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集——和义,立不易方,致命遂志

第015集——和义,立不易方,致命遂志

00:00
11:21

什么叫作和义

《文言传》认为君子的特征之一,即“利物足以和义”。儒家思想中有“济人利物”的话,物字不只是指动物、植物、矿物。在古代的物包罗很广,等于现代语“这个东西”的“东西”,是一个抽象名词。

利物足以和义的利物,意思是我们人类应该利物、用物,而不被物所用。

利物,就是使他人得利,就足以对得起别人对自己的奉献了。用一句直白好像还看上去还有点不雅的话说就是“要利他,做对社会有益的,这样就可以对得起吃的粮食或羊肉了。

如何理解和义

义,由“我”和表善祥之意的“羊”组成,意为我善良,深深含着人性本善之义,此正说明义乃与生俱有的德行。故《礼记》言:“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

因为义是道德的准则,是立身处事的依据,是顺乎天道自然的法则。由此可知,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



什么叫作立不易方


《易传·大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从山泽而生气。其气通彻上下,运行周遍,化育万物,生生不息,而变化有常,其德亘古今而不易,故曰恒。


它包含了恒久、长久之意,包含永恒的、必然的、绝对的、纯粹的,能够守恒、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必然成功,所以利有所往是当然的。


以恒修身,而身教乃亨;以恒齐家,而家道乃亨,以恒治国,则国运亦亨,这就是所谓无往不利者。


方与类相联系,君子不易方,是说君子不会改变本来的本色的规矩。


如何理解立不易方


人的所思所想,可以左右人的行为,也可以左右人类的行为。小至一个人,大至一切万事万物。


君子往往先订一个长远而坚决,不易改变的恒志,这恒志往住和自己生命相关,使生命充实,有意义。相反一个心力不足的“小人”,勤勤“立志”,计划多少,却大都未能成事。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这就是“君子以立不易方。”为此,只有抑止自己的私欲,才能导致长久的欣悦。


什么才是真正的执政理念,只有心存天下,德昭日月,才能百姓安居,天下祥和。这是一种可以达到的执政理念,并不难。顺天行道还是逆天而行,恐怕这就是《易经》中的“君子”“小人”之分别。




什么叫作致命遂志

致命遂志语出《周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所谓致命遂志即是以持守“大人”之人格理想来应对于时时处处。

其次要做到“顺天休命。”世人往往以为顺天休命是一种消极应世,其实不然。苏轼这一命题的深沉意蕴在于启迪人当发现自己处困之时首先必然安静下来,吸收天地之营养充实自身以待其变,处静以制动。

如何理解致命遂志

顺天休命目的在于摆脱困境,保证“天行健”的完备履行,从而做到以健济明。

这一结论是要人仍以需静为养阳。换句话说,即是顺天而动,从而致命遂志。静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动,这是以健济明的深刻蕴含。

小人遭际困厄往往悲观失望,一蹶不振;君子居困动心忍性,慨当以歌,愈挫愈奋,激励出前所未见的潜能,贞正之德不移,进德修业更加努力,于默默静守之中以待天时之变。

君子落难愈显其崇高,小人遭难愈见出其人格的渺小。

遭难的小人不能见及于此,自暴自弃反而愈会使自己落入灾难的深渊。君子恪守本命不坠雄心大志,知天知人知己,反而有助于度过困厄,转危为安。小人之困困于身,大人之困困于道;小人之惜惜于身,大人之惜惜于道。所以说:“君子以致命遂志。”

怎样做到致命遂志

把握定位与周遭环江的关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原出自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可是志士仁人“蹈之而弗悔”,目的是为了“遂志而成名”。

坚持既定的目标。任何意义上的崛起都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所谓的和平崛起无异于痴人说梦。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坚持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如果有人帮助是幸运的,没有帮助那是正常的。

不被诱惑。现实中在有形或无形的诱惑面前,每个人的个性都展露无遗。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决定格局。这句话确有其实际意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