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百姓日用而不知:你手中的筷子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26、百姓日用而不知:你手中的筷子到底藏着多少秘密?

00:00
17:05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不知我们发现这么一种现象没有?最熟悉的恰恰是最陌生的。现实中很多人是这样,很多事也是这样。比如我们中国人为什么用筷子?筷子的构造有什么特点?筷子的使用有什么讲究?还有我们住的房子应该怎么布局?我们的饮食搭配有什么哲理?等等,其实这些都隐含有大易之道。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系辞传》第五章第四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句话是说:老百姓每天都在用易道但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就衰少了。“鲜”是少的意思。


这里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老百姓天天都在用什么却不知道呢?其实是在用易道,也就是阴阳之道,这就是这一章开头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一阴一阳”的易道,要世代传承下去,要用易道来成就人生大业。但一阴一阳的易道却是见仁见智的,其实就蕴藏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阴一阳的易道就是从天地万物、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当然可以反归于百姓日常生活,也就是说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了一阴一阳的大易之道。


我来举几个例子,比如一呼一吸,呼气为阳,吸气为阴,有了一呼一吸的阴阳运动,才有了生命的活力。再比如人走路,都是左右交替,左脚和右手配合一起向前,右脚和左手一起配合向前,左和右就是阴阳,前进和后退也是阴阳,阴阳必须配合,否则就是左脚和左手、右脚和右手一起动,那就是顺拐了。还有我们人的作息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觉,这是阴阳的节律表现;还有男女相亲相爱是阴阳的交合的表现。再看我们中国人的饮食要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这一点《黄帝内经》讲的很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食物要阴阳五行搭配。我们中国人做菜是很高明的,其实食物是分阴阳五行的,阴阳要搭配,比如螃蟹是寒性的,属于阴性食物,所以一定要配生姜丝,生姜是热性的,属于阳性食物。再比如说南方人偏湿热,所以要吃阳性的辣椒,我是安徽徽州人,小时候很能吃辣的,可是后来我去了北京,现在我吃一点辣椒就会上火。


我这里重点讲一讲我们中国人最典型的一个阴阳结合的例子,筷子,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印度人用手,体现了中西印文化的差异。筷子是两根的,但我们从来不说两根筷子或两支筷子,总是说一双筷子,表明阴阳是合一的。中国人总喜欢说“一对”:一对狮子,一对夫妻,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也是阴阳合一观念的反映。我们先看筷子的构造,筷子的一头是圆形的,另一头却是方形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表示“天圆地方”的意思。筷子有多长?我们现代使用的筷子有长有短,比较随意的,但是古代是有严格规定的,古人用的筷子长度都必须是七寸六分,为什么?表示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有不同的说法,中医说的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一般指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的六种欲望: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两根筷子分别代表“福”和“禄”,期盼福禄双全。


我们再来看怎么用筷子?正确的用筷子都是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蕴含着天地人三才。拿筷子必须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接触筷子要实,但手掌要虚。


两根筷子外面一根要动,里面一根要静。就像我们张嘴吃东西,也必须是动静结合,下巴要动,上巴不能动,《周易》的颐卦就说了这个秘密:山雷颐,上面是山,静止;下面是雷,表示动。必须一动一静,动静配合才能吃东西。




所以一双筷子必须方圆结合、上下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这不就是一阴一阳的大易之道吗?


