“成康之治”。


所以“成之者性也”,应用到治国理政,就是以阴阳之道成就人的本性,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是治国理政的本质属性。因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的本性。   


    由此可见,继承阴阳之道、成就阴阳之道是多么重要。但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阴阳之道?各人理解并不相同,所以第五章接着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就是说仁者见了它就说是仁,智者见了它就说是智。这一句“见之”的“之”同样是指一阴一阳之道。有仁德的人看见阴阳之道,就能体会出仁爱的含义;智慧的人看见阴阳之道,就能体会出智慧的含义。这句话后来被简化为“见仁见知”,是一个成语。


这就是我开头讲的半杯水的故事,同样对待半杯水,不同的人看法是不一样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仁者就从仁爱的角度去看易道,就会发掘易道仁爱的一面;智者就从智慧的角度去看易道,就会发掘易道智慧的一面。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说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部作品,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觉,每一个人看的角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看到的哈姆雷特不同的一面,一千个人能看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周易》这本书也同样是如此,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从占卜的角度看《周易》就是一部占卜书,历史学家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就是一部历史书,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看《周易》就是一部哲学书,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看《周易》就是一部科学书,管理者看《周易》就是管理书。养生者一看《周易》就是养生书。


当年孔子看《周易》就是一部讲“德义”的书,讲道德讲义理的书。据马王堆帛书《周易》记载孔子看《周易》说了四个字“观其德义”,道德义理。将《周易》由卜筮之书转变为德义之书。那么《周易》究竟是本什么书呢?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内容都有,内涵博大,所以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从战国以后解释《周易》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称为“易学”。我的博士生导师朱伯崑先生一辈子的主要精力就用在研究易学哲学上,写了一部巨著《易学哲学史》共四卷,他说:“易学哲学,既讲天道,又讲人道……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文化的发展。”他曾对我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大多是从《周易》中来的,是对易理的发挥和创新。”这句话对我震动很大,加深了我对易理的认识、对整个中国哲学脉络的认识。


比如魏晋时期有一个人叫王弼,他才活了24岁,可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却做出了不朽的功绩,他注解了《周易》和《老子》,他注解的这两个版本后来成为《周易》和《老子》的通行版本,一直用到我们今天。多么了不起!可以说如果没有王弼,我们看到的《周易》和《老子》这两本书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他注解的《周易》一改汉代人的象数解易的方法,他用老子思想解《易》,他从《周易》看出“易之道”原来就是虚无之道,就是玄学。


再比如我们大家知道的程朱理学,程是北宋程颢、程颐兄弟两,朱是南宋的朱熹,他们是怎样创立道学、理学的呢?其实与《周易》有密切关系,在程颐看来《周易》讲的天道-乾道就是天理,于是开创了理学体系,朱熹加以继承。


再说王阳明,在王阳明看来“易”就是心,就是良知。他说“良知即是易”,他从《周易》中看出“良知”提炼出心学……


所以说“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恰恰说明《周易》之道的永恒魅力。那么一阴一阳的大易之道是不是离我们很远呢?我下一讲会告诉你其实就在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知非lyu梦菲

    易学哲学从天道讲人道,见证了整个中国思想的发展。王弼,二程,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浩浩汤汤的长河…

  • 不世希音

    所以一定要学经典原文,融入自己的经历与理解

  • 朮强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继承阴阳之道是美善的,成就阴阳之道是本性。

  • ASlowSong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

  • 王文贤_n6

    张教授讲解周易最好受益最大点赞支持喝彩喝!

  • 王文贤_n6

    易学哲学和黄帝内经最密切!

  • 容容读故事

    王弼有许多乱改天经啊

  • 张炜琼

    易学哲学既讲天道,又讲人道

  • 无病无灾无难永保百年

    金典好文,值得一看

  • 果冻超人耶耶耶

    天地自然的本来样子、本来的规律是无所谓善恶的,善和恶是后人的价值判断,但天地生养万物、爱护万物、推动万物生生不息,有成住坏空,有生老病死,有优胜劣汰,这些都是阴阳消长的结果,是一阴一阳大道的体现,所以遵循这个大道本身就是大善,就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