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欧洲:一个预言》插图 威廉·布莱克|走在荒原的尽头,手指触到了天

3月26日:《欧洲:一个预言》插图 威廉·布莱克|走在荒原的尽头,手指触到了天

00:00
05:12


亘古常在者,威廉·布莱克,《欧洲:一个预言》插图

The Ancient of Days,by William Blake,1794

现存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尽,年仅25岁。随着他的死,80年代那个诗坛的黄金年代也就此落幕。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不断吟诵海子的诗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即使是这样明亮温暖的诗句,我们也能看到其中充满孤独寂寥的底色。


海子出身于安徽的贫寒农家,15岁考上北大,却在出色的同学中深感自卑,觉得自己无法融入。于是,他投入了疯狂的阅读和创作中。尼采、海德格尔等人的思想和哲学,深深影响了这位少年的内心。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他却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奇异的王国。在这里,他终于能以天真纯粹来为所欲为。他用明朗真挚的语言,抒写着自己的理想主义,也有愤怒有痛苦,最终通往一个超凡脱俗的灵性世界。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

——海子《以梦为马》


啊,这个浪漫主义的疯子,他多想爱这个世界,又多么格格不入。他的激昂壮阔远非生命可以承担。但还好,他能去到自己写就的那个世界。 

正如他的好友西川后来所说,海子的死,终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


读海子的诗,总会令我想到英国19世纪那位空前绝后的浪漫主义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海子与布莱克的世界,虽然不尽相同,却有交融和重合。


布莱克肖像,by Thomas Phillips,1807

布莱克在世时,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版画家。虽然曾经在皇家学院学画,他却认为学院派的训练实际上压制了想象力,培养的是“假艺术家”,自然也被学院视为异类。


直到他去世后多年,叶芝等人才发现了他不可思议的才华——从诗到画,都透露着他宛如先知的天真和孤独,就像他最著名的诗画集的名字《天真与经验之歌》。

《天真与经验之歌》标题页插图,威廉·布莱克

与当时一般的书籍配插画不同,布莱克的诗画集浑然一体,像中世纪的祈祷书一样完全无法分开。他从宗教中得到启示,独创了专属于自己的神话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他思考着宇宙万物,自然和人类,纯真与神性。在当时那个充满理性主义的启蒙时代,他是绝对的逆潮流者。


在布莱克的神话体系中,万物的创造者是一位叫做尤里森(Urizen)的老人。在诗画集《欧洲:一个预言》中,布莱克将尤里森创世的景象表现得无比惊心动魄。这也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作。


他将其取名为《亘古常在者》,取自《圣经·但以理书》中对上帝的描述。而画面则来自对《圣经·箴言》中的理解。


宇宙洪荒间,长须健壮的老人尤里森,在风起云涌间立于高天。他俯下身,手持圆规,“在渊面的周围画出圆圈,上使苍穹坚硬,下使渊源稳固。”


瞬间,不朽的太阳焕发出光芒,刺透黑暗……


布莱克的画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甚至可以说全都光怪陆离,出神入化。他说自己从小就见到过圣经中的异象,天使、先贤,甚至弟弟的亡魂都是自己眼前的常客。


Pity,by William Blake,1795


Jacob's Ladder,by William Blake,1805



在画中他也从未在乎什么比例与透视,只要自由体现出精神的巨大力量。


用T·S·艾略特的话说,布莱克拥有“一种独特的真诚,在一个过分害怕真诚的世界中这便是使人特别惊骇的了。这是整个世界都暗暗反对的那种真诚……”


和布莱克相似,海子在人生的末期也曾见到过种种幻象。但究竟是真是幻,谁又能真正说清呢?


与25岁的海子这样决绝的选择不同,布莱克一生远离尘世,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偏执狂和疯子,直到69岁去世。


但他们都挣脱了曾经的标准,用崭新的艺术语言表达再表达。用海子的话说,是用上天赐予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 


感谢他们的召唤,我们终于也可以踏入这超凡脱俗的世界,终于也可以如布莱克所言,“走在荒原的尽头,手指触到了天。



END

今天是每日一画陪伴你的第 360

原创 珊珊cat

主播 阿丽

编辑 糕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