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人愉悦的话语。令色:让人看起来很高兴的面貌。
巧言令色,我们讲的话,是想让别人愉悦的,我们表现出来的脸色,是想让别人高兴的,这叫巧言令色。
可是孔子却告诉我们巧言令色鲜矣仁,这样的人鲜少有仁德在其中。
我们看看这句话背后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去讲令人愉悦的话语?为什么要表现出来让别人看着很高兴的样子?是因为我们想要取悦于对方,是因为我们心存杂念,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就想方设法地去取悦对方,所以这个时候,内心是没有仁德的表现。
君子直道而行,君子做事情体现出来的都是最正直的样子,本来的样子。我们这个时候再来思考,讲令他人愉悦的话,表现出来让别人很高兴的样子,难道是不对的吗?其实当然是对的,我们讲出来的话,要让人愉悦,我们表现出来的样子,要让他人高兴,这里面的本质区别在于巧言令色是取悦他人,存有私心杂念,是有求于人而刻意去迎合,当然是没有仁德在其中的。
可是我们如果有了君子之风,我们体现的都是最真实的样子,我们是无所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所表现出来让他人高兴的言语和行为,是自然而然所呈现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作为修身,就要时时觉察自己的内心活动。
我们是在刻意地迎合他人,刻意地取悦他人,说恭维的话,是因为有自己的私欲,是有求于对方,这个时候我们就明白了,鲜矣仁,内心是没有仁德的。可是我们自己内心,就是喜悦的状态,我们是无所求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让他人高兴,让他人愉悦,君子之风是有仁德在其中的。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巧言令色,自己可以觉察到,可是如何能判断他人是否是巧言令色呢?其实非常简单,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去观察身边的人,他讲话是真诚的,还是巧言令色,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分辨出来吗?就好像我们自己一样,我们是真诚的发心,还是我们在恭维取悦他人,难道别人真的看不出来吗?其实他人同样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对方没有讲出来罢了。
《大学》讲诚于中形于外,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内心正好有的诚意,我们内心有多少诚意,我们外在的行为,就会表现成什么样子,其实别人看得是清清楚楚的,只不过没有把它说破。就好比是我们看到一个人,他在取悦于人,他在巧言令色,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一样,别人也能看到我们。
所以这句话背后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要去做巧言令色的事情,不要去刻意取悦他人,其实别人是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的,反而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让自己真诚地去表达,真诚地去做事情,保持自己的君子之风。
先生,对方巧言令色被我觉察出来了,是不是我心里也有些事呢
主播的声音,如同激流勇进的船只,引领着听众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探索未知的领域。
喜欢老师讲的
感恩老师
谢谢老师的大爱
语速听起来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