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第97.集:万物是一整体,生死有何差別?

【天地】第97.集:万物是一整体,生死有何差別?

00:00
12:01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万物是一整体,生死有何差别?


我们开始进展到《庄子》第十二篇〈天地〉篇,《庄子》的外篇里面,前面四篇介绍过了:〈骈拇〉、〈马蹄〉、〈胠箧〉、〈在宥〉。接着连续三篇都是跟有关:〈天地〉、〈天道〉、〈天运〉。


在〈天地〉篇里面谈的内容就是从的角度来看,万物没有缺憾,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里面。人如果悟道的话,万物成为一个整体,死生也不足为意。这个时候,人可以跟天地同乐,好像复归于浑沌,既无机巧也无机心。但是,这样并不表示要否定人间的价值,而是要随物而化,对于好东西,像:长寿、富有、多儿子这些,也能欣然接受。里面有一句话特别生动:君主像高处的树枝,人民像自在的野鹿,一片祥和。但是,让人失去本性的机会太多了,所以要很谨慎。这是〈天地〉篇整个一篇的大致描述。



在外篇里面,一再强调,有的地方好像不是非常的纯粹的庄子的思想,我们提过:譬如说这三个概念,有时候会混淆,是因为你可以把当作一条路、法则或是规律。这一来的话,那个就不是根本的了;比较简单,一般来说,都是指人生下来的天赋或是禀赋;而就是指自然。


这三个概念有时候会觉得它到底在讲哪一个?另一方面就是君子这概念出现的情况比较多了。在道家里面,对于君子本来并没有特别好的评价,但在外篇里面偶尔出现的时候,好像他也是很了不起,好像悟道一样,这就有点夸张了。



在这里,我们先看看〈天地〉篇第一章在说什么,庄子这样写的。


天地虽然广大,变化却是均匀的;万物虽然繁多,条理却是一致的;百姓虽然为数甚众,领导他们的则是君主。君主依据的是天赋,而成就的是自然。所以说:远古时代的君主治理天下,无所作为,只是依循自然与天赋而已。


从道的观点来看名称,天下的君主就会得到肯定;从道的观点来看分际,君臣的职责就会得到阐明;从道的观点来看才干,天下的官员就会发挥功能;从道的观点来广泛看待一切,万物的对应都是完备无缺的。所以,在上与天相通的,是道;在下与地相顺的,是德;在万物中运作的,是义;治理百姓所要做的,是事;才干有所专精的,是技。


技要合乎事,事要合于义,义要合于德,德要合于道,道要合于天。所以说:古代养育天下的人,没有欲望而天下自己满足,没有作为而万物自己化成,沉默寂静而百姓自己安定。古书上说:觉悟了一体,万事都能成就;无心于获得,鬼神也会佩服。



听完这一段,会觉得里面有些话讲得非常好,但是也会有些困惑,因为里面提到德要合于道可以;道要合于天这在说什么?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它的概念有时候不是很清楚。


当作自然,也就是自然界;就好像是自然界的规律一样的,规律当然要合于自然;把这样去理解的话,当然可以。但前面又一直说:从道的观点来看名称,看分际,看才干,人的世界就安顿了;从道的观点来广泛看待一切,万物的对应都是完备无缺的。这样的话,意思就不是非常的清楚。


他又说:在上与天相通的,是道;在下与地相顺的,是德。道跟德相对于天跟地,这个用法在《庄子》内七篇是看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这个分辨很重要。



熟悉这样分辨的话,读《庄子》外篇就不会常常觉得是不是有一些矛盾?这个到底是什么?一下子变得最高了,都要去合于天了;一下子又好像说这个很重要。下一章就会看到这个多重要了。



接着看看〈天地〉篇的第二章。一开头就来个夫子曰,上下文看,实在是不知道谁是这个夫子,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夫子到后面就会知道,就指孔子。在下一章我们会看到夫子曰,连续两章都是如此。


夫子是谁?有三个选择:或是老子或是孔子或是庄子,比较可能的,在目前的情况对于夫子到底是这三位的哪一位,没有明确的指示,我们就把他当作先生,就好像老师的身分一样。


我们看一看这章怎么说,这章又来了,他又提到十个概念。哲学要澄清概念,但是同一本书同一个哲学家思想里面的概念,应该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概念概念之间,不能这次说那个最高,下一次又说别的最高。概念之间如果不能完全配合为一个整体的话,理解起来会有困难的。



我们在这里就看一下他到底怎么说?原文是这样说的。


先生说:道是覆盖及承载万物的,多么浩瀚广大啊!君子不可以不敞开心胸。没有作为而成功的,叫做自然;没有作为而显示的,叫做天赋;爱护众人照顾万物的,叫做仁恩;把不同意见化为相同的,叫做大度;行动毫不标新立异的叫做宽阔;容纳各种不同事物的叫做富有;保持原有天赋的叫做纲纪;天赋得以完成的叫做安立;顺从大道而行的叫做齐备;不因外物而扭曲志向的叫做完满。