为什么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其实这就告诉我们百姓日用之道就是君子之道,两者是统一关系,千万不要在百姓日用之道之外去找君子之道。就像六祖惠能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是求兔角。”所以我一再说阴阳中和的大易之道,就是中华大道,也是百姓日用之道,是君子为人处世之道。我们要真正去感知它、有意去使用它,否则理性上不知道,行为上又不去做,那么“君子之道鲜矣”,大易之道、君子之道就会越来越衰微,中华文化就面临衰亡的危机了。


《系辞传》第五章接着说这个一阴一阳的大易之道、君子之道是“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简单地说就是易道显现为仁德,潜藏于日用,鼓动万物但不与圣人同忧患,盛大德业到达极致了。“显诸仁,藏诸用”的“诸”是“之于”的合音字,“之于”两字快读就是“诸”,意思就是显之于仁,藏之于用。是什么显之于仁,藏之于用?主语是谁?当然是阴阳之道、天地之道,有人说是指推行天地阴阳之道的圣人,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后面讲了不与圣人同忧,前后连起来看,不可能是说圣人不与圣人同忧。为什么说天地阴阳之道是外显为仁德、内藏于日用呢?我在前面说过,天地生成我们又养育我们,日月给我们光明,雨露给我们滋养,大地给我们居住,给我们粮食,给我们水源,所以天地展现了最大的仁德,我们天天承受天地的大爱却不知,天地的这些仁德被潜藏于日常生活当中不被我们察觉。天地除了显示大爱的仁德,还显示运行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这些规律和法则同样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不为我们所知道。《史记》上有一句赞美大将军李广的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有奉献精神,就会感召人心。桃李是如此,天地更是如此。都是彰显而不言,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向它们学习吗?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天道推动万物的生长化育,这一点好理解。为什么又“不与圣人同忧”呢?圣人为什么而忧? 唐孔颖达解释这个“忧”是“经营之忧”:“圣人化物不能全无以为体,犹有经营之忧;道……不与圣人同用有经营之忧也。”(《周易正义》卷七)天地之道本体是虚无的、自然无为的,也就不可能有忧愁;可是圣人却要有意去推行这个“道”、经营这个“道”,在推行、经营的过程中看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看到“君子之道鲜矣”,未免忧愁、未免忧患。“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也就是说天地阴阳之道是能够鼓动、推动、化育万事万物,但是却与圣人那种忧患之心有所不同。因为阴阳之道是本然之道、无为之道,是无事无为的,是自然而然去鼓动、鼓舞万物的生长化育,任万物生长而没有忧没有乐,而圣人之道是有为之道,是有事有为的,是努力推行、鼓动事物的生长化育,所以会担忧是否能鼓动事物变化,会担忧后果的是吉还是凶。但圣人的“忧”并不是坏事,这里并不是否定圣人的忧患,反而是赞美,正如《系辞传》后面说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圣人创作《易经》大概就是有忧患意识吧?


所以后一句称赞说“盛德大业至矣哉”。圣人这种美德、这种大德、美好的品德和宏大的功业已经达到极致了、达到最高境界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达到这种“盛德大业”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aPi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而不行,故君子之道鲜,天地之道隐而不见。

  • 6玅幺夭藥1

    “一个人若是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普通而平常的活动的一切意义,诸如饮食人伦的意义,他就已经是圣人。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全部做到了,他也是圣人。”——冯友兰先生

  • 亮子老李

    百姓日用而不知,鼓之舞之以尽神

  • 知非lyu梦菲

    阴阳配合才会产生作用,反过来任何一件事物之所以产生作用、变化也都是因为阴阳的互相交合变换。

  • 梨果之乡

    张教授您好,天圆地方,筷子的上方下圆,是否取象于地天泰卦的卦象呢?有更广泛的含义吗?

    张其成 回复 @梨果之乡: 这个理解是对的

  • 宝Bao乔

    (⊙o⊙)哇!原来大道理 都藏在了 我们日常生活里诶!!!!

  • 听友386173033

    中国人用筷子,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道教文化之一。

  • A肆玖昌明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朮强

    阴阳之道是本然之道、无为之道,是无事无为的,是自然而然去鼓动、鼓舞万物的生长化育, 圣人之道是有为之道,是有事有为的,是努力推行、鼓动事物的生长化育,所以会担忧是否能鼓动事物变化,会担忧后果 。

  • 王文贤_n6

    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息之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