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
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与自尊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自我的概念与结构
2、自我概念的功能及其形成与发展
3、身份的定义及其特点
4、自尊的概念,自尊需要与自尊公式
5、影响自尊的因素
重要性指数:

自我的概念与结构
自我的概念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詹姆士提出自我的概念是主我与客我。
主我是认识的主体,是观察者。
客我是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被观察者。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所以我们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但是在意的也只是自己认为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自我的结构
自我的结构有五个层面:
1,物质自我
2,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
4,理想自我
5,反思自我
自我概念的功能及其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通过维持内在的一致性,自我概念实际引导着个体的行为。
解释经验:某种经验对个体的意义是由其自我概念决定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
决定期待:在不同的情境中,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与自我期待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生理自我,始于出生8个月左右,3岁左右基本成形。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
2,社会自我。大致从3岁到13,14岁,这个时期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
3,心理自我。这个阶段需要10年左右,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个体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

身份的定义及其特点
身份的定义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
身份的五个特点
1,客观性
2,主观性
3,多重性
4,稳定性
5,契约性
自尊的概念,自尊需要与自尊公式
自尊的概念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
自尊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
自尊需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而如果自尊遇到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丧志自信。可见自尊的满足直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幸福感。
自尊公式
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公式:
自尊=成功|抱负
在实际的咨询工作过程当中这个公式也会常常用到。
自尊取决于成功,还取决于获得成功对个体的意义。所以,增大成功和减小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

影响自尊的因素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慈爱,有兴趣,接受,前后要求一致,尊重孩子并给予自由,都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高自尊。
行为表现的反馈
特别是成功行为的反馈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尊水平。
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选择适合自己的,善于发挥自己优势的活动,能取得一些成就或成功,有益于增加自尊。
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选择与自己身份,地位相似的人进行比较,有利于增加自尊。
小结:
1、自我的定义及结构: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反思自我(5个层次)
2、自我概念的四个功能: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
3、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5、身份的定义和5个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契约性
6、自尊的定义以及满足两方面的需要
7、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8、影响自尊的四个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理性地进行社会比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