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之《官针》(1).aac

《黄帝内经灵枢》之《官针》(1).aac

00:00
09:56
《黄帝内经灵枢》之《官针》(1)

【原文】凡刺之要,官针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别本作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施的通假字)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圆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俞。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俞,取以四时。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俞刺,俞刺者,刺诸经荥俞臓俞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俞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译文】大凡针刺的要点,在于准确选用符合规格的针具。九种针具之所以适合于临床应用,就在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长的、短的、大的、小的,都各有其不同的施用对象,如果使用不得法,病症就不能治愈。疾病在浅表,却用针深刺,就会损伤内部的肌肉,并导致皮肤上发生脓肿;疾病在深部,却用针浅刺,非但病气不能泻除,反而皮肤上会发生大的疮疡。病症轻微的,却用大针去刺,刺激过重,就会使元气泻伤太过而导致病情更加严重;病症严重的,却用小针微刺,邪气得不到疏泄,也为治疗失败。因此,如果不能选用适宜的针具进行针刺,应该用小针的时候却误用了大针,刺之过分,就会损伤正气;而应该用大针的时候却误用了小针,刺之不足,则病邪也不能祛除。以上已经讲了误用针具的害处,下面再来谈一谈各种针具的合理施用方法。
病在皮肤浅表而游走不定的,当取用箭头形的镵针在病痛的所在处进行针刺,以泻除风热;但如果患部的肤色苍白而并无红肿充血的迹象,则说明热邪已去,就不能再取用镵针来进行治疗。病在皮下浅层的肌肉或肌腱之间的,当取用针端呈卵圆形的员针在病痛的所在处施行推摩,以流通气血。病在经络、属于顽固性的痹证的,当取用三棱形的锋针来进行治疗,以作刺络放血之用。病在经脉、属气虚不足的虚证而应施用补法的,当取用不刺入皮肤的鍉针分别按压各经的井、荥、输、经、合等腧穴,以使其血气流通。病属于脓疡之类的,当取用剑形的铍针来进行治疗,以作切开排脓之用。病属急性发作的痹证,当取用既圆且锐的员利针来进行治疗,深刺之,以治暴痛。病属痹病疼痛日久不愈的,当取用形如毫毛的毫针来进行治疗,可较长时间地留针,以去痛痹。病已在深部的,当取用长针来进行治疗,以去在内之邪。患水肿病而在关节间积水以致关节不通利的,当取用针锋微圆的大针来进行治疗,以排出关节内所积聚的水液。病在五脏而顽固盘踞、难以祛除的,也当取用锋针来进行治疗。在各经的井穴、荥穴等腧穴上施以泻法,应根据这些腧穴与四季时令的相应关系,灵活应用。
一般而言,针刺有九种不同的方法,以适应于治疗九种不同的病情。第一种叫做输刺。输刺,就是针刺十二经在四肢部位的荥穴和输穴,以及背部的脏腑俞穴。第二种叫做远道刺。远道刺,就是病在人体上部的,而取用距离病的部位较远的下部的腧穴,也就是针刺足三阳经所属的下肢的腧穴。第三种叫做经刺。经刺,就是针刺患病经络之经与络间结聚不通的地方。第四种叫做络刺。络刺,就是针刺皮下浅部小络脉所属的血脉(小静脉),使之出血以泻其邪。第五种叫做分刺。分刺,就是针刺肌和肉的间隙。邪在诸经分肉之间的用这种方法。第六种叫做大泻刺。大泻刺,就是用铍针切开排脓,以治疗较大的化脓性的痈疡。第七种叫做毛刺。毛刺,是浮浅的刺法,就是在皮肤上浅刺,仅入皮而不进肉,用以治疗皮肤表层的痹证。第八种叫做巨刺。巨刺,就是身体左侧的病证选取身体右侧的腧穴来进行针刺,身体右侧的病证选取身体左侧的腧穴来进行针刺的交叉针刺法。第九种叫做焠刺。焠刺,就是用烧热的针来治疗寒痹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