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

00:00
04:04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在这部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罗马皇帝尼禄死后,被选为下一任皇帝的伽尔巴下命令杀了一个叛乱的将领和另一个可能发动叛乱的将领卡皮托,而且在命令未达之前,这位被怀疑可能叛乱的将领就已经被处决了。于是有些人认为卡皮托并没有这样的野心,对迦尔巴的做法产生了不满,塔西佗因此总结到:……外界对这两次的处决的反应很不好,而且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2007年,美学家潘知常在《谁劫持了我们的美感——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一书中,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自此成为中国官方、学界与媒体上被广泛引用的高频词汇。 意指当公权力,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不会相信它的说法和做法!这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规律,被称作“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是个非常危险的现象,特别是在政治社会治理中,一旦陷入这个陷阱,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就会丧失,而且你说的越多、做的越多,信任丧失得越彻底,最后会发生什么就不难想象了。历史上很多王朝解体,原因各个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丧失,也即是陷入了“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就像定时炸弹,正在倒计时。当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如果及时行动,下决心纠错纠偏,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机。而错过时机,则塔西佗陷阱就像是一个黑洞,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力,只要接近了它的边缘,它就将所有卷入其中。要避免坠落入塔西佗陷阱,就要在历史的关健点开始勇敢地改革。我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和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都是走在了塔西佗陷阱前面。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注意“塔西佗陷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规避“塔西佗陷阱”,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破解“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