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②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②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00:00
15:57

《论语》学而篇第一2-3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有子曰”,有子 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只有两个人被称为子,一位是有子,一位是曾子,也就是《大学》的作者。有子是以孝著称的,接下来这段话是有子讲的。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就是孝顺父母,侍奉父母。弟就是尊敬兄长,说一个人的为人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的。而好犯上者鲜矣,这样的人是不会犯上的,犯上就是顶撞处上位的人,我们说父母属于上位,君王属于上位,领导属于上位,长者属于上位,前辈属于上位。

儒家是讲五伦关系的,君臣,父子,夫妻,朋友,兄弟。儒家的孝悌之道,是告诉我们要尊敬兄长,尊师重道,尊重君王,孝顺父母,夫妻和睦,兄弟友爱。所以告诉我们,学习是立身之本。第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情就是孝顺,因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所以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孝道。一个人如果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的,就会养成了这样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就不会顶撞处上位的人。所以这也是告诉我们,学习孝道的根本,是让我们做一个有礼的人,不去做一个顶撞上司的人,要懂得尊敬比我们位置更高的人,敬重比我们更年长的人,尊重更有学识的人。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如果我们不会顶撞处上位的人,懂得尊敬比我们年长之人,就不会去作乱,作乱就是争斗,以前讲造反叫犯上作乱,不尊重比我们位高之人也称为作乱,现在的作乱就是起争斗。我们一个人如果是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的,我们这个人的性情就是温和、正直的,我们就不会去做和他人争斗的事情,不和人起争执,这个时候我们性情是平和的,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变好,事业也自然会变得顺遂。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要懂得务本,本就是根本 就是修身。《大学》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君子务本,儒家文化是告诉我们,以修身养德为立身之根本。所以这里讲君子务本,告诉我们修身为本。

本立而道生,当我们懂得修身为本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自然就是合道的,也会生出来很多做事情的方法,如何修身呢?让自己变得更有仁爱之心,让自己变得更有德行,这都是在修身。学而时习之亦是在修身。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亦是在修身。人无信而不立,我们自己讲诚信,也是在修身。忠恕之道,一心一意的做事情,宽恕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亦是在修身。所以君子务本,修身为本。要如何修身,整部《论语》处处都在讲修身之道,我们把《论语》学习以后,就会懂得如何去修身,当我们不停的修正己身,自然会生出很多做事情的方法。

为何要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人说我不懂得经营感情,我们如果学习《论语》懂得修身为本,自然就会知道如何经营感情。有的人做生意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去经营,当我们懂得以修身为本,再往后学习的时候《论语》自然就会教给我们很多方法。有的人说不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当我们懂得以修身为本自然后面会学到。如何经营人际关系,如何为人处事,有的人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我们学习了《论语》以修身为本,后面我们自然会学到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经营感情一样的,如何去做好事情一样的,如何去更好的学习一样的,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我们要先懂得,修身为本,本立而道生,方法自然会生成。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仁的根本是什么,就是孝悌。《中庸》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德的仁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二,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体现不出来仁爱之心,和第二个人以上交往,才能体现仁爱之心。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第一个亲是动词,亲近我们身边的人叫亲亲,我们要先从身边的人开始仁爱,所以说仁之根本是孝悌,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和我们最亲近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先亲近父母,侍奉父母,接下来有兄长的,我们要侍奉兄长,恭敬兄长,去亲近我们的兄弟姐妹,当我们内在的仁爱之心越来越大,我们就不只是亲近身边的人,我们要去仁爱更多的人,我们要有德行去做更多的善事,利益更多的人,所以叫泛爱众。我们的仁爱之心,也会逐渐的变得更广博,从一开始只是亲近身边的人,到了泛爱众,就是我们的仁爱之心在不停的扩大,我们变得更博爱,对更多的人产生了仁爱之心,我们就会做更有德行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教化更多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讲孝顺。

孝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心不论迹,尽心尽力而为就是孝顺的标准。为什么说论心不论迹,我们有孝心,尽力而为就好了。而不是论迹,迹就是行为,论迹寒门无孝子。如果我们去看一个人的行为,寒门可能就没有孝子了。比如说看到别人的父母住了更大的房子,可是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让父母住上那么大的房子。我们可能给予了父母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照料,更多的顺成,这个就是孝顺的标准。每个人的处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能力不同,而不是单纯的比行为。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人愉悦的话语,令色让人看起来很高兴的面貌。巧言令色,我们讲的话是想让别人愉悦的,我们表现出来的脸色是想让别人高兴的,这叫巧言令色。可是孔子却告诉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样的人,鲜少有仁德在其中,我们看看这句话背后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去讲令人愉悦的话语,为什么要表现出来让别人看着很高兴的样子,是因为我们想要取悦于对方,是因为我们心存杂念,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就想方设法的取悦对方,这个时候内心是没有仁德的表现。

君子直道而行,君子做事情体现出来的都是最正直的样子,本来的样子,我们这个时候再来思考,难道讲令他人愉悦的话,难道表现出来让别人看到很高兴的样子,是不对的吗?其实当然是对的,我们讲出来的话要让人愉悦,我们表现出来的样子,要让他人高兴,这里面的本质区别在于巧言令色是取悦他人,私心杂念有求于人。而刻意的去迎合,当然是没有仁德在其中的,可是我们如果有了君子之风,我们体现的都是最真实的样子。我们是无所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所表现出来的让他人喜悦,让他人高兴,它是自然而然所呈现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修身,就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说我是在刻意的迎合他人,刻意的取悦他人,我说恭维的话,是因为有自己的私欲,我是有求于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就明白了,鲜矣仁。这个时候,内心是没有仁德的,可是我们自己内心就是喜悦的状态,我们是无所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让他人高兴,让他人愉悦就是君子之风,是有仁德在其中的。

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说我们自己是不是巧言令色,我可以觉察到,可是我如何能判断他人是否是巧言令色。其实非常简单,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去观察身边的人,他讲话是真诚的,还是巧言令色,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分辨出来吗?好像是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是真诚的发心,还是我们在恭维取悦他人,难道别人真的看不出来吗?其实他人同样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对方没有讲出来罢了。

《大学》讲诚于中,形于外。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内心正好有的诚意。我们内心有多少诚意,我们外在的行为就会表现成什么样子。其实别人看的是清清楚楚的,只不过没有把它说破,就好比是我们看到一个人他在取悦于人,他在巧言令色,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一样。别人也能看到我们这句话背后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去做巧言令色的事情,不要去刻意取悦他人,其实别人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的,反而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自己本来的那个样子。让自己真诚的去表达,真诚的去做事情,保持自己的君子之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福种琅环

    过去喜马拉雅多年的忠实听众,现在是虚空济的忠实粉丝,贵平台带来的方便可以连续播放,可以定时,正能量带来的好处多的说不完!

  • 1354511xhcy

    谢谢老师的讲解,学习,陪伴,改变,好运,喜悦!!!

  • 007_3c

    强烈建议去掉片头片尾曲

    听友282250665 回复 @007_3c: 是的

  • 智慧花语

    感恩🙏

  • hotmailcom昔年阿鈊

    老师好

  • 百合_4uu

    从今开始再重新听论语

  • 司徒淑慧

    支持

  • KaIy粤

    听了好几遍《论语》

  • 听友448039117

    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