这十个概念在别的地方也不见得会用得上,他只是把它界定出来,而这里面我们要特别再度提醒,前面说没有作为而成功的,叫做自然(原文就是讲天)没有作为而显示的,叫做天赋(原文讲的是德),这一下就比较了解了。至于后面讲到顺从大道而行的叫做齐备;这个顺从大道而行,显然是一种规则或是路。跟那个做为根本的是不一样的。


接着,又提到君子了。我们一再强调,太重视君子的话,跟道家原本的思想会有一点差距的。他怎么说君子呢?他继续写着。


君子明白这十种道理,则心量之大将宽阔无比,万物归向也将势不可挡。像这样的人,把黄金藏于大山中,把明珠藏于深渊下,不重视财物,不追求富贵;不以长寿为乐,不以短命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不把举世的利益收揽为自己私有,不把称王天下当成自己的显耀,因为显耀就会暴露在外。万物是一个整体,死生并没有差别。


这样形容君子,基本上还好。因为儒家形容的君子也有类似的情况,像 (《孟子滕文公下》)说到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有类似的情况;不重视财物,不追求富贵;不以长寿为乐,不以短命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不把利益收归私有,不把称王天下当成自己的显耀,因为一显耀就会暴露在外。这些在孔子、孟子也可以有类似的说法。


这边说君子,就有一点像世俗一般儒家、墨家所说的君子慢慢地接近了。这可以理解,因为他在外篇里面是有一些思想,不是非常的单纯的道家的表达。


但是,结论又是一样的。结论是什么?我们说:万物是一个整体,死生并没有差别。这句话原文说了八个字:万物一府,死生同状。这种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当然是庄子的思想。


念书念到外篇的时候,确实要提高警觉。一方面可以从他的各种思想有些混杂的地方,正好提醒我们去分辨什么是庄子原本的思想。不要因为有些干扰、有些概念上澄清的时候,没有非常明确一个词可能有两三种不同的意思,就会觉得这里面讲的道理是什么?不需要有这样的一种困扰,因为是我们在学习。


今天讲庄子,这些地方我都会特别指出来,否则你念《庄子》,在内篇基本上问题不大,我们也说过只有一句话,前面(〈人间世4.3)提到:圣人可能对于名跟利都很难超越。只有这一句话,我们讲内篇的时候提过,他那个圣人可能是一般世俗以为的,或是儒家、墨家以为的圣人,所以他不能超越名利。


在《庄子》里面,悟道的个人哪里不能超越名利呢?超越一切了!外天下、外物、外生都没有问题(〈大宗师6.6);但在外篇的时候,圣人只好备受批评了,因为他很明确,就是人间的那种所谓的圣人。


有这样的分辨就没有问题了,不然,同一本书里面,怎么前面这样讲,这里这样讲,后面又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思想。这样念书不是很累吗?一点都不要担心!我们把它分辨清楚之后,念的时候就会觉得确实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很多地方确实符合庄子。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是标准的庄子思想。死生同体:死跟生是日夜的循环一样;万物一府:万物是个整体。我们一再强调这一点。所以把这一些都了解之后,学庄子的乐趣才会浮现,因为后面就像外篇、杂篇很多地方都会提到其中的快乐。


下一集的主题是:黄帝遗失了玄珠,只有一个人能找到,这是什么道理?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钰升

    从道到天,可以考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的天真来理解这个天

  • J之大盗

    做到六者,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样顺应合理地做下去,就会觉悟悟道了,万事成就人生也就圆满了。。君子的十理,注定和本性因素起决定作用,修炼的过程也是悟道的过程,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地走下去,景色一定很不错。谢谢老师

  • 听友376468418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华夏谁人还能超过庄子呢?八个字就说完了宇宙与人生。

  • irishigh

    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呆呆up

    “以道观言”结合上下文看,“言”的意思更像是“(政治)主张”。请先生指教。

  • 听友376468418

    “万物一府”。庄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家,何况人类社会乎,无论君主、臣子、百姓仅是分工不同而已,各自定好自己的位置,都循着“天道”而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君主与百姓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在此”君子”应该是指是想觉悟“至道”的人。如果当你打开心胸一旦成为了至道的“君子”,就具备了庄子所描述的这十大特征了。 同时庄子还认为在世间人人最后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至道“君子”。人与人之间往往是因为极易相互攀比,而误入了歧途。

  • 黑猫小海丨风花映雪

    感恩老师

  • heart1965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heart1965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