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关于《关雎》的几个问题

【初中古诗文】关于《关雎》的几个问题

00:00
05:26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背景音乐:金梓

文字转换:陈妍竹

文字一校:刘祐诚

文字二校:金玉磊

工作协调:滕亚慧、杜玉芹

公众号:子约2014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昨天我们讲了《诗经》当中的《关雎》这首诗,今天我们从两个角度对《关雎》进行一个基本的解读,第一个角度就是孔子对《关雎》的一个评价,叫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论语当中的话,“淫”就是过度的快乐,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是快乐的,但是它并不过度,哀是悲伤的,但是伤的是过度的悲伤,说这首诗同时它又是悲伤的,但是悲伤的也不过度。我们如何通过诗经来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首先我们说《关雎》这首诗它确实有一种乐,这个“乐”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漂亮的善良的女孩,她就把这个女孩视为她自己的美好的配偶,这当然是一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它并不过度,它并没有淫哀这是有的,也就是说,他来追求这个女孩,“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追求她,醒着睡着都在追求她,但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其实就是一种哀,追求不来,但是他也没有过度的悲伤,这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体现了儒家的这种中庸的思想。而且孔子又把这个诗经当中《关雎》这首诗来解读为一种中庸的思想,说一个人的情感要有所节制,就是快乐,也不要太快乐,悲伤当然也不能过度。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你要是过度了,对人它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对《诗经》的评价,我们今天认为《诗经》它是一首爱情诗,这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看在中国古代,就是汉代形成的这种《毛诗》,关于《诗经》的问题,有“三家诗”“四家诗”,大家可以往前翻一翻我们《水滴语文》的讲授,最后成为主流地位的《毛诗》,它就认为《关雎》是“后妃之德也”,“后”就是周天子,“妃”就是天子的老婆、他的爱人,《关雎》这首诗他写的是周天子的老婆有美好的品德。

我们读了这种评价之后,我们觉得明显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它强化的把《关雎》这首诗进行了一个道德的教化,当然了,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它是一个主流思想,我在很久以前在读这个观点的时候,觉得这个观点不值得一驳,但是今天看来它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任何一个文学作品在它的时代都有它自己本身的这种价值和意义,如果脱离它这个时代,过去很多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可能后人的观点和那个时代大相径庭,这也是很正常的。

比如说《诗经》在那个时代,它就不是文学作品,没有人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读。孔子说出来的话,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熟读了诗经的三百首,把政治任务交给你,你办不通,然后让你到外国去出使,去让你当个外交官,你不能够用诗经的内容独立的和外国使者进行交流,读的多有什么用呢?

所以说《诗经》在那个时代它是有一种功能的,有一种功用的这种功用第一个就是一种外交的辞令,此外还负责一种道德的教化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古人眼中的《诗经》和我们今天眼中的《诗经》它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他们有他们的道理,我们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整个历史上人们对《诗经》评价的一个变化,对我们学习它是有一个长远的好处的。

所以说通过对《诗经》的这种主题的解读,我们就能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文学作品,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对还是不对?这都是由你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甚至说别人没有权利来剥夺你。对于我们语文学来讲,我们只要是把基本的字词把它搞懂,把它基本的意思弄通,然后再从整个历史的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诗经》的这种变化的话,我们也就达到了我们自己的学习目标。1523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4291jruu

    2022.6.15.12:53.